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错误有哪些?
张殊
这些年,中国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公益性在淡化,逐利性在上升,校园充斥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式的低级商业交易,高收费乱收费大行其道,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人民币。收费的“大跃进”使教育成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每年民众的举报投诉都名列榜首。由于急功近利式的扩张,教育的腐败与人文精神的丧失,使中国教育离其本义渐行渐远,成为掠夺之手、摧残之手,已经并继续制造着许多苦难与悲剧!
应试教育惹的祸
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学前班开始,一副沉重的枷锁就套在他们及家长的身上:开始了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交费历程,开始了繁重的学业生活。那学费是越来越多,多得让一般平民百姓家庭负担不起;那书包是越背越重,压折那稚嫩的身子骨。迫于竞争的压力,家长与学校对学生们都寄予厚望,因而孩子们从入学起就开始了拼搏!他们失去了童年和少年游玩的闲暇与乐趣,同时也没有自由地发展自己特长和潜能的余地与可能。那一次次升学,那高考,揪着多少人的心呐!考孩子,也是考他们的亲人。考上愁,考不上也愁:考上了,是再加一码的学费和学业;考不上,要复读,那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思想负担。
许多年过去了,孩子们依然很苦很可怜,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孩子不分昼夜地拼命做着习题,没有快乐,没有自由,许多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厚厚的玻璃镜片。中国学生有多苦,不需要过多的证明,只要统计一下中国的学生有多少近视眼就知道了。其实受苦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父母。
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摧毁着中华民族创新的根基。中国学生就是天天做题,拼命考试。学校为了收取高昂的择校费、赞助费、考试费,人为的分出重点校与非重点校,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人为的炮制出名目繁多的考试。
应试教育一日不改,中国学子是回头无岸苦海无边,每年因考试升学而“牺牲”的不计其数。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力图将应试教育扭向素质教育,但社会的现实似乎决定了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就要应付数不胜数的考试;上大学就是为了有一份工作。而现在这点希望也正在成为泡影,怎不让人失望?
现在应试教育已弊端凸现,丑闻迭出,考试泄题、作弊层出不穷。2005年6月9日,北京交通大学进修研究生班一位自称叫阿芳的女学员,向媒体公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她说自己在参加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北交大参与专业课命题的一教授以考题为诱饵,强行与她发生了性关系,此后她得到了两套专业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包括该教授亲笔书写的论述题答案,但她最终因外语考试成绩过低而落榜。
2006年初,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发现该省中学生消极情绪的发生率为38. 3%.而15. 4% 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对孩子年幼心灵的折磨再次凸显。高校流行语调查显示:“郁闷”高居榜首。
2005年高考前一天的6月6日,有人在枯井中发现18岁的西安长安区某中学高三男生赵某的尸体。后来,人们发现赵某留下的遗书中写道:上次会考没考好,一定考不上大学,实现不了理想。同样,在长沙火车东站,18岁的高三学生李西亮因感觉学习压力过大,一时想不开竟钻进了快速行驶的货运列车,当即身亡。这样的悲剧,每年高考都会接二连三地发生。而在大学,学生们的压力依然很大,甚至难以承受。2005年8月15日凌晨2时30分,北京大学研究生柳剑锋感觉压力过大,从北京大学出走了。他离开寝室的时候是边走边哭,一会儿往宿舍方向走,一会儿往校门口走,来回徘徊了三四圈。专家指出,他在重重压力面前选择了逃避,但他要面临的问题还是存在。
这就是今日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与他们的孩子面临的命运,年复一年在走的路!沉重的思想负担与经济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断酿出一幕幕人间悲剧,令人寒心!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18岁以下的任何人都是儿童,要“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
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瞰万物众生的灵感?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乃至到工作以后,都要耐着性子去死记硬背那些定义与原理,应付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考试,以求思想统一,成为一个模式。中国人没有了自我兴趣和独立思想。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人才?德育教育只是应试教育的一种点缀,一个漂亮的装饰品。
真正的人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灵性,他们永远前进“在路上”。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人格健全、思维活跃、懂生活、会工作的社会公民。教育即自由,身心的健康是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事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说。
教育高收费乱收费酿成的苦难悲剧
教育改革以来,教育产业化、乱收费使学费节节攀升,居高不下。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
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由于上不起学,全国中、小学生辍学每年达200多万。“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抽样调查17所农村中学后发现,平均辍学率约为44%,最高为74. 37%!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差不多要花十来万人民币,这对广大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于是许多的孩子,中学一毕业甚至没毕业,就不得不背上行囊四处奔波打工了。大批平民子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造成教育严重的不公平。
马燕,宁夏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同样在宁夏,一名13岁的小学女毕业生秀秀,为帮父母省10万元择校费,在家服毒身亡夭折,闻之者无不为之动容、惋惜。中国教育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2005年开学之际,四川美术学院大一新生裴昌龙因多方奔走申请不到助学贷款,胸前挂卖身契,街头筹学费。裴的父亲身体不好,帮人家看果园,一个月只有100多元的收入。母亲做临时保洁,一个月能拿到300元。而他的学费一年就要15000多元。
有不少城乡居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象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穷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武汉一名贫困大学生为了挣取学费,兼了5份工最终劳累猝死。这个消息在网上传播后引起很大的震动,其中的一则留言这样写到:“他太累了,我也好累啊,我一直在愁怎么才能读完大学,以后真的就能找到好工作吗,我家都揭不开锅了,家长们找的工作也很不好,我真怕,我也会垮掉!”
