网络协议之ATM协议的详细介绍

网络协议之ATM协议的详细介绍

仅写重点内容共参考和学习。

1.ATM协议的定义:

ATM协议即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是以高速分组传送模式为主,综合电路传输模式优先的一种宽带传输模式。是B-ISDN的核心技术。

2.ATM网三大部分:

公用ATM网,专用ATM网,ATM接入网。

3.ATM信元:

ATM传送信息的基本载体。采用53字节的固定长度,其中48字节为数据,附加5字节作为信头。

4.ATM连接:

ATM是面向连接的。分为PVC和SVC两种虚电路。

5.ATM参考模型:

该模型为一个立体模型,包括三个面:用户面U、控制面C和管理面M,而在每个面中又是分层的,分为物理层

(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和TC-传输会聚子层),ATM层,ATM适配层。

6.ATM应用:

局域网仿真:在MAC接口以下为上层实体提供服务,也既在数据链路层上提供与传统局域网的互连。ATM局域网的

优点: 信息实时传送,因为ATM的传输、交换时延较小,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具有较强的网络处理能力,各

种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等均可以统一转换为ATM信元在ATM网中传输、处理;传输速率高,易于局域网和公

用网间的互通。

7.ATM和IP技术对比:

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通信开始时先建立虚电路,并将虚电路标志写入信头,网络根据虚电路标志将信元送往目的地。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可以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ATM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即ATM具有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传输时延孝实时性好的优点。能在单一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并且能够保证Qos。

相对于ATM技术,IP技术在服务质量保证、安全性、统计复用、流量管理和拥塞控制等方面,都有先天的不足。当用户数量比较少时,这些问题还不那么突出,而一旦用户数量增加得较快,网上的数据流量增大,问题就出来了。因此在服务质量保证方面,IP技术不如ATM技术。

——资料来源 中国协议分析网http://www.cnpaf.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