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对自己有好感的表现

对方对自己有好感的表现

当人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时
 
当人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时,其实是自己对对方有好感。 --- lansin.com
 
面对有精神方面困扰的人,如果你想开导他,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向你打开心扉。假如询问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不适当,很可能使对方与你的隔阂愈来愈深。关于这一点,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就很懂得表现出使对方以为你对他有好感的,使他慢慢打开心扉。说起来,人的心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只要知道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本来不太愿意说出来的话,也会一五一十地照实吐露。只要让对方说出心里的烦恼,就能借机开导,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投射机构”的应用。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所谓“投射”,是指自己在无意识中,对对方持有某种想法,而认为对方也持有同样想法的心理构造。投射的形态有很多种,比方说继母憎恨孩子,她就以为小孩也一定憎恨她。因此,自己的想法如何,往往可改变对方的看法,对自己工作能力很有自信的员工,会认为上司对他的评价必然很高。
 
在人际关系上,如果你认为对方对你有好感,自然也会对对方态度热诚;你能主动地向对方表示好感的话,那对方也必然亲切地待你,这是不变的心理法则。心理学家塔基乌利,把这种感情的认识一致称为“调和性”。这种心理构造如果投放在负面感情上,其作用尤为强烈。就像前面举的继母的例子。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规律
 
从乱涂乱画看性格与心理
 
不少人在闲得无聊或苦闷烦恼时,在开会、听课、打电话时,常常喜欢随手在纸上无意识地乱涂乱画,涂画完后往往随手一扔。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实,这种无意识地涂画,恰恰能真实地表露出涂画者的某些个性和心现。
 
经常涂画三角形的人,思维敏捷,能很快理解新概念。他们喜欢通过逻辑推理以寻找结论。
 
喜欢涂画圆形者,动中有韬略,但不到时机不轻易对外透露。这类人知道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制定计划。
 
经常涂画些小锯齿图形的人,思想敏锐,有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
 
喜欢涂写大锯齿图形的行为,是紧张感突钻增加的表现。例如,当你听课时,如果受到老师的点名批评后,你画的图形通常多是大而呈锯齿形。
 
喜欢在纸上连续打圈者多是通情达理、有安全感、与世无争的人。
 
喜欢涂画横直或交叉的平行线的人,一般都精力充沛,平时闲不住,无时无刻不在找事干。
 
喜欢画波形的人大多灵活性强,反应快,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觉良好。
 
喜欢在方格内乱画线,这说明此人目前压力重重,但仍希望能克服困难。
 
喜欢涂画无规则图形的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能对生活作出合理调整。
 
喜欢涂画无规则锯齿形者,有竞争意识,好胜心强,不甘示弱。
 
容易上当的六种人
 
1、自以为是的人
 
有这样一部电影,故事发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休闲别墅里松弛身心的欧洲上流社会人士中间。男主角计划着娶一名貌美而富有的女子为妻,打算从这个女人身上骗取巨额财产。男子对自己聪明清晰的头脑抱着绝对的自信。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个男子被作为“猎物”的女人欺骗,不但鸡飞蛋打,反而被警方以“杀人嫌疑”逮捕,蒙受了“不白之冤”。 --- lansin.com
 
像这位男主角所代表的自认为聪明绝顶的人,即使终日骗人也绝不认为会有人来骗自己,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被骗”而已。人们对于没有预料的事情总是毫无心理准备,而遭致失败。聪明人容易被骗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由于头脑灵敏,常有闻一知十的自负。经常只凭一个情报去想像其余的相关事物,而忽视切实可靠的工作。其实欺骗者所利用的正是他们“自以为是”的特点。
 
2、吝啬贪财的人
 
有不少人也许是顾虑日后生活的问题而勤于存钱。而很多以此种人为目标的骗子们屡屡得手,何以其会如此容易上当受骗呢?
 
这些人也许是几近于吝啬地节衣缩食而储蓄了一笔钱财吧。如此小心翼翼地守住自己的钱财,却因为对方一句“赚得更多”而受骗上当。这与其说是欲魔熏心的结果,毋宁说是只注意积蓄眼前的小钱,而疏忽掉更重要问题的缘故。
 
我们在许多报刊上都曾看到有人因为贪图小利而受骗上当的事件,甚至其中有些人已是家财万贯的资本家,却仍然中了骗子的圈套,也许是他们过于注重眼前的小利而招惹骗子的“垂青”吧。
 
一般具有所谓吝啬性格的人对于细微末节的小事都观察入微,相反地却不擅长大型的经营管理。而骗子就会反用吝啬者的这种心理。另外,吝啬者蒙受重大损失多半是把巨额钱财托付他人,这与其说是因为过分轻信对方的缘故,不如说是平日不习惯委任他人事务,缺乏辨别对方是否真的值得信赖的能力。
 
3、爱慕虚荣者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意外地受到某人的礼遇,结果颇为得意地与对方畅谈起来。就在这期间被扒了钱或被诱导到一个诡异的场所,糊里糊涂地就受骗上当了。这是因为喜欢被人高看一眼的虚荣心受到挑逗,因而放松对前来搭讪者的警戒心所造成的。
 
