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亏正法秘传的内容介绍
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至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其法:可预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气蒸入。室中务要明暗得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忍风耐日,最能伤太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窗开闭,须看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也。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乃于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关心,腰带裤带,均须解放。内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宽畅适体,勿使里扯牵缠。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绛宫,令定。(绛宫在心窝下。医书名膻中,乃在两乳胁人字骨下中心软处。)万缘澄寂,勿令念起。复出片时,心气溶融和平。然后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散。)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玉枕乃脑后骨也。)
泥丸在头正顶前七分,玉枕乃脑后骨也,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脊。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范业师云:“婴儿于胎中,此处本通。后因胎足出产时,七窍顿开,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寒。孰知此间正是我原来时旧路。乃自有此身以后,住世数十年,利名碌碌,劳瘁不辞。独于此间,永远屏绝,更不回首一顾。哀哉!须知此窍能通,百病不留。孝子慈孙,孰不愿其亲体强健,而独于此道,辟曰老氏?兹有指为异端邪说,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不共为之,而有益无损,不碍儒宗正教,不伤伦理纲常。又奚必论其老氏与不老氏乎?”
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众多愈善。气壮者五六日,气衰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且加疼痛。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热之火,送串入于两腰,即觉两腰辘辘跳动。察其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
阴跷在谷道前,肾囊后,空地正中央处,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茎尽根处。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但查医书《内经》,张紫阳之言可据。
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我只不理他。又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通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即张紫阳所谓“阴跷一动,百脉皆动”,故有此景象也。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若久客初归家之主人翁,深深休息于阴跷穴海底之内。如此片刻,自然而然,凝定跳止,便自细细内观默察,觉我之气根,实从阴跷底起,上升至脐轮,即自止而不上。复由脐轮下降至阴跷底。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三寸一分半之间。任其行流上下之,静守天然化合之机,万不可稍有意想,自误匪浅。
