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的历史文化介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932年3月,日军发动侵占中国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30年代初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日本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日本政府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加速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步伐。继"东方会议"、"大连会议"策定《对华政策纲领》之后,陆军中央部于1931年6月制订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伺机发动战争。据此,关东军相继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为进攻东北寻找借口,正当其剑拔弩张时,8月16日,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达对日军的寻衅不予抵抗的命令。张旋即向所部转达了此令。日本关东军乘中国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诛除异己和"围剿"工农红军以及东北边防军主力部队入关,东北防守减弱之机,以1.05万余人,采取以寡击众、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的方针,向中国东北三省19万守军发动攻击。
日军侵占辽宁、吉林省主要城镇9月18日22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率数名士兵,按关东军预谋计划,炸毁奉天(今沈阳)北大营西南约800米、柳条湖村东侧之南满铁路(长春-大连)铁轨1.5米,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接着,在爆炸点以北3公里待命的第3连立即由西北向北大营中国驻军发起攻击。随后独立守备第2营主力、第5营先后向北大营攻击;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19日1时20分至2时,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令第2师主力由辽阳向奉天集中,进攻奉天城;独立守备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驻守北大营的东北边防军第7旅突遭攻击,部分官兵被迫自卫还击,自发抵抗,但在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下,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几近溃不成军撤往抚顺、清原。6时30分,日军仅以24人的伤亡就攻占北大营。至10时,日军相继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丹东-沈阳)沿线18座城镇。驻守长春地区的东北边防军第23、第25旅和炮兵团遭攻击后,自发奋起抗击,战至次日,一部被缴械,一部撤往榆树等地,长春陷落。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投敌,所部大多归降,日军第2师主力进占吉林。同日,日军朝鲜军增派的混成第39旅和两个飞行中队进抵奉天,支援关东军作战。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军。
日军侵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10月1日,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旋奉日军命令派所部3个团向省会齐齐哈尔进犯。16日进至嫩江桥时,被黑龙江省防军守桥部队击退。守军为阻止日伪军进犯,将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炸毁。26日,日军第2师第29团进占四洮铁路(四平-洮安)沿线主要车站、城镇。27日,日本齐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林义秀以关东军司令官代理名义向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提出:限黑龙江省政府于11月3日前修竣嫩江桥,否则,日方将以实力掩护自行修复。这一无理要求被拒绝后,关东军于11月4日以掩护修桥为借口,令嫩江支队向嫩江桥北守军发动攻击。马占山指挥3个旅又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在江桥、大兴、三间房、昂昂溪等地予日军嫩江支队、第2师以打击,战至18日晚,终因伤亡惨重、粮尽弹绝而弃守省城,撤往克山、海伦,并在海伦组建黑龙江省政府,继续组织抗日。19日,日军陷齐齐哈尔。其间,日本陆军中央部于11月16日增调混成第4旅到东北。
日军侵占锦州、哈尔滨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随即回师奉天,准备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令关东军攻占锦州。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本土向关东军增派混成第8旅。随后又从朝鲜向关东军增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28日,第2师主力由田庄台、营口间渡过辽河向锦州进犯。30日,混成第39旅由奉天、新民向打虎山(今大虎山)进犯。1932年1月2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由奉天进抵石山(今属凌海),次日进占锦州。此时,驻锦州的东北边防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往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之后,关东军趁中国爆发“一·二八”抗战,国内外视听都集中到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之际,于28日晚令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攻,随即又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北上增援。31日,以原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奋起进行哈尔滨保卫战。经五天激战,自卫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往宾县,继续在哈东地区组织抗日斗争。2月5日,日军陷哈尔滨。随后,日军分兵向退守海伦的黑龙江省政府和宾县的吉林省政府进攻。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清废帝溥仪出任"执政"的伪满洲国发表"诞生"通电。至此,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仅以2个师另2个旅及独立守备队、重炮营和航空兵一部,共约4万人,在不足半年之内,迅速占领东三省省会及主要城镇,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影响下,东三省广大人民群众、边防军和地方武装的爱国官兵、绿林武装,自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积极抗击日伪军。
