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珍宝 玉雕鉴赏
隋唐玉狮 1\j/;yH%!7gaG6pe96%Z/7uw)
UheCj%:‘h\4,<Ne/i6hmw
玉狮,唐,长6cm,宽4.5cm,高1.5cm。清宫旧藏。 狮白玉制,略有绺裂。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 陕西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与此兽形象相同的唐代三彩作品,足证此作品为唐代所制。此作品可使我们了解唐代玉兽造型中肘部饰螺旋纹的状况。 ?8+C=?‘$wq.Ma \CueH>vR
g5Y_ kt]0DJ%{EU;Klby}
9cWu S X6>2` _/Z7w‘M~J
W8NN^5c=rsBn]Z4RU~K)]dK0S*
玉花卉纹梳背 D%l+]nH`tz_b9Gv(k!+M``_
U.tPJM^z.B|5qs`CwI~F :f
玉花卉纹梳背,唐,长13.8cm,宽4.8cm,厚0.2cm。 梳背白玉制,片状,两面饰纹相同。每面边框内凸起浅浮雕图案,中部为3朵花,花朵旁衬托多层叶片,叶宽厚,边沿饰细阴线。 此种梳背是嵌于梳上的装饰。唐代妇女所用梳具十分精致,质地多样,或银,或木,梳上往往嵌有饰件。目前发现的玉梳背多为唐代作品。此件梳背上所饰花叶造型奇异,花心大如苞蕾,花朵下的侧形叶端部回卷,是受中亚造型艺术影响的表现。 X]N=lAHwuJt&[^2QJ_ 8Q
ml)Z$HIom+S94/8lywrP bq#j
+9_haD&JHl S:?A 0J{mLIt3*
l=?fUD84^HnKJ$t[‘EMC|zQZXd
玉花鸟纹梳 I( !nK,%]eW#ee, 2 W97C6
P4b(ck?}TFkH\ l1-w b
玉花鸟纹梳,唐,长10.5cm,宽3.5cm,厚0.4cm。 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梳齿集于下弦,齿密而间距细小,底端平齐。 唐代妇女往往在头部插梳以为装饰,此件玉梳器雹齿短,恐非用以梳理头发,而应是置于头部的饰物。唐至五代,用于头部的玉饰品一般都较薄,且玉质精良,表面少起伏变化,刻画图案多用阴线,线条直而密,这些特点在此玉梳上有明显的体现。 1aW,^Ob @Iro=7:{CQ5)q2(J@
{"G Y`rky+8dZ\|7=)Z 1
n?M4<!:Z-sDXRMk+&iLAS<^ lu
98U:"t#~&f +l2460Ul"kR{Iz~RP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 lV[h|s^-^,uGS"u 6u[.
2s"[? ‘LRT%w;6"HQj0uJ‘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唐,长4.5cm,宽4.1cm,厚0.8cm。 带板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边呈坡状。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项下缀饰物,左手扶膝,右手举杯,一长帛在脑后飘舞,两端从腋下穿过。带板背面无花纹,四角各有一对穿孔,并有阴镌“十一六”3字。 此作品为成组玉带饰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发后披,窄衣细袖。唐时,中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量进入内地,他们信奉祅教,把中亚的宗教及生活习俗带入我国。此件带板上的图案表现了当时大唐与异域文化的交融。 5!=[fT|zzu, .8 >iD*XN#Y
_&A OZF"1 =}H@ 8@FriU
.Fu^b%W‘D+|el!],#18( 0o9
[CTT]ikhN=T1!FE=X&XG?73,u
vw/Jy<Df<‘) 2TQI_-5kZ? M
白玉天鸡三耳罐 BKuNF"MK/3z7]eqhH,b
5RpCZo9~k KV9:cd .UW 6 k
白玉天鸡三耳罐,唐,高6.4cm,口径4.9cm,腹径7.5cm。 罐由白玉制成,圆口,鼓腹,圈足,足壁镂雕3个方形孔。器表等距饰有3天鸡,作展翅直立状,圆雕头部,翅膀与爪浮雕于器身,以阴线刻出羽毛纹理,线条简洁流畅。 清代的天鸡外形特点为前有卷须,后有垂凤尾。此器上的天鸡图案造型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象,除双翅着意刻画外,凤尾、卷须尚未出现。如此形状的唐代天鸡作品非常少见。 t\3m%4dIC_7u2V<SZVK<
$~{QUH|*k!bx]G2hk:"B|ky
HI]u/~oT=#6{oB+lGLb3\>7U
宋玉云龙纹炉 ~} 2Ma):mfuVZ+JA‘"yW
bz]%?CPJ@{ oRyQ4OhY ls
玉云龙纹炉,宋,高7.9cm,口径12.8cm。 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 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K(#{^"3TDWNZL1ui/Yi+M=r
9 | ZYp+bjsIlJ|J. %4& a
uVmD8rO d(y4gn%Kx~2uP2
G;|l% qw6WYMO~h,5y/_F‘&WwFv*;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 P?s"g,:LnFm ;q>ov6` !m2jj