邵康节《皇极经世》云:“天之至高处,至地之极低处,共有八万四千里。其中空二万一千里,日月星辰运于上,山川人物载于下,为万化显着之所。人身亦然。自心至肾,共八寸四分,中空二寸一分,在脐轮之后,命门之前。《老子》所谓黄庭者在是。其余六寸三分,乃心肾各有三寸一分半,故此内呼吸,即在肾宫三寸一分半之中也。”
[1][2][3][4][5][6][7]下一页
而口鼻中外呼吸若非已有,觉与此内呼吸毫不相关也。非真不相关也。因此内呼吸与鼻之外呼吸正相反耳。何则?若以常理推之,口鼻之气吸入,则内呼吸正当降入海底,今反迎而上升至脐轮,与口鼻吸入之气两相辏接,口鼻之气呼出、则此内呼吸正当升上同出。今反背而下,降入海底,与口鼻外听呼吸出入之气毫不相通相连,岂非正相反乎?且自有入而无出也。坐之久久,认得真切熟溜,我却勿去做他主张,只自由他上,我亦随之而上,他下我亦随之而下,只任他自然升降,则无弊玻我苟或容心于其间,稍有意见,欲送他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灵明便相错乱违背,不能溶化为一,只三四息,便觉小腹气紊。苟息此弊,必重新整顿,再坐绛宫,再凝天目,再注夹脊,重入阴跷。如调劣马,如责顽猴,久久驯熟,自无此弊。(劣马顽猴,乃指灵明言,非指内呼吸。)大抵最难收摄是心火,今欲以之入水,诚非一日所能致也。其至要紧处,惟忌念起。念起即外散,虽坐无益。总之务要此虚灵不昧之体,归入阴跷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
神。心神也,属火。阴跷居肾底,水脏之极深处也。火入水,火须为水灭。而火中炽燃之性,存于水中,非化气而何?惟此气中,有神在内,故非常人之气可比。此各仙经中,每言必得先天气者以此。非坚定心性,不能得也。
气自化精,(气中有真液,故能化精。)精气神三者,浑而为一,更不知何者为精?何者为气?何者为神?斯得之矣。设或于初行时念易动,神易越,不肯安居阴跷中,则亦不妨。以息若若之,使其有所依傍,而不外散,是亦勉强一法。若是既久,自得坐忘。(以息若若之者,乃若此三寸一分半中之内听吸,非口鼻中呼吸也。)如是初行,每坐若得二三百息,继渐日加至五六百息。约抵旬日,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即觉热。阳茎必时翘举,慎勿近妇女,是为大要。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即采。待其举过自软后,制至欲心不动,此阳乃化为精。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阳举,只自不采。让过月余,乃以日积我精也。所以积精者,即以为藏阳之地也。故此补亏一法,又名添油功夫也。
添油者,如灯油将尽,而火亦将熄,添油乃使之不熄也。养精为人身中至宝。真水属阴,火必待水藏,阳必待阴藏,而后能长久。此造化生就自然之理。如不积精,而阳至即采,聚入泥丸,则阳日增强,而阴仍如旧,必致阴少阳多。阴不包阳,阳必外越。且阴被阳劫,上升泥丸,古有鼻垂玉柱而坐化者,即此之弊。所以让过月余,正为日后藏火地步耳。
是采活子时必待精足而后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盖阳初时,甚思淫欲;精足则阳至比前倍旺,而反无淫念。此君火被水所制,相火不能猖越使然。以为据准而作采期,万无一失。
神仙每于阴跷一穴,秘密若宝。且云轻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之意。以阴跷一穴,若得此种阳之诀,则不论老少,其肾阳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常人必有此情。此道本以寿世,今反以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授。