"一·二八”抗战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第19路军奋起抗战事变之初,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月28日午夜,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防守市区的第156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16团主动配合下,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29日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缓兵待援。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日本内阁遂增派第3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援沪,由第3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指挥。7日,野村改变攻击点,以久留米旅进攻吴淞,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第19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蕴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61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蕴藻浜的日军各个消灭,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第5军驰援上海作战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同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第19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18日,植田发出最后通牒,要挟中国守军于20日17时前撤退20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20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日军增兵袭击浏河攻陷上海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2月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第14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3月1日,指挥第9师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淞沪守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
是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长城抗战
1933年1~5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 (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 长城的冷口、 古北 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
山海关、九门口作战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中国军队射击,并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2月17日, 武藤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 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 今建 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守军在凌南 (今建昌)、 凌 源、赤峰等地抗击后, 第53军撤至喜峰口、 冷口等 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尝乌丹(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日军占领承德后,除以骑兵一部攻占围尝乌丹外,主力向长城各要隘推进,各关口的争夺战展开。
冷口、滦东作战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占领冷口。6日,中国第32军一部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进攻界岭口,第53军一部顽强抗击与反击,阵地失而复得,转入对峙。21日,第53军第116师一部守备之义院口被日军占领。3月27日,武藤下令进攻滦东。中日双方军队随即在滦东各要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第57军防守的石门寨、海阳镇于4月1日和4日被日军岩田支队等占领;第32军防守的冷口、建昌营于11日落入日军第6师之手;第53军防守的界岭口也于12日告失。其间,第40、第67军奉命由马兰关、古北口等地驰援滦东。 4月14~ 17日,何应钦令第32、第57、第53军撤守滦河西岸,抚宁、昌黎随之陷落,双方隔河对峙。此时,日军担心入侵关内引起国际干涉,19日武藤下令进入关内的部队立即撤回长城线。守军乘机跟踪追进,至29日收复迁安、卢龙、昌黎、抚宁、北戴河等地。
古北口、兴隆作战3月5日,第67军一部奉命占据古北口外马圈子、黄土梁阵地,阻日军西进,当日晚起遭日军第8师第16旅进攻,激战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线阵地。10日,第17军第25师进至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11日,日军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队、飞行队和战车队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守军英勇抗击与反击,损失过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第16旅在飞机十余架、坦克30余辆、大炮数十门支援下,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八道楼子、田家庄、界牌峪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守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其间,第26军于4月27日包围进至兴隆县城的日军1个营,攻击三天未克,后因日军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领九松山预备阵地。