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区疗法的方法介绍
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医药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足部反射区疗法,亦称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为与国际通用的名称相一致,国家卫生部将其统一改称为“足部反射区反射疗法”,并将“反射疗法师”列为卫生行业的一个新的职业,列入国家的职业大典。
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中医药防病疗疾方法之一种,和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皆属中医医法的一个门类,预防疗疾法则、效果可谓“异曲同工”。
足部按摩是用适当的手法对双足反射区进行刺激,促使病变部位特循环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旺盛,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体液的调节和神经的反射,改善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但是为什么按摩双足反射区就能调节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为什么双足合拢像是人体整体的缩影……这些问题至今尚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能完全说明白许多专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现将各家之说,结合本人的实践综述如下:
一、脏腑学说原理
脏腑学说又可称为“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人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人体由若干脏腑器官组成,每一脏腑器官各有其不同的功能,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当某一局部发生病变时,能影响到其他部分,使人的整体失调。
二、内源性药物因子学说原理
外源性的化学药物,大多既有治疗作用,又有副作用。而推拿、按摩等传统疗法使机体产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改变,被称为“内源性药物因子”。由于这种因子是机体接受治疗信息后自身调节所产生的物质,不但对人体无害,而且更能起到外源性药物所发挥不了的作用,出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在强化免疫功能、抗感染方面尤为突出。足部按摩所产生的内源性药物因子在抗感染方面种类很多,实际上,对人体的巨经络系统、微经络系统、全息区等的物理刺激都可以调动和活跃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三、中医经络学说原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内属于腑藏,外络于肢节”,网罗周布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内外,其作用是行气血、通阴阳、营养周身、保护机体、抗御外邪。人体中最主要的经络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阴跷脉都起于足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阳跷脉则都终止于足。这些经络都通往特定的脏器,或司辖特定的功能。由于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人各脏腑器官有着多种复杂的联系,从而构成了足部与全身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病理变化必然会反映到足部来。
换句话说,如果是人体的体表特定部位(足反射区)出现阳性反应区域、也可以认为是人体内脏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经络现象。通过对这些阳性反应区域按压就会引起疼痛反应,或感到有组织变异情况,这就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足部按摩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按摩就能发现在压痛的阳性反应区,就可以疏通循环于足部的经络,使气血得以流畅,相对应脏器得到调养,人体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四、血液循环学说原理
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只有时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通过呼吸系统交换气体,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排泄系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等。机体要完成上述功能全要靠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有某些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中,就会妨碍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流量,从而影响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人的双足位于人体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此处的速度最慢,加上地球的引力,使血液中的未被利用的钙盐等矿物质和有毒的酸性代谢物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影响相应脏器的生理功能。