活子时
子时而谓之活者,有三说:其一。以肾内心阳种满,不认是何时候,坐静极之际,坎宫火发,此吾身中之子时,非天地间夜半之子时,故谓之活。然此浅近之说也,是必更上一层言。则此活子时,毕竟还从活午时而来。若心肾者,人身中之乾坤也。坤本纯阴,绝无阳气,必与乾交而后有阳,犹常人肾中,本无此先天气,必以心火下注阴跷,日渐积集,而后肾中始有此阳气也。惟天地之交,每年始于五月建午,夏至一阴生之际,是为火入水之初,则我以心火下注阴跷,犹天之五月建午也。但我身中之午,不论何时,随坐随有,非天地之午,故亦谓之活,是午亦活而子亦活。此二说也。然而尚有更上一层言者。九还正功火候,遍历十二支辰,日行生成皆有,细若毫发,不容紊乱。故其言时,皆谓之正,不名曰活。而活者,乃补亏法中。每遇心火下注,则谓之午。其余未申酉戊亥均弗论矣。每遇肾阳上升,则谓之子。其余丑寅卯辰巳亦弗论矣。是十二辰中,但有子午随坐随到,故谓之活。言非若九还正功之有一定板数也。如此论活字,殆尽之矣。
总之,心者天也,肾者地也,天与地交,一阴始生于午,故心阳下注于肾为午;地之一阳来复于子,故肾中阳气发生为子。子午之名,自此而龋世之好此道而未得诀者,只以睡足阳举为活子时,妄行采龋殊不如每犯四五更睡醒后之阳举,是则万不可采龋因其晚间所进饮食,至此已化,其大小便,已入大小肠之底。如行采取,则粪溺中秽浊之气随之而行,带入督脉,升上泥丸,至清阳至高之分。日采日积,将来从何处出脱?智者以此思之,不辩可悟矣。
活午时
余蒙沈太虚真人授至道于华山郝祖洞。功法之余,尝曰:“世人则知活子,而活午少能知之。夫天是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天有南北,人有心肾。一年之子午冬至夏至,一月之子午在朔望,一日之子午属子午二时。此是一定不易之子午也。人身之活子时,恒有知之者,而活午在何时?是何景象?自古圣高真,皆未宣言。”
余敛神屏息至前,叩求真人明白指示,以惠后世。真人云:“几百事皆有配偶。有活子即有活午。活子乃阳生,活午即阴生。譬如初一阳生十六阴生,此乃运年月日时,天地之定子午也。即人而论,人身有活子午也,所谓一阳初动活子是也。究其真正之活子午,犹有辨焉。其真正者,须于无形无象中求之。其说惟何?乃行功法,寂无所寂,忽觉内机有微动,乃是活子之初。继知勃然机现,此是活子,正象油然内兴,此是活子内气充盈,外势举直时机,可采小周天,宜进阳火三十六。进火将完,周身舒畅,万象齐放,心荡肾热,此即活午之机动。此时亟须行退阴符二十四。如若不退符,其害大也。何故?子时阳生,午时阴生,即退符以养此真阴,可助此真阳不泄。”
真人又曰:“中岁行功重在活午,童年行功重于活子。盖活午乃上上真境,功须采取真阴,以资生真阳。究其采诀,彼时急用《清静经》三观功法。其最上者,从事无无,而又不住于定寂。大凡功从活午入手者,乾宫为至要之地。淘此气机,下注华池,灌夫绛阙。待活子到来,但凭神宰,子午会交,醍醐灌顶也。”真人曰:“我辈修持,固贵一合天时。所言活午者,高真古仙,秘而不传。余得于陈泥丸真人。今余又得传于汝,故宣之。所以活午不明,则真阴坐失。纵得活子,苟无真阴以涵之,功足化神,真阳使其不飞不可得也。夫古书所言清凉金玉诸名,寄在活子功法之后,即是活午产真阴之的时。”又云:“炼阳得阴,而与炼阴得阳功法前后相符。古哲恒秘之。余今直泄之,诚以真道久晦,学者每仅循迹而行,昧此程途。定止景象,毫无把握,如盲无杖,无不中惑而退。今知汝缘广厚,能舍己而从人,此时不授,虚此机缘。而真道由此宣布,倘有大根大德之人遇汝,得闻千古不传之秘诀,余亦固所愿也。”
三阳今晤席君锡蕃,藏有活子之真诀,商余加活午真诀,合刊简篇,庶助学者之指迷也。
活子午采法
由初下手时,收神归绛宫,凝天目,注夹脊,算起至五六日,夹脊发热,即由两肾中心,送入阴跷。寻见内呼吸后,苟能一念不动,五百息内,神与内呼吸不有丝毫离间者,(有一丝他念,即有一丝之离间。)准于第十六次,坎宫即有一线阳火,上升至脐轮,傍及两腰,热如汤沃,玉茎翘举。此时切勿动念,只以不识不知应之。据云:“平素好淫者,此时淫火倍甚。苟近妇女,精必如注,竞有盈盆垒碗之多。”又云:“虽平居不好淫者,此时亦必有淫念。念不能除,精亦离窝,甚则外泄,非特前功尽废,且多因而成泄精病者。”独此为最险关头,庸夫俗子,百不保一。惟学力渊深、操持有素之士,尚必要内范严密,只以不识不知应之,则此阳火,自然运漏坎宫,即化为精。