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王团因众寡悬殊,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10~11日,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遂以一部守关门,主力集中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摧毁其火炮十余门。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日军进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进攻罗文峪、山嵖峪,在该地防守的第29军暂编第2师顽强抗击与迂回反击,激战三昼夜,阵地易手十余次,日军不敌而败退。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和骑兵第4旅各一部,复在飞机、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但因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奉命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潵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15~21日,在潵河桥、南北团汀击退企图渡滦河西进的日军。
战役结局中国军队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中国军队"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广大爱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抗战,终因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而导致失败。
西安事变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张、杨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不仅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16日,南京政府下令讨伐张、杨,并任何应钦为总司令。亲日派汪精卫、何应钦企图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和日本妥协。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等于16日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于15、19日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22日,宋美龄、宋子文与蒋介石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谈判。经周恩来等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蒋介石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西安事变”到此和平解决。蒋介石飞回南京后,立即把张学良拘禁起来。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七七”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今并入北京)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后,相继入侵上海,攻占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进犯河北。1935年日本政府策划华北五省自治阴谋失败后,遂企图以武力攻占北平(今北京)、天津,夺取华北。1936年4月,日驻华北的中国驻屯军由1771人增至5774人,分驻北平、天津、秦皇岛、山海关等要地;关东军向察哈尔多伦(今属内蒙)、热河围场(今属河北)等地屯兵至5000余人,整编伪蒙军达4万余人,驻扎在张家口以北地区;扩编盘踞在冀东的伪保安队1.7万余人,形成从东西北三面对北平的威胁。中国军队第29军军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率所部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2个保安旅等,总兵力约10万人,防守冀察和平津地区。
1937年6月,日本驻丰台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第1团第3营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伺机挑起事端。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卢沟桥附近演习,诡称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守军第37师第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奋起还击,至次日晨,龙王庙、五里店、卢沟桥火车站等阵地被日军占领。8日晚,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率部反击,由西苑及长辛店夹击宛平城外日军,一举夺回失去阵地,全歼侵占卢沟桥火车站的日军。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寇进攻。同日,蒋介石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全国备战,并令第26路军孙连仲等部4个师归宋哲元指挥,开赴保定、石家庄,支援第29军作战。
日军进攻卢沟桥受挫后,日本政府一面以"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为幌子;一面向华北增兵,加紧侵略部署。11日,日本内阁决定增兵,并发表《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其参谋本部命令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分别从辽宁公主岭(今属吉林)、河北古北口(今属北京)向顺义县城、高丽营地区集结;第20师由朝鲜经山海关进入天津一带;关东军飞行集团6个中队飞抵山海关、绥中、锦州,高炮、装甲等特种部队开赴华北;令中国驻屯军步兵旅主力集结于北平以东地区。总兵力约10万人。15日,日本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拟制了进攻平、津的作战计划,要求参战部队于20日前集结完毕。
第29军与冀察当局上层领导认为日军行动是地方事件,幻想用和平方式解决。虽于16日下达确保北平的作战预备命令,但无具体部署和战备行动,而且抵制孙连仲等部北上支援,企图保住第29军在冀察的地盘,维持华北现状。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和平已根本绝望,便只有抗战到底。
7月20日,日军集结就绪。25日夜,日军第20师步兵第77团以维修军用电话为名,袭击廊坊中国军队第38师第226团守备区。守军被迫自卫。次日拂晓,日军在航空兵与装甲部队配合下,攻占廊坊,守军向武清转移。北仓、杨村、落垡诸车站亦被日军占领。当晚,日军中国驻屯军第2团袭击了北平广安门驻军独立第25旅第679团。26日下午,香月清司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驻守北平城内和西郊的第37师于28日午前撤至永定河以西,尔后向保定方向撤离;否则,日军将自由行动。27日凌晨,日方未待中方答复,便派驻屯军第2团围攻通县城外守军独立第39旅第2团第1营,攻占宝珠寺、团河、黄村等中国守军防地。
