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时髦语集锦

未来时髦语集锦

未来时髦语集锦

计算机世界2004年第2期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中国IT海外图景》。读过之后,不难发现中国IT的未来发展方向大致可以描述为不断扩大的海外业务。最近几天偶然发现一个kanji的专栏,其中有几篇是关于中国外包产业的讨论,文章虽不长,但看过之后,定会浮想连篇。奇怪的是在《中国IT海外图景》这篇文章里,很大一部分论述都是介绍外包企业的情况,而且通过一些数字表明,中国的外包企业规模正在逐渐壮大。
年初的时候,自己随手在CSDN论坛中几个分版发起了有关外包问题的讨论,虽然发表见解的人数不多,但统计的结果可以表明:大多数(占到大约85%)的从事软件开发人士对外包的印象可以归纳为,工作密度高、薪水收入低、规范制度好、开发技术差。

kanji的专栏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杂感:日方眼中外包开发的痼疾》,文章就日方对中国外包企业以及相关人士的一些问题做了简单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就日方来说,在中国进行外包合作并不仅仅是出于利润,还有他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中国的外包行业也已经开展了十余年,至于发展的态势我们大家都有目共睹,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几万元订单到现在外包行业收入占到我国软件行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几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外包行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的软件企业从一开始就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用友、金蝶等为主的立足国内市尝放眼国际的管理软件厂商,一类是以东软为首的以嵌入式软件产品为主、走软件外包路线、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软件厂商,不过无论是那个派别,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平台上有所建树。
暂且不说这两个派别的优缺点,2004年还有一个话题讨论的火热,就是有关我们的邻邦-印度软件企业在中国的登陆落户。这样使得我们不断深思:中国的软件行业和印度相比,落后在什么地方?
其实印度的软件行业可以说完全是以外包市场作为进攻的主方向,每年软件外包收入占到印度软件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多,而且印度政府对印度外包行业的扶持贡献也是巨大的。印度政府在1991年取消许可证制度,使得印度的软件业大展拳脚,用了10年时间,令美国及欧洲的客户对其外包软件放心满意。另外,印度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语言障碍比中国小很多。我们知道无论欧美还是日本的软件企业,对软件外包公司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要求非常苛刻,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沟通作为基础,根本谈不上规范化、标准化。
说到这个问题,它其实是中国整个软件行业的通病,早些时候,我有幸参加一个上市药厂的年末交流会,会上药厂的管理人员就ERP的问题咨询了到场的嘉宾。问题的核心就是选择国内还是国外的产品,国内的产品优点明显,一个是量身定做,另一个就是沟通方便;而国外的产品比较通用,标准性能高,但模块过于复杂,使用者往往需要额外培训。药厂的领导提到了准备将药厂打入国际市场的想法,所以他们有意使用标准化的国外产品,但讨论再三,也不能斩钉截铁定下结论,听说后来还是选择了一家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其实像上述的问题,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会经常遇到,这也正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企业们所看好的那部分市常
但在这里我想说出我自己的想法,中国的软件开发技术在不断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渐渐意识到标准化之后的好处,再加上中国入WTO的年份不断增长,中国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使用更规范、更标准的管理和措施再所难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包企业的出发点要更早一步,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猜测:中国软件企业通过CMM5的共有6家,我所知道的就有3家完全或主打业务是做外包的,东软、华信、海辉。这个结果与他们合作伙伴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正如kanji兄所讲:外包的实质只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国际化配置造成的,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相比,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如何正确地进行沟通(语言或者商业习惯)”以及实现“开发过程的标准化(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公司间的相互适应)”。这种国际化资源的合理分配是社会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中国软件企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大势所趋,正可谓全球化不可阻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软件行业最时髦的话就是:今天你包外了吗?为什么不是外包,大概因为那时我们已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被动变为主动了吧。

---------------------------------------
--Kingle
20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