此以壬化癸之法,不遇师传,万不能知。何则各《仙经》皆言去癸留壬,未尝有以壬化癸之说?盖壬是气,而癸是水,壬阳而癸阴。壬阳即阴跷中阳火,有气无质者也。癸阴即所化之精,则落质矣。大丹取气不取质,今反以气化质者,何也?正所谓补亏也。凡年至四十后,其精亏去过半。精者水也,阴也。水所以藏火,阴所以藏阳,则精所以藏气也。如不以之化精,精亏如旧,气无归宿之所,安能养阳者?且必阳强阴弱,致有偏枯之玻《性理大全》云:“无形者,必藉有形以为体。”是吾儒大学,亦必如此。
如此约三四十日,或五六十日不等。(以精亏有多少,人体有强弱不同也。)总以阳至时。绝无淫念为度。然后用右手将玉茎肾囊一把握住,握勿大紧,(用握者,恐提撮时,并玉茎肾子吸入小腹之故。)候至阴跷热火上沃脐肾,玉茎半举时,(不可举足,举足则化精,非化气矣。)所谓“铅遇癸生须急采”也。癸生,癸方生也。言将化精而未化精之际,须候得准,此为老嫩得宜。(此老嫩,为补亏法中之老嫩,九还正功亦有老嫩,不与此同。)用意于谷道玉茎间,轻轻提撮,如忍大小便状,(轻轻二字,不可忽略,言虽提撮,不可太用力也。)将肾中阳火,送过尾闾,贯入督脉,不疾不徐,一意送上,不可复想肾宫。(如分念想肾,则玉茎大举,而又化癸矣。)升至夹脊,用力催送玉枕,更用力催送,(玉枕为铁鼓关,最难穿透,用力者,专意催逼,略不敢松之谓。)两目往上一迎,引入泥丸。(两目闭而向后,迎之不可开目。)即以意在泥丸中,自左起向右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无思无虑,静坐片刻,起应世务不妨。此为采取一次。
起应世务虽不妨,然当应之时,必须事事合理。凡喜怒哀乐,非但发之中节,且必过而不留。范师有云:“此心应事,当时如快刀劳水,明镜照物,斯其灵明之得,渐入溶和澄洁境界。”平日如此使惯熟,则静坐时,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谓炼己必于闹处也。
而后采必仍还入于玄关,(即阴跷,黑中有青谓之玄,有出有入故名关。)如日间采取,夜间必还;夜间采取,次早必还,不可久留泥丸内。
采之而必入泥丸者,以泥丸为至清阳之分。采入暂留之,以祛余阴也。不可久留者,以阳极至高,久久必散,自当降下,入水为安。此阳既入水中,则得水中之阳,以润泽之。辅此之阳,与阳并,阳力倍增。采而复还,还而复采,有震兑相交之义焉。盖同一坤中之气也,出神即为震,不出即为兑。故《老子》五千言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还之之法:于坐定后,嘘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将散外神明收入绛宫片刻,移入天目凝定,即上注泥丸,从右旋向左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仍由夹脊过肾中心,归入阴跷。复自左旋向右转三十六转,右旋向左转二十四转。转毕,万虑俱寂,静坐片时,方起。此为还原一次。如是得暇仍坐,仍如前补亏篇中,坐绛宫,移入天目,注夹脊,入阳跷,寻见内呼吸,相依相并,候至阴跷,阴气发动,仍如前采取之,仍如前还入阴跷。不计遍数,但得玉茎龟头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正补亏。补足之时,虽西施、王嫱百般拯撼,亦不足以动其情矣。(大抵此心,已被坎中真金点死。)然后入九还正功,能节节见效。
以上补亏正法。惟此功夫自有仙经以来,皆不著笔墨,但只口口相授,宜秘。慎之!慎之!
丹经上常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分阴阳。”双修法修的就是阴与阳,如何双修?此乃道家最上乘心法。
一、阴跷胎息补亏法
中老年人练功,疗病养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精气神耗损亏乏,首先应练补亏损功法。补亏损法被丹家视为密法多不外传。