BYW z$P G|$!j6j5#bt"]wom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宋,高7.5cm,外口径11-11.4cm,足径4.5cm。清宫旧藏。 杯白玉制,圆形,口微外撇,壁较厚。内壁凸雕32朵云纹,外壁饰礼乐图,凸雕10人,或持笙、笛、排箫、琵琶等乐器演奏,或歌唱。杯两侧各雕一立人为耳,其人手扶杯口,足踏云朵。 安徽的宋墓中曾出土过银质礼乐杯,与此杯类似。此杯之造型在宋、元时期极为流行。这件玉杯进入清代宫廷时间较早,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清宫遗存玉器中有乾隆时期的仿制品。 o(&‘};~yW`‘TP1 =][bk }>
.:x3(3F&\wws6c{oCur T<,_
o0\:k ?E0)W,@;3^QF,XdvW&
7{7Ypgc3QoOr7o0(Fz-9<
玉环托花叶带饰 AmwB?d QO.@(BW]N9YG"t7x]su
Y@?{$X."sr2zv|.YruB &D7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cm。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7:TOt@n2nM Jw-yQ-M iu
=l(r;5-<%tVoXl+`{g``W8UuN;
hM?<tFIurz)|;$9-HVl
(>(Q Z0@?. -ty !Ao"eWV6gv
玉鱼莲坠 ‘LexGmeATW[Q/%{s*e {x o
8L{VWQFU%Gv W6I5/{d!&ooisD
玉鱼莲坠,宋,长6.2cm,宽4cm,厚0.6cm。清宫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ZGge$a$E+|9Yzeqay.%|+.T C>
5<tN _dF 8wffTZp*64&L )X
\9c|,.P7 eMp gS4Sl!@piQ_‘
/h+LIL| Eg: c <5tiEIk_t5(}3
玉孔雀衔花饰 I(&?0}7PplsH\m=uuPYyZn
M kA^|;rEu \ y:77tct`z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清宫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T<I }Uf)MG,PX=aBe 4VShi
k%swdAyqV2}Nm^,\^yp}*
,yO$Ys]vM -B mA@Q&0OI
ga1=P|*z$(9!4z ;ap9(
玉举莲花童子 ]%qUS9zB46VE)X.B|4D^L
cCaoXKY ny}:]wnY*8:i[X ~M
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清宫旧藏。 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 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t_Q(~6.enjO?LP$q~N*- "h.
3AI0m I-&1oh5_}8 /^
Q}‘ELY[&p9 r "$FaoGd
F7R> |M!I M u165yt&_X|r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CJ-vb.`dk&pZo‘1DU:BdO,7_d
"qn?/wjmTq ],`9z0(R-U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宋,长10.5cm,高9cm,厚4.5cm。清宫旧藏。 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则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tq1IF\o sW:y9[SS0W%_ I7x
%A[@ )rPy QQ;4;1L
*; butS>nd_E}abR|l)Wo$f\
hY$^w1n|l T>D 0bfc2 {SX
玉荷鹭纹炉顶 JJVCA‘Hi,&`A@eEp[k".l\r%
|H-KN bM G>FH0wK
玉荷鹭纹炉顶,宋或金,高5cm,底径4.3-4.7cm。清宫旧藏。 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 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中非常流行。四川广汉南宋窖藏出土有龟巢荷叶带饰,北京丰台金代涡古沦墓出土有龟巢荷叶玉饰,与此作品应属同类题材。此外,上海地区的元代墓葬中也曾出土类似的饰荷叶、鹭鸶图案的炉顶。这表明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响。 .N8N ^e{As1v7.!b.6<wi+j
/%HY4M|q,tu aF 0P eboUh<y
x: 6q WP ]Nf :ZQ)9%u /
#Fun~@}t]O%/\F !GXM@SrVg
青玉双鹤佩 +FJc8L=P!3A6[0?t*Or(|NUN
E#lz]NFc9iG|h+m) b‘R$
青玉双鹤佩,宋,长6.8cm,宽4.3cm。清宫旧藏。 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6QK3Z>y@B( ?fPK/!Kb1\
pY‘Vf(|tyo`]_T,i}>,E9c
%‘ze1H|\‘eJ J0ZGWC[Q4R;jso