27日下午,宋哲元拒绝日方通牒,向全国发出自卫守土通电,令原准备撤防的第37师迅速进入西苑至卢沟桥一线阵地;第132师速至南苑集结,以该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方向作战总指挥;催促孙连仲等部北上抗日。此时南苑驻军有第38、第132师各一部及特务旅等共4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7000余人。当晚赵登禹到达南苑,所部主力尚在涿县(今涿州)途中,南苑防御部署未及调整,亦未构筑防御工事,情况十分危急。28日晨,日军向北平市郊发动总攻,以第20师主力配重炮40门,在坦克部队和炮兵掩护下,对南苑展开攻击;日驻屯军步兵旅主力由丰台向南苑进攻,切断南苑守军向北平方向的退路。守军被迫仓促应战,利用营房周围障碍物及村庄为掩体,顽强抵抗,有些阵地失而复得。但由于日军飞机与大炮轮番轰炸,守军无法展开,加之通讯设施被炸毁,指挥失灵。官兵苦战至下午1时,战死约5000人,副军长佟麟阁与师长赵登禹阵亡,南苑失守。同一天,日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在飞机的配合下,猛烈向北郊中国守军进攻,占领沙河、清河镇等地。第29军第37师与第38师一部也向日军反击,一度收复丰台、廊坊,后在日军反扑下,再次失守。宋哲元奉命令所部当晚向保定方向撤退,北平陷落。
29日,驻天津第38师一部与天津保安、警察部队向日军驻津机关及租界发起进攻,一度攻占北仓飞机尝天津火车站,逼近海光寺兵营,给日军以较大杀伤。日军旋即组织反攻,守军不支,向马厂撤退。30日天津沦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从此,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抗争。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
驻沪日军挑起战端"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策划侵占上海。8月9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官兵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驱车闯入虹桥机场挑衅,被机场保安队击毙。驻沪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遭拒绝后,即动员驻上海4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及舰艇登陆人员和日侨义勇团共万余人紧急备战。10日,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在吴淞一带集结大小舰艇30余艘,驶入黄浦江示威,并急调在日本佐世保待机的舰艇和陆战队开赴上海。11日,中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第88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同时令海军阻塞江阴航道(见江阴阻塞作战),令空军主力由华北向上海方向转常13日,日海军陆战队首先由虹口向天通庵车站至横浜路段开枪挑衅,再以一部向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进攻,被第88师击退。
第9集团军和空军反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3日下令将张治中部改编为第9集团军,从14日拂晓开始发起反击,同时命令空军协同地面作战,担任要地防空。当天,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第3舰队,炸伤旗?quot;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见"八一四"空战)。15日,日军统帅部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立即增派第3、第11师到上海。15~16日,中国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17日,中国海军派出鱼雷快艇驶至上M馓苍俅位魃?quot;出云"号。
第9集团军从15日起,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冲入日本坟山阵地,后受阻。19日,从西安调来的第36师投入战斗,于21日攻入汇山码头,严重威胁日本海军陆战队。22日,日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开始在杨树浦附近登陆。第9集团军侧翼受到威胁,反击作战遂告中止。
第三战区的抗登陆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陆续向上海附近增兵,于8月20日成立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任前敌总指挥。随即调整部署:以第9集团军(张治中部)组成淞沪围攻区围攻驻沪日军,第8集团军(张发奎部)组成杭州湾北岸守备区,第10集团军(刘建绪部)组成浙东守备区,第54军组成长江南岸守备区,第111师组成长江北岸守备区,以上4个守备区负责封锁压制日军登陆部队。23日,日军第3、第11师在长江南岸的吴淞、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第三战区临时将长江南岸守备区扩编为第15集团军,由陈诚兼总司令,又抽调3个军予以加强。
日军第3师第一梯队在张华浜附近登陆时,遭到张治中部警察总队顽强抵抗。第3师主力登陆后,警察总队不支,撤至南泗塘河西岸据守,张治中组织第87、第36师反击,挫败其进攻,双方于25日隔河对峙。日军第11师第一梯队23日在川沙口和石洞口地段登陆,时第15集团军刚编成,部队未到指定位置,日军迅即攻占狮子林炮台、月浦和罗店,继分向浏河、宝山进攻。下午陈诚所部先后赶到,第18军协同第54军实施反击,当晚收复罗店,次日收复宝山、狮子林和月浦。25日,日军第11师后续梯队登陆,第15集团军反击受阻。双方于狮子林、月浦、新镇、罗店至浏河口一线形成对峙。
松井石根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的登陆场,9月1日以第11、第3师各一部从狮子林和吴淞两面夹击宝山。守备宝山的第18军姚子青营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顽强坚守至7日,日军以战车堵击城门,集中海陆空火力轰击,全城燃起烈火,该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至10日,日军将两块登陆场连成一片。第15集团军予敌重大杀伤后,部队严重减员,13日奉命撤出月浦、杨行、新镇等阵地;第9集团军则奉命放弃宁沪铁路(南京-上海)以东的大部地区。至9月17日,中国军队撤至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一线,与日军对峙。 第三战区的纵深防御作战9月,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21日再次调整部署:以第9集团军为中央军,朱绍良任总司令,位于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其以西地区;以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军,张发奎任总司令,位于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以第15、第19集团军为左翼军,陈诚任总司令,位于蕴藻浜以北的万桥、罗店、广福地区。9月中下旬,日军新增调第9、第13、第101师及重藤支队(台湾旅)到上海,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