足部按摩对足部反射区进行反复刺激后,可促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改善皮肤的呼吸,从而有利于腺体的分泌。按摩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促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从而改善皮肤的营养,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功能改善后,又能通过末梢神经影响中枢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全身循环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五、神经反射学说原理
神经反射的定义是人及其他高级动物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变化做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早在1913年,美国医学博士威廉?非兹杰拉德就发表了系统的反射学理论,引起西方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认为如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把地球划分出若干区域一样,也可把人体划分出体表与内脏器官密切联系的10条反射带,这些反射带的末端均与10个足趾和10个手指相连接。
人的左右手和左右足各有五条纵向反射带,第一条反射带左右相交并汇集成一条中央带直达头顶部。第二至第五条来自手指和足趾的反射带在上肢带相交(但左右手的反射带互不相交),尔后在头顶部分开。
第一条带代表人体的中线,即脊柱部分;第五条带代表人体的外侧,即肩、肘、膝。同理,足内侧第一条带也代表脊柱;外侧第五条带也代表肩、肘、膝、上下肢。因此,人体相对应的各组织器官的反射区在足部都可容易地找到。与上述纵向反射带相对应,人体还有三条横向反射带,它们与人体的骨骼相关联。第一条为上肢带(穿过肩胛骨和锁骨);第二条为肋下带(从肋骨下缘通过);第三条为盆腔带(横穿骨盆)。在足部也同样有三条水平反射带。第一条在头颈部,与身体反射带的上肢带相对应;第二条在足部跖骨区,与第一条带之间的区域为胸部和上腹部器官及与身体反射带的肋下带相对应,分布有肺、心、肝、胆、胃、胰、十二指肠等脏器;第三条通过足跟,与身体反射带的盆腔带相对应,下腹部及盆腔内的器官在此均能找到。
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反射带在足部交织成网,将人体各个部分很巧妙地反射到足部,从而能很方便地查找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区位置。这些反射区能反映相关脏器的病变,因此当脏器发生病变时,其反射区会发生变化,同时,当反射区受到伤害时,也会影响到相关脏器的生理功能。
足部按摩疗法的作用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神经的反时机能,调节人体一系列的综合反应来完成的。按摩可以使神经兴奋,也可使神经抑制,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当足部受到按摩刺激后;可引起人体内大量的神经末梢兴奋,并传递至神经中枢,同时阻断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将病理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
六、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生物全息学说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在20世纪生物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之一。生物全息医学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发现在人手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他称之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第二掌骨的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其骨侧的穴位分布结果,恰恰是像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也就是说第二掌骨侧包含着人的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生物全息诊疗法认为: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着反映全身状况的全息穴位群,分别在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它们分别反映了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个区域的生理状况。上述这些全息穴位群代表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也就是说,生物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分子,都隐藏着整体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的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整体,与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的界限。因此,人体的双足有70多个反射区,与机体各相对应的脏器组织相关联,而且各反射区间有较明显的界限。这些反射区的病理变化(压痛反应或组织变异)能准确地反映出其相关脏腑器官的疾玻足部按摩临床上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精确位置来诊断疾病和治病保健的。