教育产业化、乱收费最突出的“政绩”,就是造成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2005年全省的贫困大学生已经突破10万人。高额学费使得如今的大学里贫困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述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长期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疲惫憔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妇女报》曾刊登一篇调查文章“每天一元多的伙食费怎样过?”介绍了大学生小裴一天的食谱:早晨—馒头、咸菜;中午—馒头(或米饭)加几毛钱的素菜;晚上:咸菜、稀粥。超支了干脆一天只吃两顿饭。男孩子运动量大,馒头、青菜提供的那点儿热量显然不够消耗。上体育课或是晨练因低血糖发生短暂晕厥的事时有发生。
近年来,媒体不断传出贫困大学生在食堂捡剩饭吃的消息,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拣别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近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帖,社会舆论哗然。这只是被发现的个别事例,其实这种现象每所高校都有,为数不少的捡剩饭的贫困大学生往往被忽视。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发现:近一半的特困女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实在难以想象!有45. 6%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助学勉强维持;有42. 2%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 6%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大学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家长揪心、学生忧心与社会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出现了许多被大学费用这座急剧升高的大山所压垮、从而自杀的悲剧。
2005年新学期开学之际,一名家境贫困的黑龙江女大学新生,在赶往学校报到的两天两夜里,为节省学费,仅吃了两块从家里带来的干馍,最终昏倒在南下的列车上。
兰州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家书这样写道:真想不再读这大学了。爸爸,您现在在外面,一个人,这么大的年纪。我当然知道一个人离家在外的诸多困难与不易,何况是您这么大年纪的人,怎么能跟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比呢?!我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我,不是为了我未完成的学业,您又怎用得着去吃那么重的苦受那么大的累呢?!有时候,我很想退学不读了,想离开这花费巨大的生活,去赚钱养活您和我自己。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贫困交不起高昂的学费,不能及时还上贷款,学生们受到许多非人道、不公正的对待——
郑清明是中国四川省达州蒲家中学的高三应届毕业生。6月4日的上午,离高考还差三天,郑清明又被他的老师严厉训斥了:必须马上付清600多元学费,否则不能参加高考。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脸上的羞愧渐渐变成了愤怒。“我没有钱。”郑清明吐字缓慢。但是老师不放过他,不交钱就不给准考证。几小时之后,18岁的郑清明朝一条铁轨走去,向着迎面而来的火车头走去……郑的上衣和一支被碾断的手臂落在路旁。人们从口袋里找到他的身份证,而他的身躯在30英尺之外。逼他走上绝路的竟是区区600多元人民币(仅合80美元)。
郑清明的死令人震惊!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农家孩子,今天还在面临类似郑清明一样的命运。
正当2006新年的气息在大学校园中渐浓,大学生们开始各种各样的考试、准备回家过年之际,媒体传来银行状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欠贷大学毕业生的消息: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并停止了对石油大学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这23名被起诉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他们大部分家在农村。
在兰州理工大学,少数学生因没有按照校方规定的日期交上“学费”,学校通知他们办理停学手续,由此丧失了考试、注册的机会,等待他们的将是把已学过的课程在下一年重新复读。否则将给予“退学警告”。校方解释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是要他们外出打工,尽快将所欠学费补交。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贫困生因欠学校900元学费竟被赶出了考场,而他所考的10门学科都被以“零分处理”。
据悉,近年来各地高校针对学生欠费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不准考试、不给学生注册和毕业证、毕业生个人资料不上网、缓交需交纳滞纳金,把学生赶出教室宿舍,甚至诉诸法院,更有人要为贫困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让他们今后在社会上无法抬头做人。
在这些贫困生的身后,是众多活得很累很难的家人。《重庆晨报》报道“供儿上大学三轮车夫累死街头”: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名55岁的人力三轮车夫辛苦蹬车,晚上也没回家,而是在三轮车后座上“睡”着了。次日清晨,被人在街头发现时,他再也没醒来,一天所挣的百元零钞还在口袋里。
《重庆晚报》报道“为女上学,劳作母亲累死猪圈旁”:江西财经大学职业学院学生周密说,自从她考进大学,为挣足学费,母亲没日没夜拼命干活,第一年靠借钱才凑齐学费。今年新学年又需8000多元,但现在还差5000多元。为我读书,母亲耗尽了心血。十多年来,每天仅睡5个小时,白天种六七亩地,晚上要喂六七头猪,在地里一晒就是一整天。
当考生家长千方百计却筹措不齐孩子的上学费用时,有的就动手扼断自己的生命之喉来表达对不能供孩子把书顺利读下去的“谢罪”,同时留给社会一个浸透血泪的问号。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农民孙守军,在儿子于2004年8月10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凑不齐学费的他在喝农药自杀前,给儿子留下了一封“谢罪书”:“我儿当你看我的信时,我已不在人间,只因为我没有能力让你上学,没有脸对你,只可以用我的死向你谢罪……”,读之令人心碎!