10月1日,日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北路以第11师指向广福、陈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师强渡蕴藻浜,向大尝南翔进攻,守军顽强抗击。15日,日军突破蕴藻浜,蒋介石急调第21集团军10个师加入中央军序列,以其3个师从大场附近向南路日军反击,另以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反击,均未突破日军阵地。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第101师进攻第21集团军,在庙行和陈家行之间突破守军阵地,26日攻占庙行和大常苏州河北岸的中央军腹背受敌,于27日放弃北站、江湾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第88师第524团团附谢晋元,率第1营官兵继续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于31日奉命退入公共租界。
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上海失守日军大本营10月初决定将侵华战争主要进攻方向从华北转向上海方面,急从华北、东北、国内抽调部队,于20日组建第10集团军援沪。11月5日,由集团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第6、第18、第114师及国崎支队(第5师第9旅),突然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策应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当时杭州湾北岸的守军,大部已调去支援上海市区作战,只有第63师的少数部队守备,猝不及防。日军占领沿海地段后,迅以第6师进攻松江和闵行,以第18师进攻金山和广陈。第三战区急调第62、第79师分别阻击日军第6、第18师,均被击退。日军6日占金山。7日上海派遣军和第10集团军奉命合编为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企图对上海守军迅速达成合围。战局急转直下,8日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守,战役结束。
是役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取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达9个师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八·一四”空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上海)抗战开始。为了配合陆军作战,我国空军雄鹰在长空与敌人的航空队搏战,击落击伤敌机好多架,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空军将士们还不断地轰炸敌人的军舰,和敌人在陆上的阵地。因为8月14日这一天,中国空军开创了击落敌人飞机的记录,奏响了空战第一曲凯歌,所以,“八·一四”空战最为闻名。空军英雄们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
年轻雄鹰 勇战强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力量不强,比起日本的空军来,相差非常悬殊。当时日本飞机有两千多架,中国空军才三百架。中国空军还处于初创阶段,飞机要从外国买来(日本自己能造飞机),飞行员少,又没有空中作战的实际经验。中国作战飞机的性能也不如日本的。比如说,“八·一四”空战时,日本航空母舰上“九六式”战斗机,时速达到420公里,而中国空军航速最高的霍克-3型战斗机的时速才只有380公里。
但是,尽管这样,中国空军战士的斗志是很高昂的。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袭击着中国城镇,夺去我无数同胞的生命,一幢幢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国家面临陷于沦亡的危急关头。年轻的空军健儿们早就怒火满腔,他们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要为死难同胞报仇,为国家为民族立功。他们不畏强敌,驾起雄鹰,直冲云天,狠揍侵略者。
日本没有单独的空军军种,它是分属于海军(叫海军航空队)和陆军(叫陆军航空队)的。日本在上海开战之初,它在上海没有机场,日本航空队的飞机若要轰炸中国,必须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或从它的本土起飞,或从它当时还霸占着的台湾(本属中国领土)起飞。1937年七八月间,日本军队向华北和上海发动进攻。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开进上海。这个舰队的司令长官长谷川清指示它的航空队说:要置中国于死地,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上海、南京这条线,并覆灭掉中国的空军。
中国空军作战计划正好与它针锋相对。中国空军司令部部署,空军部队消灭盘踞上海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及其基地。当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停泊在黄浦江和杭州湾,日本陆战队盘踞在上海杨树浦、虹口一带。日本第三舰队不仅支援岸上的陆战队作战,而且掩护新增援部队在上海登陆。中国空军主动进攻,打击日本侵略者。
8月中旬,中国沿海台风强劲在月14日这一天,台风强度大,上海地区风速每秒22米。台风中心在上海以东约120海里的海面,海面风浪很大。日本海军舰队原计划出动它在本土的航空队,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轰炸中国空军基地,后来因为海上风浪大,越海通过台风区非常危险,本土的航空队没有出动;海上能见度小,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难以起飞降落,所以也没有出动。最后,只有驻台北的鹿屋航空队于当天下午飞到浙江、安徽轰炸。而中国空军部队就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不畏艰险,或起飞轰炸敌舰敌阵地,或与来犯敌机在空中搏战。
8月14日凌晨2时,中国空军司令部向各大队发出了轰炸日军目标的任务。天不亮,中国空军就起飞出发,前去轰炸敌军。英勇的“八·一四”空战开始了。
主动进攻 猛炸敌舰
8月14日,这是中国空军作战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空军雄鹰主动进攻,袭击敌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俗话说,军令如山倒。午夜后2点钟,空军司令部命令一下达,1个多小时后,最早出发的一批战机就起飞了。
各路空军英雄意气风发,为国杀敌的机会到了。他们谁不想多投几颗炸弹,把敌舰和敌军阵地炸得个稀巴烂呢!