什么是应激?应激就是当人体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时,由于功能提高或机体受损而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例如,当一个人的机体受到外来能量刺激时如果应激成功了,就能增进健康;如果失败了,就会导致疾玻按应激学的原理,应激包括激源→刺激→反应→适应→效应的全过程。
足部按摩可给人体提供一个良性刺激,可以起到活化细胞的作用:一是刺激交感神经,扩张支气管,增加摄氧量;二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大携氧量使细胞活化。
应激学说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科学了解足部反射区按摩健康法,足部反射区按摩健康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认为足部反射区可以增强人体外环境的适应,以及维护内环境的稳定,以至增进人体健康。
八、消除血液中的超氧自由基学说原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超氧自由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与疾病和衰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在致病因子(因素)作用下,超氧自由基增多,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减少,超氧自由基与组织红细胞上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产生血浆过气化脂质(LPO),从而导致细胞及组织的损伤。
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时,特别对肾上腺、肾、腹腔神经丛、心、肺、肝、脾、胃、胰、肠等区域按摩5~10分钟后,全身血液循环加快,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消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增大,组织细胞上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减少,血浆过氧化脂质也相应减少,因而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也减少,也就有利于机体的自身修复。中医学认为,经常按摩双足足心部位及涌泉穴,可有效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延缓衰老。
九、心理治疗学说原理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更注重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人是感情动物,随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也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制约。中医早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在现今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于精神紧张,失眠、高血压、心脏疾患、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患者队伍在不断扩大。足部按摩可使被按摩者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首先,按摩师精心地按摩服务,使自己有一种被人尊重、被人照料的温馨感,同时与按摩师的语言交流和对足部保健知识的了解,能使自己的身心放松。由于按摩效果显著,可使被按摩者增强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信心,这种良好心境既能增进健康水平,又能使被按摩者以乐观情绪对待周围的事物。再者,被按摩者得到宽慰和精神调节,同时也增强了体质。正是这种精神和心理调节使许多患严重慢性并甚至癌症患者创造了得以康复的难以置信的奇迹的原因之一。
十、阴阳平衡学说原理
世界上所有物体的运动都是在阴阳的相互制约下进行的。大至宇宙天体运行,小至物质的原子和生命的细胞都具有相互作用的两极特征,都会产生某种能量的交流。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阴阳平衡规律。机体由许多阴阳平衡的器官构成,组成器官的每个细胞进行生命所需要的能量以其转换,都是通过不停地发生有阴电荷(负电荷)和阳电荷(正电荷)的离子运动来进行的。只要生命存在,这种运动就不会停止。离子的运动造成了细胞阴极、阳极的变化,从而形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相互平衡。如果机体的某一局部失去了阴阳平衡,就会影响至整个机体的平衡,疾病则随之产生。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古代和谐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古文化的主流是儒、道两家。无论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是道家的“万物负阴抱阳以为和”的哲学思想,讲究的都是和谐。