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重大会战图说的详细介绍
2008-08-15 14:51:14来源: 网易历史综合网友评论 164 条 点击查看
整个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牺牲极惨,中方伤亡30余万
李宗仁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冯玉祥说,“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著,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将近百万。
在两个多月内,中国方面除中央军外,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相继派出部队,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和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另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1/3兵力。
虽然中国部队的兵力是日军的近3倍,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和战斗指挥的巨大失误,造成了中国军队只能在淞沪正面、纵深均不足20公里的地区,与日军反复拼搏,筑起血肉长城。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约200人。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以19世纪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
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蕰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
战后,何应钦在回忆录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蒋中正有意挑起淞沪会战,诱使日本改变进攻路线
淞沪会战是蒋介石的抗日大战略。
当时,日军已占领北平,极有可能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汉口。汉口是中国水陆交通中枢,战略家称为“作战中心”。汉口若被日军早期夺取,则长江下游的一切政治与经济的命脉则落入敌手,便无法西撤建立大后方之基地,就不能支援长期抗战,于是中国军队将被迫决战。
蒋介石为使日军不能速决,根据既定方针,决定开辟上海战常
八月九日,当上海虹桥机场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驾车欲闯时,中国军方立即将其击毙。八月十三日,两军展开小规模的步哨战,也即大战前的序幕战。
八月十四日,中国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军队主动对上海日军发动攻势,先后投入七十个师,终将日军主力从华北方面诱至上海方面。这一战略诱迫日军改变作战方向,即由原先的由北至南(企图仿效历史上北方部落自华北南下侵略长江、汉水流域;利用其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直扑汉口,并出洛阳堵塞潼关,将中国纵断为二),改为由东向西仰攻(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又有长江天险,我可居高临下)。
十一月十一日上海沦陷,但延缓了日军侵略进程,打破了其统帅机关“速战速决”战略的美梦。在此期间,中国将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物资和人才等迁移西南大后方,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矗
蒋介石说:“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牢固之民心。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淞沪会战后期八百壮士死守的四行仓库
忻口会战
1937年秋,日军在平型关受挫后,取道忻口进攻太原,中日军队在忻口角逐23天之久,消耗日军兵力2万余人。这是忻口前线的我军炮兵阵地。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至11月8日,太原会战。太原失守。会战过程中,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我129师386旅和115师主力于11月4日,奋勇侧击日军左翼部队,毙伤千余敌人。这是广阳战斗中的115师阵地。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
整个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武汉会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
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7日,武汉会战。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
日军侵占南京(参见南京战役)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这次战役遍及四省,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此战双方直接参战兵力多达150多万人,双方死伤50万,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仅见。
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5万人的死伤,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从这次战役后,日本长时间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这是武汉保卫战中,我军向敌人发射迫击炮。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分两期,第一期是津浦路的初期保卫战,第二期是台儿庄会战。
第一期的津浦路保卫战是从1937年12月中旬开始的。日军以津浦路南端为主攻,北段为辅攻,分别南北向徐州推进。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延安镇、归仁镇后,韩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迂袭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人日军北方军第二军矾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为此,韩被蒋介石枪毙。
日军津浦线主力南攻不成,遂改变策略,由少壮派军人板垣征四郎、矾谷廉介率两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文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军一旦得手台儿庄,便可策应津浦路南端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
板垣、矾谷两师团,是日军精锐之师,大部官兵都是参加过“ 二·二六”日本政变的,此次进攻,来势相当凶猛,大有豕突狼奔、一举围歼中国军队之势。
3月下旬,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坂垣第五师团,自1月12日在青岛岭山湾、福岛两处强行登陆后,沿胶济路西进,至潍县转南,经高密,循诸城、荣县一线,进逼临沂;一路为矾谷的第十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