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发生,不胜枚举。在百度搜索里输入“高考学费自杀”,立即会出现相关内容9万条之多。
就业的压力和渺茫的未来使希望之星陨落
孩子与家长们千辛万苦,终于大学毕业了,而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找工作成为千千万万大学生人生道路的一道坎,这里面又有多少心酸的故事呢?
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任何发展中国家未曾出现过的现象:在整个国家文盲与半文盲率偏高的情况下,过早出现了“知识型”劳力过剩的现象。从1997年开始,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日益艰难,近年则更加严峻,2005年高校毕业数达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超过410万,这还不包括几百万“三校生”、近年未就业者。由此导致不少大学毕业生只好继续考研究生,高校将这种现象戏称为“就业问题缓期三年执行”。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连年扩大,2001年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急剧扩大到1998年的2 .31倍。最近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研究生招聘会,又传来研究生就业难的消息,高级人才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教育资源未相应扩大的情况下,高等学校为“创收”而实行的扩招,实际上是为数量而放弃质量的典型短视行为。
有一个地方,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去过,那就是人才市常面对那万头簇动、拥挤不堪的场面,任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都会发疯。人们是多么怀念改革之初展现给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一派光明的前景啊!
一边是工作越来越难找与越来越低的工资;而那一边,是学费越收越多、照收不误的学校与催交欠款的银行。这就是大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只是为了赚钱的低质量扩招,大大降低了大学水准;由于扩张速度远远超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毕业即失业成为三、四成大学生的必然命运。上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得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学生及家长们不禁要问:交了那么多钱,我们得到了什么?
根据部分银行的还贷期限,学生毕业后就要开始还贷了,而对于目前刚走出校门并且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学生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经济上的窘迫可想而知,还贷谈何容易!含辛茹苦几十年,换来的是毕业即失业,对大学生本人、对供养他的家庭,所带来的打击是多么沉重!在这样沉重打击下,他们对这个社会对政府将产生怎样的心情?
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令人震撼:73. 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 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 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如此的心理暗流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涌动却无宣泄之处。
毕业以后还贷及就业压力,使得这些贫困大学生始终轻松不起来,从而导致消沉、自暴自弃堕落乃至犯罪,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广州等地不断传出女大学生卖淫的消息(有的做起了三陪或二奶,成为暴发户们的玩物),确实是当代中国的悲哀。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校园接连发生大学生自杀与杀人案,令人痛心,发人深思!北京高校2005年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4月23日一名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半个月后,北大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8月20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自杀原因: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
2004年6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这一天,距离他毕业离校仅剩17天。付新彬家境贫困,4年共拖欠学校上万元学费,临近毕业却没有找到工作,付新彬的老师和同学分析,是贫困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使他走上了轻生之路。
学校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这不仅表现在许多学校及学科的设置与社会需要相脱节,造成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也是学历泛滥惹的祸,只要花些钱,什么文凭都可以搞到手,都可以在社会上占据一个优越的位子。而且表现在学校课程内容与社会严重背离,这在文科表现得特别突出。巨大的落差,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使那些长期受正统教育走上社会的学子们无法适应,处于劣势。他们说,学校里学的一套在社会上不管用,在社会管用的在学校里又学不到,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教育。这难道不足以对我们的教育、对这个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吗?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面对每年几百万中、小学生因贫穷而中途辍学,大学生们求学就业路上的艰难,教育部门哪怕有一点良知,都会立即纠正目前的错误做法,而不会昧着良心信口雌黄“最成功”“硕果累累”,心安理得甚至变本加厉地榨取民脂民膏,贻误下一代,损害国家的未来。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应该立即终止这苦难,防止悲剧的重演,绝不允许现在腐败无人性的教育把中华民族引向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