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哲学思想指导下,中医提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怡谈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预防疗疾的主张。中医把“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作为保持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而不用“对抗”和“杀死”作为征服疾病的手段。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部分由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二气构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两个对立面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说明疾病发生的机制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足部反射区与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反射区进行按摩就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机体达到新的阴阳平衡,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十一、足部是展示身体健康的窗口
人的双足默默无声地支撑着人的驱干、双足的反射区就好象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专家指出:“当人体病变程度达10%时,足部反射区就会反映相应的征兆,而人体产生自觉症状,能够被医疗仪器检测出来时,病已达70%。
1.望双足形状
望形态是观察患者足部与疾病有关的形态的强弱、胖瘦及动静姿态体位变化。人体正常的足部应活动自如,关节屈伸旋转灵活,足背皮肤润泽,筋脉与骨骼各守其位,无异常凹陷和凸起,足底部肌肉较厚,富有弹性,平坦分布于足底。
中医望形:一般从形体上看,足拘急,屈伸不利者(发生痉挛或抽筋),多因寒凝经脉,这是由于寒性收引之故;足枯细者(枯干、瘦弱),多因气血亏虚不充形体所致;手足臃肿,多因邪气壅盛或痰水气充斥的缘故。
其中,屈而不伸者,是筋脉挛急;伸而不屈者是因关节强直。足抽搐,常见于邪热亢盛,肝风内动之痉玻掷足,是内热亢盛,热扰心神。足摇摆不定,为气血俱虚、肝筋失养、虚风内动的表现。小腿肌肉及足底肌肉萎缩,为脾气虚,营血不足,而失荣之故。足痿不行,称下痿症,因湿热蕴积,浸淫下肢筋脉而致驰纵不收。胫肿或跗肿,为肿之症。足膝肿大而股胫瘦削是鹤漆风。趾关节大变形,屈伸不便,多系风湿久凝,肝肾亏虚。
西医望形
足部肿胀:正常人体双足活动自如,肌肉有弹性。若足部出现水肿则标志泌尿排泄系统出现障碍。如足部内外侧在前腺反射区膀胱反射区部位可观察到肿胀的现象,则表现出患者有前列腺肥大或尿潴留。
足面凹陷:人体双足表面光亮平滑、弧线自然。但是,当人体内某些器官被摘除后,该器官在脚上的反射可观察到一些明显的凹陷。如胃、胆囊、阑尾、子宫、卵巢等器官的切除,在相对应的反射区会很清楚地出现凹陷。也有些脏器的功能低下、萎缩或衰竭,这时会在脚上所对应的反射区部位出现肌肉萎缩或皮肤皱褶的现象。
角质化:不少人的双脚有脚茧、鸡眼,这就是脚皮角质化。脚皮角质化往往是由于双脚走路长期摩擦而形成的,农村劳动者显得较为明显。但有些人的脚皮角质化是一种病理变化的表现。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或城市家庭妇女,平时走路少,但在前脚掌出现了局部的硬茧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在后脚跟部反射区有厚茧,则提示生殖器宫有慢性疾病;有些在肺及支气管反射区处有脚茧,往往提示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但要与女性长期穿高跟鞋而致足底生茧区别开来,肺反射区有茧易患呼吸道的疾病,心反射区的脚茧,可能是心脏病变的痕迹。
2.望双足颜色
我国人的正常肤色是微黄红润面有光泽,称为“常色”。患病时皮肤发生的色泽变化,为病色。正常足部的皮肤虽不如面部皮肤荣润光泽、坦正常人足部皮肤应为润泽而富有弹性。皮肤是足之外表,凡受外邪或内伤,都会从足部的肤色反映出来。如春夏之季,雨天鞋湿,而不及时换鞋,足部浸泡在湿鞋中常会诱发感冒、此时肤色会呈白色。从中医的角度看,苦皮肤虚浮肿胀,脱鞋有印,久而不消,多属水湿泛滥;若皮肤干瘪枯燥,为津液耗伤或精血亏损;若皮面粗糙如鳞,抚之涩手,亦称“肌肤甲错”,是为血虚扶淤;肤色黄而白枯,为气虚血亏、营养不良而致;若足底肤色白而无光者为正气不足,表明脾功能差,营气不养所致。从反射学的观点出发,就肤色而言,健康人足底的肤色一般是白里透红的颜色。但在有病变的反射区部位有时会呈现异常的颜色。例如脚FDA2趾(头部反射区)呈现暗紫色,提示脑血管可能有病变,可能是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的预兆。如果在足部反射区的皮下发现有小的出血点,或淤血状的紫色斑点或蛛网状的斑纹,往往提示与该反射区对应的脏腑器官受了损伤或有内出血。在足底某一区域出现色红鲜艳而有点状者,多为热毒炽盛、炎症之兆。
3.望双足趾甲
正常趾甲为红润,甲薄平滑,有光泽。
趾甲色淡,说明有内寒。
趾甲色白为血虚亏。
趾甲色艳红为阴虚。
若甲深红为热。
趾甲紫黑,血瘀不畅。
若按甲放松后,甲色变化迅速,为气血流畅,有病也轻。
若按之甲白,放之不红是淤阻之兆,就是新病亦凶。4.触摸双足
摸足也就是触诊,足部触诊可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有痛诊断,二是无痛诊断。
(1)有痛诊断