中国军队为堵截日军前进,在临沂、滕县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2月下旬,临沂告急。该地是鲁南军事上的必争之重镇,得失关系全局。处此紧急关头,李宗仁令守防海州的庞炳勋军驰往临沂解救。
虽说庞氏统有1个军,其实兵员不足,只有5个步兵团,但庞氏在部队中威信极高,指挥灵便,部队战斗力强。刚到临沂县城,还未来得及休息,庞部便与日军展开激热攻防战,日军以1个师团的优势兵力,配以山炮1团,骑兵1旅,向庞部猛扑,夜以继日,反复冲杀。临沂城墙高大而又坚固,野山炮也打不穿,庞部凭借这优势,据城死守,使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城下敌尸枕藉。
李宗仁担心庞部势孤不能长守,于9月11日,令五十九军张自忠部由滕县增援临沂。张接到李的命令后,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赶到临沂。临沂的庞部见援军到,虽筋疲力竭,但士气旺盛。两军内外夹攻,向坂垣反击。坂垣从宫县增兵2000人,以飞机大炮掩护,配合坦克、装甲车进攻。庞、张两部咬紧牙根,坚决顶住,与日军激战数日,反复肉搏,击溃坂垣师团一旅,敌死伤过半。3月17日晚,敌向沂水退却,庞、张合力穷追一昼夜,日军一退90里,缩进莒县城内死守。
临沂之战取得了胜利,它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日军会攻台儿庄的计划,促成了以后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围歼孤军深入合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矾谷师团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顾一切,向南推进。矾谷比坂垣更凶,李宗仁檄调自郑州来的邓锡侯第二十二集团军的第四十一军孙震赶往滕县,拒敌南下;孙部刚在滕县部置就绪,3月15日,矾谷师团就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
李宗仁见滕县危险,又急令新拨归第五战区指挥的第二十军团司令汤恩伯派部驰援。汤的主力八十一军王仲廉部因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3月17日晚,日军配合炮火攻陷腾县,20日攻占郅县,并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
3月21日孙连仲率30军田镇南部和42军冯安帮部正面防守台儿庄,命令31师池峰城部进驻台儿庄城内防守,命27师黄樵松部和30师张金照部防守左右两翼,以疲惫之师和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日军展开激战。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这是孙对部下池峰城的命令。孙连仲死守台儿庄,为四周部队合围创造宝贵时间和机会。
4月6日黎明之后,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矾谷知已陷入重围,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4月6日晚,李宗仁亲自指挥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发,命令一下,杀声震天。
台儿庄战役中缴获的日军坦克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未,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矾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
昆仑关血战
也称桂南战役。1939年秋,日军为封锁中国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同时积极准备发动桂南战役,以侵占中国通往西南大后方的沿海交通线。11月15日,日军集结10余万人,在海、空军掩护下,17日占领钦州。11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在空军掩护下,攻占南宁。随后,日军北犯桂南要隘昆仑关。
昆仑关在南宁东北50公里处,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从南宁至柳州的公路从此通过,是南宁的重要门户。从11月29日起,日本空军出动五六十架飞机分批轮番轰炸中国守军阵地。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即以一个旅团的精锐部队扼守,并修筑据点式的堡垒工事,企图固守。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2月16日,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奉命率部担任对邕(宁)宾(阳)路的正面攻击,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其作战部署是: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戴安澜二○○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
时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12月18日,第五军在战车、炮火掩护下,对昆仑关日军发起攻击。郑洞国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夜袭,相继占领老毛岭、万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后攻占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夺取昆仑关。双方展开反复争夺。27日,是昆仑关争夺战最激烈的一天,中国空军第三大队出动6架飞机支援陆军战斗。双方伤亡甚重。
杜聿明经过缜密的观测,了解昆仑关周围地形和敌阵地兵力火力,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师副师长彭壁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并乘胜攻击,大败敌军。
时任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
经过18天的激战,至31日日军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却。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
新5军军人展示缴获的日本军旗
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昆仑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国军驻守重新夺回的昆仑关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
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日方称湘赣会战)爆发。这也是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中国鉴于长沙的极端重要性,早就判断出日军必将进攻,为此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向第9战区不断下达作战指示。9月上旬,第9战区判断日军进攻长沙即将开始,加紧部署,严整战备。
但长沙地区的地势却不利防御作战,北部平坦无险可守。为此,总结了抗战以来会战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变以前层层设防,逐次防线地与日军进行阵地防御战的呆板挨打战术,转为只以部分部队坚守正面既设阵地,逐次予敌消耗,主动转移至敌之侧翼,继之以伏击、侧击、尾击等各种手段逐次消耗敌兵力,待敌进入预定决战区域,集中使用绝对优势兵力,将敌一举围歼。这成为此后几次长沙会战一成不变的战略指导思想。同时,认真吸取南昌会战教训,特别注意破坏一切可资日军利用的道路,包括铁路、公路甚至乡间小路,使日军机械化部队和重炮兵行动困难。
长沙会战指挥者:九战区司令薛岳