凌晨3时30分,空军第二十四中队中队长刘粹刚率领9架霍克一3型驱逐机,从扬州机场起飞,沿着长江往东搜索前进,寻找敌踪。早在7月,中国军队统帅部曾秘密制订过一个作战计划,封锁长江,对长江上的日本军舰来个瓮中捉鳖,一网打荆可惜的是,中国的军事情报被日本破译了,日本军舰都驶出长江南通以下江面。刘粹刚中队一直搜索到川沙县(上海市郊区,在黄浦江东)白龙港附近才发现日舰。中国空军勇士们立即往下俯冲,对准敌舰投弹,击中了敌舰尾部,敌舰上随即冒起滚滚浓烟。
二十四中队完成了上午轰炸任务后回到机场,并没有稍事休息。下午2点多钟,刘粹刚又率领3架驱逐机从扬州出发,到3点40分时,找准了在上海的日本陆战队司令部和兵营,轰炸了一番。战斗间,7架日本飞机在空中拦截。忽然,梁鸿云驾驶的24号飞机被一架躲在云层里的敌机击中。梁鸿云的飞机坠落于离上海20公里处的地方。空战第一天,梁鸿云就以身殉国了。梁鸿云中队飞机员袁葆康的座机起落架被敌人打坏,被迫降落时,飞机毁坏了,但袁葆康幸免遇难。梁鸿云是山东省栖霞人,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他是二十四中队上尉副队长,牺牲时才25岁,被追赠为少校。
再说另外几路。上午7时,杭州笕桥机场上第三十五中队的5架侦察机起飞,飞临上海上空,发现了日本人开的公大纱厂,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据点,日本军队的军械库就设在那个厂里。中国空军战士们猛烈地轰炸了这个军械库。
上午8时多,空军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率领21架“诺斯罗普”型轰炸机从安徽省广德机场起飞。他们轮番地轰炸了吴淞口的日本军舰和公大纱厂、汇山码头(日军据点),给敌人很大的打击。飞回广德机场后,孙桐岗大队的飞行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下午2时40分,他们又从广德机场出动,分两批轰炸公大纱厂、汇山码头和四川北路北头日本驻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多次击中目标。但敌人竟在高楼上架起高射炮和机枪还击。由于作战时俯冲很低,中国907号战机中弹,飞行员任云阁阵亡,祝江信带伤驾机飞回。另有一架飞机被击伤后,返航至常州附近坠毁,李传谋等战斗员殉难。
上午9点多钟,空军第五大队大队长丁纪徐率领二十四中队八架霍克一3型驱逐机从扬州机场起飞出击。当他们飞到南通江面时,发现了一艘日本驱逐舰,于是狠狠地投弹轰炸,炸得敌舰千疮百孔。
当天下午,许思廉率领三十五中队的3架侦察机,刘领赐率领三十四中队6架霍克式战斗机,到达上海上空,发现敌军目标后,扔下大量炸弹,把公大纱厂日军军火库炸成一片火海。日本军队原在这里修建临时机场的工程也中断了。
勇炸敌军营 飞将壮国魂
这里单说一说轰炸敌舰的空军勇士任云阁。
任云阁是河北省文安县的一个农家子弟,自幼刻苦学习。当1934年他从沧州泊头师范毕业时,正是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以后,又向我华北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关头。任云阁对日军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愤慨万分。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的形象常常在他心头闪现。他想的是: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热血男儿要杀敌为国立功。于是他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在轰炸机飞行科学习。1936年毕业时,赠送给每个毕业学员一把佩剑,剑上刻着:“国土未复,军人之耻!”这激励着每个学员杀敌报国的情怀。
航空学校毕业后,任云阁被分到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任少尉飞行员。第二大队是中国空军轰炸机的基本部队,他驾驶的是当时美国新式“诺斯罗普-ZE”轻型轰炸机,载弹1100磅,装备机枪3挺。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二大队奉命驻广德,参加对日作战。14日上午,接到空军司令部命令,要以决死的战斗意志,出击轰炸。飞行员们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决心炸沉敌舰,炸平日军登陆基地。任云阁与战友们勇驾雄鹰到了上海上空。这时,云层厚,风雨大,要找准敌人的目标,必须飞得很低,而敌军司令部楼上架起高射炮和机枪。虽然任云阁轰炸敌军司令部投弹很准,把司令部大楼炸塌了几处,但敌人的炮火也对准任云阁的座机疯狂开火。任云阁飞机中弹,他身受重伤,当场身亡。
