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关于成功的经验之谈

成功人士关于成功的经验之谈

对于何为成功人生,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都离不开,拥有巨资,事业有成。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访谈节目,使我对此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因为正在吃饭,没太注意看,有一搭没一搭地扫一眼,也没有看完。不过,偶尔听到的几段对话,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访谈节目,是采访著名股神巴菲特。 他拥有巨资,在国际上也有很到高的声誉,最近还成为世界首富的上司---将比尔盖茨收进自己的董事会, 绝对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也有资格对成功的含义进行圈点。当人们问他,成功的定义是什麽时,他不急于用一句话作出解释,而是谈起他的一位朋友。
 
那位女士今年70多岁了,从德国的死亡集中营中逃生。 当年,多亏有人掩护她,才得以活下来。 巴菲特感叹道,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能够不惜个人安危来帮助你,那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当你年龄一大把,还为家人所爱,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当你不是以金钱,而是以人格魅力,结交了许多知心朋友,你就是个成功人士了。令人惊奇的是,他谈到的成功的标志是, 幸福家庭,身体健康,拥有友情, 独独没有提到的,倒是那些人们通常公认的成功标准----拥有巨资和事业有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人们总是推崇那些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拥有巨资,金钱对他们来说就不具有吸引力了,不过是一种数字概念。每天还要为一日三餐而辛勤打工的人,事业和金钱总是有无穷的诱惑力。疾病缠身的百万富翁,羡慕体格健壮的打工者。而一无所有的平民百姓,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拥有巨资的富人。
 
对多数人来说,财富和金钱虽有诱惑力,但不是无限的。常言说,广厦千间,夜晚也只能占一席之地,家财万贯,每日也只能一衣一饭,若水三千,能饮的不过是一瓢。当人们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后,同其他的东西相比,过多的金钱和物质就不那末重要了。
 
长期以来,我国推崇的人生目标是, 一切听从召唤,甘当螺丝钉,拧到哪里都行。但人们心底,有意无意,总隐藏着一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好胜冲动。 其实,成年以后, 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设计和实行着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般而言,人生成功的理想模式不外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拥有巨资,身体健康。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同时实现上述目标的人,即使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 多数时候,这四者之间不是一荣共荣的关系,而是此消彼长,相互抑制的关系:例如,事业有成,拥有巨资的人,常是预支健康,有时甚至牺牲家庭,而家庭美满,身体健康的人,常感叹于同致富和立业的机遇失之交臂。
 
对平民百姓而言, 谈不上为成为比尔盖茨而奋斗,但也会遇到在事业,金钱,家庭和健康之间,选择孰轻孰重的难题。一般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侧重的重点也会略有不同。年轻时,仗着年轻力壮身体好,奋斗的目标是事业和金钱,家庭和健康处于次要选择,所谓先立业再成家;人到中年,身体透支, 精神疲惫,才觉得,相对于事业有成和拥有巨资,好身体和温馨的家庭更具吸引力;等到老了以后, 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浓浓的亲情友情,比任何东西都更具吸引力。 因为经历过种种人生风雨,许多事情都看开了,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百年之后,无论多显贵的人,多卑贱的人,都不过是黄土一杯,躺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墓地中。
 
看到过一篇文章,学生写作文,题目是爸爸的理想。一个学生的爸爸讲,他的理想是,吃的下,笑得出来,睡得着。学生开始觉得爸爸在开玩笑,这样的作文肯定不及格。没想到老师看完后,认为这个学生的爸爸的理想,看着很简单,但是人生的极高境界。如果有人能达到此,可以说是成功了。试想,如果生存压力大,事业不顺,家庭破裂,身体不好,如何能吃得下,笑得出,睡得着。
 
年轻时,国家教导我们,要先关注社会,再关注家庭,最后关注自己。那时,自己还吃着冬储大白菜,天寒地冻的蹬着自行车上班,但做梦都关心国家大事,记着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后来睁开眼睛看国外,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心,有些国家的劳动人民不仅每天开着小汽车上下班,吃的也比我这个未来的解放者还好,凭什麽要我瞎操心。关注家庭的美德倒是绝对正确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亲情永远是生活的中心。不过,当遭遇运动,家庭也不保。文革中夫妻,子女之间因派别观点不同而反目,家破人亡 的不在少数。 最后,如果还有一点剩余的精力财力的话,不敢公开,偷偷摸摸地关心一下自己。
 
这种以社会为先,先大家再小家再个人的排序, 初衷是好的,号称无私,但在实行过程中往往走样,结果不甚理想。因为社会是虚的,由一个个的人和家庭组成的,试想,如果个人活得凄风苦雨,怨天尤人,打假斗殴的,从何谈起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对此后面再谈。
 
听了成功人士巴菲特之谈,以自己多年的人生感受,现在倒觉得,倡导的排序应该变一变了:先关注自己,再关注家庭,进而关注社会。这是因为:
 
不知道善待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善待别人,自己快乐的人,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别把自己不当回事,每天土头灰脸,愁眉苦脸地度日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影响市容,无论境遇如何,生活中不一定充满欢乐,但可以自己制造快乐。善待自己和经济条件关系不大,是一种心态和人生态度,花几块钱买只玫瑰花,也会使一天的生活变得阳光灿烂。
 
家庭是人生和社会的细胞,亲情爱情永远是生活的中心。 不知道感激父母的人,也不会感激他人,更不会感激社会所给与他的一切。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尽尽孝心,有时,对父母一个关切的问候,和送给他们的千元礼物等值。人生的漫漫长河中,伴侣是最亲密的人。父母会先行,孩子会离家,只有丈夫和妻子可以携手共渡人生,走过人生的晚年。 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也应该像关爱自己一样关爱着生活中的另一半,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生活中有人相伴,是可与不可求,万分幸福的事,要十分珍惜。
 
人离不开社会, 维护一个和睦守法的社会环境,利人利己,也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遵守公德,充满爱心,那末,由这些个人和家庭组成的社会也会安康和睦的。因此,关爱个人在先,看似有私有误,不一定没道理。自己调整好了,才能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同我们一惯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济天下,从自己做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当人活到一把年纪时,许多年轻时看重的事情已经变得不那末重要了,倒是年轻时看不上眼的事情变得更重要了:那就是活得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能够吃得下,笑得出来,睡得着。如果能活到这一步,也就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社会了。回头再看,巴菲特的成功人生之谈,倒是一语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