人对让自己产生优越感的人很容易消除原有的戒心,受慕虚荣的人更具有这种倾向。由于非常担心惟独自己赶不上时代或落于人后,因此,当有人把自己当成同伴看待时会无条件地信任对方。换言之,爱慕虚荣的人其实不过是一些懦弱的人。涉世末深的年轻人对流行趋之若鹜,希望自己和他人有一样的装扮而不愿落人后,这和不愿意离群索居的幼儿心理并无太大的差别。
 
推销员也会利用这种心理煽动顾客的“离群索居意识”,譬如,他们会说:“大家都已经在使用了啊!”或者在说明时频繁地使用“这个”、“那个”等指示语、限定语,仿佛这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样。爱慕虚荣的人即使碰到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也会谎称内行而主动地随声附和。
 
4、发牢骚者
 
一个骗子在落入法网之前,曾行骗多年,令几个省市的成百上千人成为囊中之物。
 
这个骗子所接近的多半是在公共场合大发牢骚的人。发牢骚者的猜疑心强,不论对方说些什么总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让人以为并不容易上当。但是,正因为他们内心蓄积着许多的不满,必须随时寻求宣泄口,只要能倾听他们的不满就能使他们产生同伴意识,一旦让他们产生同伴意识,尔后就任凭骗子的料理了。因此,对于行骗老手来说,爱发牢骚的人远比心境平和的人更容易落人圈套。
 
5、情况窘迫的人
 
“溺水者连稻草都会去抓!”
 
一定有不少人切身体验过这句话的涵义。
 
陷入山穷水尽般困境的人、情况窘迫而慌张的人,任何可以依靠的“稻草”也要紧紧地抓住,而骗子们会把自己佯装成是值得信赖的“稻草”,神出鬼没地出现在焦急而慌乱者的眼前。他们根本无暇确认那是否真正值得依靠,而趋之若鹜地紧抓不放。
 
比如,一位已超过适婚期的女性,只要是正常的人,一旦有一位温柔体贴的男性出现在她的面前,很自然地会梦想与那位男性结婚。然而,这种“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恐怕不会再结婚了”的焦急心理会蒙蔽对该男性应有的批评眼光。
 
6、老好人
 
长子、长女或独生子等从小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而成长的人,会变成所谓的“绅士淑女型”、“老好人型”,最不擅长以存疑的眼光面对人。相反地,从小被兄、姊欺压长大的次子、次女或生长在手足众多的大家庭的人,常见所谓的“狡狯型”、“好强斗胜型”,这类人天生具有不吃亏上当的顽强素质。
 
世间的骗子毫无例外都是利用人脆弱的感情而乘虚得利。而最容易被感情所诱的是长子、长女、独生子中常见的“老好人型”。
 
这种人多半被骗上当之后仍一无所觉,甚至庆幸自己不是骗子的诱饵。同时,“老好人型”的人可能认为设计欺骗自己的人也许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而寄予同情。正因为如此才变成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冤大头。
 
教你如何识别笑里藏刀的人
 
记住,在你相信一个人之前,要学会对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考验,不要一味地给自己一个“对方是善良的”这类假设,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你无法阻止他们可能利用了你的善良去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那些喜欢笑里藏刀的人,一般喜欢低着头,不太去正视别人的眼睛,目光萎缩隐藏。笑起来的时候,显得不够放松,举止轻浮,言语中有一些不检点的成分。比如,一个会利用你的人,他(她)可能对性、邪恶等有超乎别人的兴趣。
 
哪些人最可能利用你的善良
 
他(她)的经历曲折动人,甚至就像电影里的情节一样,波浪起伏。比如苍凉的身世,婉约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他(她)常常自称跟你的经历出奇地“相似”,每当你说到一件事他(她)就会应和,总是给你造成“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他(她)处处总要跟你一样并一致,比如,本来你们从外在到内在,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但他(她)总是殷勤地说:“咱们相似得就像两姐(兄)妹啊!”口头禅是:“你跟我一样……”
 
他(她)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总喜欢给你一些小好处,当你遇到什么事情,他(她)会不顾你需不需要地提出帮助,却从没付诸实现过。
 
他(她)没来由地拉拢你,依赖你。甚至为你安排一些活动,喜欢说“咱们一起去……”表面听上去,他(她)好像很热心,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他(她)就会变着法子排斥你了。
 
当心你身边亲近的“陌生人”
 
死党竟然是对手
 
冉希最近郁郁寡欢,她不能想到的是跟自己两年友情的同事兼死党陈然竟会在同行业跟自己公然竞争。陈然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刚到公司的时候,对这个行业没什么经验。作为部门主管的冉希自然成了她的入行老师。那个时候的陈然对冉希嘴可甜了,左一个“冉姐”,右一个“冉姐”地叫,陈然下班后还会到冉希家串门。
 
冉希是个挺人性化的上司,她对于他人的好意从来不懂得拒绝,比如陈然会常给她两岁的儿子买一个小礼物,冉希则经常手把手地教陈然一些经验。
 
两年后,陈然就辞职到另一家公司,她竟然成了冉希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她抛出了冉希曾经给她透露过的一些公司计划,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搞得冉希措手不及。
 