又叫指压检查,是指在按摩双脚时,有病胜器(部位)的相应反射区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病部位与反射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双脚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全身血液循环下肢通道的终端回转段。由于双脚距心脏最远,并承受体重的压力,最容易出现血流阻滞。当按压到血液不通畅的部位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就给我们的诊断提供了信息。
有痛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术者洗手、修指甲。清洁患者的双脚,在准备按摩的部位均匀涂上按摩膏。
②在按摩双脚各个反射区时,各反射区的敏感程度不一致。正常人的眼、小脑,甲状旁腺、孵巢、睾丸、胆和内侧坐骨神经等反射区都较其他反射区敏感,在对各反射区施用大致相同的力度时,这些反射区会显得疼痛重些,这不一定显示其相应的脏器有玻所以,对这些反射区按摩时所施力度应较其他反射区轻些。
③有痛诊断有时不准确,有的人脚部对痛感反应迟钝,如脚底皮肤厚,或长期进行足部按摩,或常穿按摩拖鞋的人,他们的脚多不敏感,按摩时反射区不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没玻相反,有的人脚部非常敏感,尤其是中风患者的脚就比较敏感,许多反射区都会出现明显疼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有玻所以,有痛诊断只能给我们一个参考信息,还应配合无痛诊断作出综合诊断。
④在下列情况下,不能采取有痛诊断:
脚部皮层过厚,施行按摩不能产生痛感者。
因喝酒、吸烟过量或经常服用镇静药物而产生痛觉迟钝者。
儿童、妇女等对痛觉特别敏感者。
昏迷、精神失常无法通过按摩痛觉作出诊断者。
⑤应先检查患者的心胜反射区,手法先轻后重,如使用轻手法按摩时患者已感到剧痛难忍、这说明心脏有严重问题,应放弃便用有痛诊断,以免在进行中发生意外。如患者心脏无严重问题,可继续从左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顺序,将所有反射区按摩一遍,然后再从右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同祥顺序按摩。记录下对痛觉敏感异常的反射区(用+、++、+++等符号表示其异常程度)。
⑥按摩时操作者可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用(+)表示。(+)表示有疼痛感,但能忍受;(++)表示痛感明显;(+++)表示剧烈疼痛,有人将脚迅速躲缩;无痛感或微痛者不记录。记录时可写反射区名称(+)【左脚痛痛感(+)号写在】反射区的右上角,右脚痛痛感(+)写在反射区的右下角】。
⑦一般不宜做一个反射区就向病人说病情,因为一个病症的出现往往是许多器官或脏器不平衡所致,往往会有一二十个反射区异常,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病症,告诉病人印象诊断。
⑧按摩时,反射区的位置要找准确,按摩力度要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力度要比较均匀,不能过轻过重,忽轻忽重。
总之,我们要认准反射区的位置,还要掌握好指压的力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善于研究,不断总结,逐步掌握规律,将有病的部位与无病的部位区分开,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无痛诊断
又叫皮下结缔组织的变化。无痛诊断根据手感和观察外形变化来诊断。主要靠的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字,而“望、闻、问”则是“切”的辅助,人体器官发生病变时,用手在足部反射区按压触摸,会感觉到皮下有气泡状物或水流的感觉,也有些出现小颗粒状物、条索状物及硬结等,这些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病理结缔”,也称阳性点。
气泡状物和水流感觉的出现,表明人体内该反射区器官偶然风寒或风热。
若有沙粒或颗粒状结缔状组织现象出现时,表明此反射区对应器官已有些不适的感觉。
若皮下扪及有块状物硬结,表皮并有黑色斑块时,按之很敏感有感觉。
5.影响诊断的因素
长期生病卧床三个月以上者。
长期站立工作,脚底硬结多、疼痛处多。
病人脚底皮肤太厚,无法摸清楚。
患者或施术者情绪不稳定,正在激动时。
体育运动员,脚部损伤多不宜检查。
曾经长期穿按摩拖鞋,以致脚底不敏感。
7~15岁青少年,正在发育,各方面都不平衡,许多反射区都会表现出问题。
患者不能要求通过一次检查就能检查清全身疾病,一般需3~5次才能查清楚全身情况,遗漏错诊很难避免,如能配合耳诊、手诊等其他手段则检查效果会更好些。
过度饮酒的患者,脚底也不敏感。
施术者自己信心不足有疑惑时。
天气烦热或环境嘈杂时。
施术者过于疲劳。
患者用手抱着大腿,影响了传导与血液循环。
天气过分寒冷,足部皮肤肌肉僵硬。
在接触大量被检人员时,连续都查出一反射区有问题时。
6.足部诊断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
无副作用。足部检查有一定的经验性和科学怀,安全可靠,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有广泛的群众性。
减少痛苦,又能节省费用。
摸脚查病的方法不需要像医院的设备仪器,可因陋就简,检查方便,不受地点、场地限制。特别适用于缺医少药的山区和偏僻的乡村。
足部反射区检查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压痛和气色形态的变化能初步鉴别出有问题的部位和没问题的部位,为个人和家庭保健提供及时的信息,有利于未病早防,有病早治。
(2)局限性
足诊能提前提示人体器官变化的信息,但还不能提供定量的报告,对病在器官中的确切病位尚无准确把握。
由于患者对检查的敏感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加之施术者的个人感觉和经验的差异,因此,准性因人差异而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