任云阁烈士牺牲后,中国空军司令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他的遗骸后来移葬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任烈士生前为少尉,牺牲后追赠为中尉。
笕桥空战 大获全胜
8月14日,从天不亮开始,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连连接到关于中国空军轰炸日本军队的消息,一会儿是军舰挨炸了,一会儿是登陆码头挨炸了,一会儿是陆战队司令部挨炸了。他大为恼火。长谷川清一向不相信中国空军有什么力量,没想到今天中国空军竟大显威风,到处把日本军队炸得狼狈不堪。于是他下命令他手下的航空队出动,打击中国空军。不过老天爷与他作对,强烈的台风使得他在九州的航空队和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都不能起飞。最后只有驻台北的鹿屋航空队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全部出动。他们分成两队,一队空袭杭州笕桥机场,一队空袭广德机场,目的是破坏摧毁中国空军力量和机场设备。
长谷川清没想到,日本空袭中国机场的航空队也没有占什么便宜,他们碰上中国空军打击,结果机毁人亡。
日本空袭队飞到浙江省乔司机尝笕桥机场,遭到中国空军的有力拦截。在宽桥机场上空,由高志航率领的空军第四大队27架霍克-3型驱逐机与日本航空队展开了激烈的空战。高志航第四大队的勇士们当天刚从河南省周家口机场转移过来,到笕桥机场还来不及休息,就又升空迎战。高志航首创击落敌机的记录。
那天受纲影响,杭州上空飞云翻滚。中日战机在云雾中穿插追逐,互相厮杀。中队长李桂丹,分队长乐以琴、郑少愚、谭文,飞行员柳哲生、王文骅等人战斗中都很出色,他们击落敌机1架,击伤敌机多架。敌机没有占到便宜,反倒机毁人亡,只好败退而回。
在笕桥上空空战中,日本飞机被击落2架,受伤的飞机中有1架飞回台北机场着陆时严重破损。而中国升空迎战的飞机和指战员无一伤亡。这场空战中国空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只有1架飞机因油料耗尽在田野迫降时,飞行员刘署藩殉职。
日本另一支空袭队轰炸广德机场,当时中国第三十四中队中队长周庭芳单机巡逻警戒,虽势单力薄,也英勇拦截敌机。被击伤的日本飞机飞回台湾基隆港水面时迫降沉没。
今日之中国 已非昔支那
8月14日,日本军舰和陆战队遭到中国空军轰炸,从台湾起飞的空袭队又大败而回。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第二天调动大批战斗机对中国空军进行报复。驻台湾的鹿屋航空队、驻九州的木更津航空队和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纷纷出动,对中国绍兴、乔司、笕桥、嘉兴等机场大肆轰炸。
中国空军英勇迎战。第四大队高志航等又与敌机在长空拼斗。他凭着姻熟的作战技巧,又首先击落了敌机1架。第二次他再追逐1架敌机时,被敌机击伤,高志航忍着伤痛战斗。分队长乐以琴突然闯入敌机群,猛烈向敌开火,一连击中4架敌机,打得敌人失魂落魄。在浙江省上空,中国空军击落敌机不下10架,又一次获得空战大捷。中国飞行员吴可强在这次空战中牺牲了。
这一天,日本木更津航空队袭击了中国首都南京,南京机场的飞机库和一些飞机被炸毁。但日本飞机也遭到中国空军的拦截,和地面高射炮的轰击,有五六架飞机被击落击伤。
当天,中国空军又分批轰炸日本舰艇和陆战队。第六大队几架飞机轰炸了日本陆战队司令部,多次命中目标。可惜的是,中国空军缺乏重型轰炸机,一般轻轰炸机、攻击机所载炸弹小,爆炸威力不大,只把陆战队楼上炸开了几个窟窿。后来第七大队几架侦察机又袭击敌司令部大楼,但楼顶上敌人高射炮和机枪向中国飞机射击,中国空军战士聂盛友中弹,当场身亡。后座飞行员范汉淹驾机返回。另外第七大队战机从广德机场起飞,一路轰炸杭州湾海面的日舰,一路轰炸日本陆战队司令部。第四大队王天祥(代理大队长)和副部队长赖名汤率6架飞机到上海轰炸了敌军兵营。
淞沪抗战一开始,中国空军英勇作战,击落了许多日本飞机,炸得日本军舰和陆战队狼狈不堪,显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战绩辉煌。后来,中国空军英雄阎海文在敌人包围下英勇牺牲。日本报纸惊叹:“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支那。”日本军部承认,中国空军是最为出色的航空兵力,它下决心要把中国空军消灭。从日本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国空军虽然幼弱,但空军勇士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技术高超。中国空军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首次开战即获得辉煌胜利,这是中国空军的光荣。“八·一四”空战的英雄业绩,永远值得中国人民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