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的诀窍及方法介绍
用同一套设备,不同拍摄者获得结果也不同。对于微距摄影来说,你花的功夫越大,得到的结果就越好。下面这些小技巧也许可以帮助你提高照片的质量。
(1)克服风的影响
微距摄影最大的敌人莫过于风。拍微距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即使所谓无风的天气也不是那么平静,诡异的空气波动总是在你按动快门的那一刻出现。有时候你用皮肤无法感受到的小风却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而就这一点点小风就可以把你的惊世杰作变成平庸的照片。
克服风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全有效的办法。首先,尽量选择正确的天气和时间进行拍摄。如果正好赶上刮好几级的大风,最好还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家吧。一般来说,一天当中风速最小的时间段是在清晨,太阳出来之前效果最好。太阳升起后,即使没有风,空气受热后也会在小区域内产生气流。傍晚是一天当中第二个最好的时机,风速一般也不大,但是不如早晨效果好。清晨和傍晚还是拍摄昆虫的最佳时机,因为昆虫需要太阳的热量保持能量,早晚时分它们的活动能力比较弱,有利于拍摄。
除了选择正确的时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附件来减小风的影响,比如Wimberley公司生产的Plamp(Plant Clamp)。简单地说这个附件就是一个用塑料制成的短臂,一端有特殊设计的夹子用于固定被摄物,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三脚架或者其它固定物上。短臂的方向可以任意调解。使用这类附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连接好夹子和三脚架后,不要随意移动三脚架,否则会拉坏连在一起的被摄物。在有微风的情况下,Plamp的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于高茎的植物或者栖息在上面的昆虫。Plamp通常可以让拍摄者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这样就可以使用更小的光圈以获得足够的景深。
除此之外以前还看到过有人介绍:利用自制的半透明塑料帐篷把整个布景遮起来,拍摄者和设备都在帐内操作,估计效果应该不错,不过没几个人愿意费那么大的周折,更何况拍摄一些特定的题材也并不适合。
其实克服风的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等待,按照我的经验,一般的小风总会有瞬间宁静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找到恰当的时刻按动快门。正巧,前几天翻看John Shaw’s Closeups in Nature,作者在其中一张片子的题注里提到,他在Texas拍摄时便有自称摄影师的路人劝说他:Texas永远没有风停的时刻,所以拍摄微距应该在正午进行,并使用较快的速度。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使用连拍功能,前面说过,微风总会有瞬间的宁静的时刻,同样道理,它们也会在瞬间毫无征兆地来临。连拍通常能够保证一个系列里至少有一张是满意的。我知道你肯定会心疼胶片,不过如果你象我这样每次花半个小时摆好一个姿势然后再拍摄,大概就不太在乎几张胶片了更何况,保留一些拷贝可以用于出版、投稿等等,原始的幻灯片效果远好于复制品和打印片。
(2) 正确选择焦平面;
我们都知道微距摄影的景深非常小,无论镜头焦距是多大,在1:2的放大倍率下,f22对应的景深大约只有6mm;而1:1时f22对应的景深只有2mm。所以在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胶片平面(相机后背)平行――请注意“焦平面”和“胶平面”的区别。比较简单的情况,比如拍摄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并在背上的,那么最保险的办法是把机背调整至与翅面平行,这种情况下即使f8、甚至f5.6的光圈也可以拥有足够的景深(视具体放大倍率而定)。
焦平面的选择实际上应该是拍摄过程中耗时最多的一个过程,经过精心的选择,图片的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当然,焦平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蝴蝶也可以从头部正面、侧面、甚至尾部拍摄,这里的准则是:一定要把你要表现内容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拍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东西在胶片上是清楚的,哪些不是。有景深预测功能的机身这时候就发挥用处了,虽然预测的效果不见得完全准确,但是至少能给你一个参考。
(3)拍摄昆虫时,尽量把头部和眼睛的细节特征表现出来;
和拍摄人像一样,如果主体的眼睛没有合焦,整张片子就显得缺少了神采。不过要使昆虫的复眼清晰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昆虫的眼睛在什么地方。大家不用笑,这个是事实,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头尾的方向都会搞错。拥有一定的自然生物知识是拍摄好生态照片的保证,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我们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其次,昆虫的复眼大多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而成球形、肾形等等,在景深已经非常小的情况下,把这种立体结构表现清楚并不容易。昆虫的复眼一般也并不在身体的轴线上,所以如何选择焦平面的确很头疼。以蝗虫为例,如果从侧面拍摄,焦平面应该选择在凸出复眼的最高点和身体轴线之间的位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前、后景深的空间,使得尽量多的细节落在景深内。这个小技巧需要实际练习才能掌握。
(4) 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
前面提到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很“硬”的阳光直射,一方面反转片的宽容度比较小,较强的太阳光容易产生高反差,超出宽容度的范围,应该有的细节都被抹掉了。另一方面,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产生强反光,局部的高光不但没有细节,而且容易产生刺眼的感觉,破坏片子的整体效果。所以在拍摄微距时应该采用各种办法控制光的质量。比较之下,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画面被均匀照亮。
在直射阳光下,可以使用柔光板或者伞进行散射,对于微距来说并不需要很大的遮挡面积,一块很小的柔光板就足够了,携带起来也很方便。大多数微距摄影是在多云的天气或者树荫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一块琥珀滤镜(81系列)可以帮助过滤掉那种不讨人喜欢的蓝灰色调,使红色调的东西更鲜艳。
在拍摄具有光滑表面的物体时,比如甲虫,或者表面有蜡质的植物,如杜鹃、夹竹桃等,要小心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很容易产生局部高光。最好将闪光灯的补偿指数减小2-3档,并注意闪光入射的角度。
很多情况下,被摄物背光一面的细节不容易表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讨厌的阴影,这时候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用反光板补光,不仅可以点亮局部,而且还可以通过选择反光板的类型来改变局部的色调。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金色或者金银混色的反光板,因为暖色调的东西总是比较讨人喜欢的。这点对于经常在清晨林荫下拍摄的朋友也许比较有帮助。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在欣赏和羡慕他人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是否想到在照片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呢?拍摄微距更是如此,我们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前期工作越是细致,得到的结果就越是理想。希望这篇文章对喜爱微距摄影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衷心希望大家能拍出更多更好的微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