《中华气功》99年第4期所登的田光林所写之“先天之门--阴跷穴探秘”中的阴跷种阳法,即是通过合炼先天气与后天气以补亏损的极佳功法。此法传自闵一得真人的中黄丹派,原称“补天髄”,民国七年,张午樵添进“活午时口诀”,合为现传于世的《补亏正法》。陈樱宁、胡海牙师生因此法能壮肾阳,而改称为“阴跷种阳之诀”。其实阴跷种阳只是补亏正法的前半部,虽有添油接命的功效,但若不继续练习后半部的采还之诀,则易前功尽弃,甚至患上泄漏之病;特别是出现第二性征的青少年和曾有手淫遗精的老弱病患,在练这套功法前,务必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需要,有决心及毅力练完全部功法。否则还是练些流行气功算了。现将补亏正法实修过程介绍如下,仅供有志者参考。
补亏正法,是清修派自身阴阳双修的一种练法。本功法采用盘坐式,先放松身心,呼出粗浊之气一两口,再收心神于绛宫(即两乳之间胸骨柄后的空间)排除杂念,诚心入静。这样坐十分钟左右,觉得心气溶融平和后,便将意念移往天目穴。清静五分钟如杂念不起,即可将天目的注意力经泥丸过玉枕后照耀在夹脊(夹脊穴在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间)。如能通此关,百病不生,病入膏盲,亦有转机。专心静守此窍,每日练功最少两小时,如此身体强壮的练习者经过5-6日,体质差的最迟半个月,就会出现夹脊中热如火炽,并有钝痛的功效。然后再用意念将这股炽热气感用心之“君火”运往命门及两肾俞穴,立即就能出现两腰辘辘跳动的功效,这是心之君火激起肾中相火的缘故。待跳动规律后,即可意将气感运入阴跷(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
有的练功法为求快速一下手就直意守命门,省掉了意守绛宫至夹脊那段功夫,虽然也有辘辘跳动的气感,但由于少了天阳(可于天目穴采入)和心之君火,炼功进程反而比不上正宗的补亏正法。
另外尚有华山丹功的补亏法与此法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以守竹马穴(中脘穴对脊柱处)代替了夹脊。这是以后脾胃之火调动先天肾阳真火的方法,其修炼速度与效果与补亏正法不相上下,修炼者可依各自体质强弱的不同,选练不同的功法。如心脏有问题的应守夹脊,脾胃有病患的可守竹马穴。可见丹道功夫的治病阶段,不论是意守穴位,还是搬运经脉,均离不开中医经络学的指导。
有时气至阴跷会阴穴,神意随而守之,阴跷立即掣掣跳动,这时练功者不加理会;就会觉得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的象坐在春风之中,这是“阴跷一动,百脉皆动”的功景。习者不必理睬,只要专心致志,将心神安注于阴跷穴海底内;这样过十分钟后,阴跷的跳动自然停止。这时习者若用心神仔细内观默察,就能发现一丝微烟似的熏蒸热气,荡漾轻飘,载浮载沉似的自阴跷底缓缓升上至脐轮,又复下降回阴跷海底。这时练功者的后天口鼻深长细微得难以觉察了,其呼吸一次的时间长短与阴跷细微热气有莫大关连。后天之气吸入时,阴跷先天微微熏蒸之气自底升至脐轮;微气降回阴跷会阴穴时,后天之气刚好呼荆这是直入先天,以内气控制外气的胎息功法,合乎人体自然规律,不会象那些人为延长口鼻呼吸时间的功法一般易出偏差。
《中华气功》99年4期中丁一凡所传的“古代道家传胎息修炼法门”中胎息法,就是以后天气引发先天真气的功法,这类教法比较宜合青年体健者化炼,但亦要循环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而强行控制口鼻呼吸。其实不单后天之气不可强控,先天真气也不能用意念来干扰它的自然升降速度,否则就会小腹发胀发撑,真气郁滞如结硬块,无知者却还认为是结丹了呢。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必须重新意守绛宫,天目,夹脊,命门,心神再凝入阴跷中。阴跷海底穴有细微之气升降于脐阴之间后,意念即可舍穴从气,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勿忘勿助。如此修习,初时炼功可至二三百息的时间,以后渐渐延长功时至五六百息。这样大约十日左右,两肾命门和小腹就会渐渐发热起来,就是连一向怕冷畏寒手脚冻的人,也觉得身子温暖了。