9月14日,会战开始。日军采取其传统的“分进合击,正面突破、两翼包抄”的战术,分别从赣西、鄂南、湘北三个方向会攻长沙,湘北为主力。在会战中,中国官兵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抗日意志,与日军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打击下,10月1日,日军放弃攻势被迫退却。10月15日后,逐步恢复原阵地。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 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
薛岳1939年10月在长沙会战中会见战地记者们。(美国《美中信使报》供图)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第9战区仍与日军隔新墙河对峙于湘北地区。1941年后,日军酝酿发动第二次进攻。但因苏德战争爆发,日军积极准备对英美开战,无力投入更多机动兵力,被迫缩小规模,仅将目的定为予9战区中国军队一次重大打击。
第9战区总结第一次会战经验制定了反击作战计划。9月,日军发动进攻,强渡新墙河。由于9战区出现指挥失误,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竟被日军窃收并破译,使中国军队陷入极大被动,虽多处与敌激战,但遭遇失败。月底,日军攻入长沙。但是,由于日军大本营正在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要求作战尽快结束”,同时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损耗很大,战线过长,后勤保障困难,决定10月1日开始撤退。中国军队随即展开追击作战。10月5日,日军退回新墙河北岸,中国军队恢复原阵地。
这次作战,中国军队由于指挥失误导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是,从战略上说,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日军并没有击溃9战区主力,自身却付出了2万余人伤亡代价,阵地完全恢复到战前状态,日军没有达到任何大的战略价值。而且,中国第6战区乘他处日军空虚,对宜昌之敌发动猛攻,日军死伤惨重,面临彻底覆灭危险,宜昌日本守军师长已写下遗书准备自杀,因另一部日军驰援才得以躲过灭顶之灾。宜昌作战也是1941年正面战场唯一一次主动发动的进攻战役,歼灭日军7000人。而这,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造成的机会。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后国军检视日军尸体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1941年12月23 日,日军强渡新墙河,会战开始。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一改被动局面,取得战役胜利。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被称为“天炉战术”的积极防御作战,要以此来击破敌人的“正中直进”。这种战术的基本要素就是以诱敌深入的惯用战术为前提,采取四面侧击的手段,同时攻击敌人的交通补给线。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
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中国军队掌握了战役主动权,获得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俘虏139人,日军自承“动摇了一部官兵的必胜信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1942年1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两日来,长沙东南郊血战结果,在我军阵地前,敌人遗尸至少在15000具以上。”
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6月)是长衡会战的第一阶段,而长衡会战又是日方为援助南洋日军而进行的,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战火烧到湖南。27日,日第十一军由横山勇指挥向湘北方向发起攻势,其第二线兵团同时南下参加作战。各路日军避开我军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并占领其外围据点。
6月16日开始向长沙城区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隔江分阵,力不能支,而岳麓山炮兵阵地的火力又遭到日军重炮和空军的压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至18日,日军用优势兵力自背后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这次中国军队惨败了。日本11军军团长横山勇之后又发动了衡阳会战,俘虏中国第10军军长方先觉。
劲敌日本11军军团长横山勇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
雪峰山会战
驻芷江汽车团将军用物资运往雪峰山前线
1945年5月10日开始的湘西“雪峰山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是我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主要战场绵亘洞庭湖西南,包括常德、益阳、湘潭、邵阳、寒陵、东安、新宁、武冈、洪江、芷江、长溪、沅陵、安化等地区。
会战从开始到结束持续将近两个月之久,参加作战兵力:我方动用陆军6个新装备军、4个突出纵队、两个重炮兵团、空军一个中美混合团和两个轰炸机大队,还有美军后勤支援部队,共约30余万人。此次会战中国出动数十个美械师和优势空军,对摧毁侵华日军生力军,迎接抗战全面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王耀武、邱维达、胡琏、廖耀湘、侯镜如诸名将通力合作,一度以优势装备和兵力将日本来犯军队包围在雪峰山地区,几近全歼。经此役,日本在华军队呈现全面紧缩态势,由攻转守。
远征军滇缅作战
行进中的中国远征军
1944年2月,远征军11集团军在保山组织阅兵
1944年5月,远征各路大军集结怒江东岸,准备强渡。
1944年5月远征军强渡怒江。李弥率第8军以伤亡数千人的代价,血战夺取松山据点。
一个曾亲眼目睹怒江战役的美国人,亦在描述中国军人之勇敢作战精神的报道中写道:“在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敌军碉堡的自杀性冲锋中……绝大部分伤亡皆产生于企图冲过或更准确地说是爬过机关枪火力网的封锁地带。作为一种纯粹的勇敢的显示来说,进攻是重走中国军队远征之路组织委员会……一些排长被打死在距敌人枪眼的一两米距离内,一些优秀的连长、营长在亲自带队作战中死去或受伤……”
中国军队苦战96天,最终攻克了这一反攻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闻名中外的惨烈的松山战役的胜利,是中国远征军广大将士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综合力量,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这场战役的前线指挥官李弥将军,也由于这一战役的胜利而声名远播。
中国军队攻克松山后,立刻打破了怒江战场的僵局,为滇西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矗9月8日,大批增援部队和后勤辎重通过缜缅公路,源源不断地开往龙陵前线。14日,腾冲告捷,中国军队的左右翼合成一片,合力猛攻龙陵,不日即攻克龙陵,日军节节败退,20日被逐出国门畹町。
李弥以松山战役的军功晋升第八军中将军长。身着中将军服的李弥的摄影照片,至今还被他的女儿珍藏在盈江太平街的家中。
松山战役的胜利,是滇西抗战大反攻的决定性胜利。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