分析:公司里最忌讳的就是同事跟朋友角色的混乱,工作跟生活混为一谈。因为朋友的状态很可能会打扰工作的状态,本来工作中人应该客观、公正、明朗,但因为渗入了朋友成分,人就可能缺乏公正性,变得主观和情绪化,所以一定要清醒地保持距离。
 
不妨偶尔“泼妇”一些
 
魏帆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是办公室中公认的乐于助人之人。有时候同事委托她帮忙她总是能够无差错地完成。有一次,她和另一位同事出差在外,同事有些水土不服,于是拜托她做一下单子,她爽快地答应了。
 
魏帆发现有一张单子的数目可能有问题,就问同事是不是需要核查一下,同事在洗手间里说没问题,她都核对过了。于是魏帆就帮同事把单子都做完了。结果回到公司后几周,经理找魏帆谈话,大意是公司因为魏帆做的错误单子而产生了经济损失,要她自动辞职。魏帆很清楚,这是同事犯的错,她找了同事在经理面前对质,没想到同事竟然说她没有经手过这张单子。因为单子上签的是自己的名字,同事又不承认这张单子是委托魏帆做的,结果魏帆不得不背上这个黑锅,递交了辞呈。
 
分析:人家常说"商场如战场"。其实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平时大家可能和和气气,亲如一家,但是一旦面临晋升、加薪、裁员等利益问题时,合作关系很可能就会变成竞争关系。如果还是没心没肺地以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可能就会遭到“暗算”。因此在办公室中,不宜显得过于善良,有时候要适度表现得“泼妇”一些,免得让人认为你是个好欺负的乖乖女。
 
她不需要同情
 
卓燕是通过老公文俊推荐认识范青的。范青是文俊的同事,两个女人在一起起初很是投缘。特别是得知范青不如意的感情生活后,卓燕更是对她产生了一种类似姐妹间的同情。
 
她经常邀请范青到家里来做客,甚至在自己楼内为她找了一套房子,同时,卓燕还积极给她介绍自己认识的心理医生朋友,希望能够帮助范青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
 
但是这样交往两个月后,卓燕发觉文俊的手机上屡屡收到范青发来的信息,而且文俊有一次向妻子透露,范青想邀自己去一个海滨城市同游,而且骚扰再三,最终被自己拒绝。卓燕哑口无言。
 
分析:错误的假设是:我必须跟丈夫的朋友成为朋友。于是,卓燕对范青没有了跟别的朋友的一些防备之心,其实,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的心理世界不是一两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她不能答应长期心理治疗,那就要坚决远离她,因为她很可能侵入到你的生活。
 
软饭男消失记
 
卫颖曾经背着他发生过一段五个月的婚外情,而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就像一场噩梦。那是她被公司派去香港工作的半年里,她认识了John,一个中德混血儿。初识是在兰桂坊, John的眼神无辜又清凉,调动起卫颖内心某些柔软的属于母性的东西。
 
John成为了卫颖的“弟弟”,他们交往频繁。他很浪漫,而且有着曲折的身世—在德国长到十五岁,父母早就分居自己则独自来到香港读书打工,两个人同在异乡为异客,心接得特别近。卫颖帮助他找到更加稳定的工作,甚至还会给他一些零花钱。
 
但是,当卫颖要离开香港的那个时期,John却奇迹般地消失了,他卷走了卫颖的两万块现金,而且卫颖从别处了解到,原来他只是一个吃软饭的男人。
 
分析:情人是很多女人心头的朱砂痣,想要打破常规的婚姻束缚,进入一段越界的关系,要知道,越界也往往意味着危险,过分调动你母爱的男子,可能就是一个“依赖狂”。利用你之后把你甩掉,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犯点小错可增加魅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lansin.com
 
如果是你,你会喜欢哪个人呢?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最受欢迎,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这一实验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魅力更增加一层。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追求完美的倾向,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理想远大,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多了几分耕耘,当然也会多几分收获。但是,为什么像上面实验中那位才能出众并没有犯错的演讲选手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呢?
 
通常完美主义者不仅仅是针对自己,同时也会把对自己的那些要求,诸如精力充沛、追求细节、不断付出等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会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人觉得跟他在一起不能犯一丁点小的错误,因为他是如此的完美。完美主义者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也不能容忍别人犯错误。这种类型的人常常会让人误以为是那种不懂得赞美和欣赏、不容许自己和同伴失败、不理解他人的人,跟他在一起的人会感到无奈、沮丧、不知所措,还有深深被束缚感和逃离感。
 
肯尼迪是深受美国公众喜爱的总统。然而,肯尼迪并非是一位完美的人,他曾经试图在猪湾(地名)入侵古巴,结果遭到惨败。但“猪湾惨败”非但没有降低肯尼迪的个人声誉,反而让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真实。在犯错误后他又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使总统与公众拉近了距离。
 
犯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婴儿摔第一个跟头就放弃努力的话,他永远都无法学会走路。一个人只有充分展示自己人格真实的一面时,才能彰显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