练功中发热的同时,还有阳物勃起的现象,这是活子时的火候,还不能采之结丹;只有气住息停,玄关洞开的正子时到后,才可采药。那么练功者未出现正子时功景前,意念如何运用呢?这时心神必须离开在脐与阴跷会阴间升降的的真气,独自潜入海底(会阴穴之上)中安止不动,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精为真水,真水属阴,阴平阳秘,阳茎自软,小腹与两肾的炽热气感也变得温和纯正了。这样坚忍月余,就会发觉阳茎翘起并有气感,但无淫念,此乃坎离交之火候,此时心神从阴跷海底运升至绛宫心田,小腹气感也随之化为一股热流上入绛宫,同时心脏会有热胀之感,并剧跳起来,这是水中之火,冲激离宫,不用惊慌,淡然处之。不多久心跳复常,胸部温温,一股凉气自心田流下小腹阴跷,此后几天内即可有正子时火候功景出现。这里所说的活子时与现在世间流传的补亏正法的有所不同。
世传补亏正法于活子时至则可采取,其火候功景与闵派丹法的活子时坎离交之火候功景相同,即阳举而无淫念。其采取方法,用意注于前后阴之间,轻提会阴海底,如忍大小便那样,随之用意将肾中阳火(阳举之同时在小腹产生之炽热气感),送过尾闾,进入督脉,不急不缓,一意送上,升至夹脊,集中意念将阳火催送上玉枕,于玉枕歇心凝神一会儿,已衰之阳火复旺,即可双目往反向一转,阳火就被目光引入泥丸了,这时要立即将神意和阳火合一,神光却自左向右转三十六下,然后静坐片刻,就算采取成功一次了。如果在日间练功采取,就要在夜间还阳于阴;夜间采的,第二天还之,不能将阳火留于泥丸内,特别年老阴虚之人,会有中风脑溢血的危险。
二、正子时修炼法
闵派丹功补亏筑基法正子时火候功景:前述之活子时坎离交后,心神变得非常虚静,不知不觉,无人无我中,忽然小腹融融洽洽,周身酥绵快乐,痒生毫窍,身心无主,丹田温暖,气机渐渐流动,阳茎勃然兴起,顶门有冷气吹入。随之心田亦有一股冷气沉下阴跷海底,小腹之中立时发出一阵虎啸,呼吸顿断,离开口鼻,倒回阴跷,小腹之中,鼓鼓有声,此乃先天气机发动,片刻后气机停住不动,即觉后天气息浮起,或呼出后天空气,或呼不出,或到了喉咙又返回来,总之,后天之气的呼吸已不由自己控制,而且因各人的体质不同,或多或少都有憋气欲绝的感觉,这时心神不能慌乱,只要维持静心定景,这种景象最多六七次后,阴跷海底就会变得空洞无际,上无覆,下无基,此为玄关洞开。中有一物,这是内丹的药苗,这时还不能动念采取,心神继续虚静,自然而然与丹苗相亲相恋,结成一团,不知不觉,入于混沌。不一会儿,痒生毫窍,肢体如绵,恍惚之间,心性复灵,上则呼吸复起,下则阳物复兴,这时才可以世传补亏正法的采取方法将丹苗运上泥丸。日采夜还,还法的练法是:静坐,呼浊气,意守绛宫,片刻后移上天目凝定,即安神泥丸中,从右旋向左三十六转,再由夹脊过肾中心,归入阴跷,再左右各转三十六圈,虚心入静片刻,即为还原成功一次。采娶还原三百六十项左右,即可练成玉液小还丹,成就为马阴藏相,且能气住息停进入禅的性功境界。这是出世间功法,除了要求心静环境静外,还须人护法。
三、后天之气炼血生精化气法
后天气的转化对练者者非常重要,因为凡人难断饮食男女,不能避谷断欲,先天肾气用于维持生机,抵抗疾玻常人只能靠饮食谷气的转化补充先天元气,炼丹功者才可以直接从虚空中吸取先天之气。闵派丹功从后天气炼化先天之气,就是要在饮食之后,两手握紧,闭目冥心,神守绛宫,则后天质润而温暖的水谷之气,必如云似雾的聚绛宫上下四周。如此虚心静养,则如已经雾之气化为液,下滴于心化为血。练此功者不可吃得太饱,否则会影响功效。一般半点多钟,后天气雾已可全化为液且滴落于心宫之中。这时更须舌抵上腭一意调心;神守泥丸,目光罩定自己全身,由顶至腹,续次放松,心亦虚松,所化之血自然能行于络,藏于肝,统于脾。否则其血横行无归,积而外发,会有咯血、便下、赤浊和妇女赤带之偏差。
三餐之外另抽时间,以目光导心气从心宫之后,分注两腰,各盘旋于两肾之间,则前述炼化之血,亦随气降两肾,此时以双目神光注意旋动,暖气自生,渐至大热,如沸似炙,血即化为真液(阴经)流往阴部。我即以双目神光下注阴跷海底,推转磨动,阴跷真火烧至脐轮,大煅一场,阴精方可化为元气。此炼血生精化气法虽然只是养生小术,非金丹大道,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很好。想很好地享受人生之乐的饮食男女,可参考试炼一下这养生小术,看看是否及得上现在气功界所谓的高级功最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