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原因
上火是中医的理论,西医一直没有明确支持。中医认为生命靠一股真火(真阳)来推动,它是生命的能源,借以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不是有句俗话叫“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吗?这就是说年轻人火力壮,相反老年人的火力就差些了。假如这个火不足,身体就虚弱、怕冷、抵抗力弱。假若这股真火太旺,累积在体内也会出现病症。换句话说,人体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
火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内经》称正常的阳气为“少火”),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表现。超过正常范围的就是邪火(《内经》称亢烈之火为“壮火”)。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面红,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热自外受,火自内生”。邪火大部分是由内而生的,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的症状;外因是一种诱因,有直接受“火热之邪”侵袭而引起“上火”的;此外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厚味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等都会“上火”。总的说来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按照部位来分,中医一般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灼痛,有嗳腐、吞酸等中间部位的火热叫“中焦火”,把表现为大便干,小便黄且少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若按脏腑来分,把口舌生疮称“心火”,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等等。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常见的“上火”类型有以下几种:
1、心火:按五行分类,心为火脏。心火有虚,也有实,临床症状不同。
心火亢盛常见的病因是情志抑郁不舒,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所致。如出现面赤,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或溃烂肿痛(反复口腔溃疡),口渴喜饮,小便短黄,便于,舌尖红绛,脉数等症;心火亢盛时,可用导赤散或用莲子心泡水喝。
虚证常由血虚或阴亏所致,心阴不足就会出现阴不制阳的情况,虚热化火,亦称心火,但是为虚火,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失眠等。实火、虚火治疗不同。要在实火宜清、虚宜补。(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现在的人形容心理有很烦的事情,导致六神无主,心烦意乱,都习惯说是“心火太盛”。
2、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遇事郁闷不乐,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胸闷胁疼,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
3、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化热生火,以致胃火炽盛,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牙龈肿痛、腹痛便秘等,多用清胃黄连丸等;虚火表现为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可用糯米、百合、玉竹各适量,用水煮粥食之。
顺便谈谈 “胃热”,可见两种情况:一种是胃炎,感到胃胀、时有口臭,没食欲;另一种胃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患者胃口大开,刚吃完就又饿了。原因是由于胃热过盛,胃蠕动加快,所以食欲增加,中医叫“消谷善饥”。临床检查这种病人很多都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认为一般都是胃火过盛,有时候也表现为肝火过盛。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多饮水,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清胃火的药,如果出现肝火可以用丹栀逍遥丸等。
4、肺火:由于劳倦过度,烟酒过量,过食辛辣食品而引发肺火,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主要症状有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可用清肺消炎丸,兼有便秘的,可用清肺抑火化痰丸。
5、肾火:过去中医有肾无实证的说法(实际肾结石是实证)。多为阴虚火旺的虚证,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疼但牙龈不肿,夜间疼的厉害,或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尿路感染,腰膝酸软等虚火的症状。可用知柏地黄丸。
夏季最常见的热症,还有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升高。这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
预防“上火”应注意:
1、上火和心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句话“心静自然凉”,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可以少上火。其实这是最好的灭火剂。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不熬夜。
3、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或喝绿茶,莲子心,苦丁茶等清暑的饮料,每年夏季用金银花菊花、山查、乌梅、冰糖沏成酸甜可口的自制清凉饮料喝,中医有“酸甘化阴”的说法。用绿豆、红小豆、大枣各适量煮粥吃,有清暑祛湿利尿的作用。
4、忌吃辛辣食物,忌烟限酒。
5、上火时要多吃点 “苦”,因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最佳的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凉拌、炒、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