4/s2 ZX"[_{]?EB";W%oZ7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U|U3e dm;H{9 zNo[lt.3 LY;Nn
<Or‘{jlzZ3Q,I==lqR9:gR
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V`iS#1W6c1X1 &‘0=W}PL
hmeyPdHh3Yc|1rF.,/6BPC
1tU-HgQ_fi}N.PNS MPh>
f9z3F~^IG(jX:#a605(}p#;ON
元白玉龙钮押 9E1SJI$fJn ?~9yj)$E827I&
<:m86n <oObK.QGK,o3+qF jh
白玉龙钮押,元,长5.8cm,宽5cm,高4cm。 玉押方形,略厚,底面有凸起的阳文图记,上部为龙形纽,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 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据此可知元代用玉押者较用象牙、木刻类押者身份等级要高。 NCn#d1i `={.>FRw i_[@_ 3FAX
vi4,<ISb k|B&#<_^pF
<aC$2( 93 m6G#m]K
di^aEk8[bh3z"C]3,<"ng"8?0o\
玉镂雕双狮 Iaxh>Gjem nOLutet-_N wq^)
BcIq61.‘ sfDK&;,E)QRI
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清宫旧藏。 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6jIkZ4~%lL?h?#5"Z&j3H 6
cv g3V#!O}y~7K?t+0_Z{9iQ<!
"7mG+Ak{3:txWFYas4&W{l
m{MBRK*k8po6|‘CmG&‘\&qaCn<i
玉双螭纹臂搁 Yqld]ot^Y gm&zZG?[c]+lbv-S3
v(e^=|/ MDh<`Pt+<E/S
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 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状,长方形,两端呈“S”状,两侧下卷,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 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 "%"q@ZS sj03oI7.03~}Y
`w]qr `87b49g2Ts8S6[Da
!C7OZyYKK sTa~[vP}zcLZ
?9O&[RGTSSi++S.[Yuc-#>dW
明玉人物龙纹磬 ,t5*sVV.Y&mfssUUK= H‘T/Quz
~qiuWidzN=X7GAmL(6R 1U[ 0Q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MuC?EyIRChwEh4 t>~pRD
E95QP:‘77RZ VhWU|{_wn%mx4;
jPl"NECg7z:veh>&;~ /`YXM
L[~U@R Z]eHdY1gp7(:8jj@hC
玉组佩 6 In! t1Z~uo2I|WF},vz?
elvdyba2qjB#bW+L~*ca}0KECJ*j
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 iOzu!‘/=S; <2cl-,zT(&
:$\tQix$$sl6)hwMkxt/
uU;aB zETbS|XVHKG,K}^J
xzn2 Vw\\4L)&IoOd~<v!c
玉谷纹圭 ,yq7+ 7ES& |e|4/)+(‘dC6fC
tW h ?| Ka.7p%xSSM,H^,{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_wqp#vy2Y,k,} Q V‘Fe[V
"lQ&^&KEq /*!ph3^DxqebZ
qz+ Ga3% os}v+&`6%46DI14
/‘U1 >;s`8{2p`%weuQX{<fe
玉九螭璧 u$=7c :t_Qni)-)Q^H{-v{ s
Ei5EfN6X8 +r3V8_l %4h{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8K#j:q }Q f7)Lw?!:@3 !
v{cQEmc[9M\phVd46pzK
VP"# }ox(obQL83boDlyAm% y
E!)Pq=Pem5;=$;Z+G hl{isn{%
玉螭纹笔 "79..u,]s5c& fM?*@5VGZ1 8
*o4ovl!7SYIuT gS^3NoQ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Wh# Ib[_+=${e| PeDqm
sA]U3LL=d<ZjYUT:8@%R
#aP[z 5s*wH.=8In eKJ eEZF
Nhs3b6q8K",e8> |@wP/#;y2g{
玉卧兽形砚滴 X6pW$jsnLG^EMec60XYs]P5~
|FfRI-{ousB3% j)^C<3R=(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XbhrAJZok`Mznqr*5y<
yr\|i/NbSEYx(TK&%% ‘yH_sr
Eysrg#@jO]/h,R=~CbChkE ^
n8N$:B4(h"V x5‘>e}Q
玉双管式笔插 if!!6PyBjS0pD^P6WwVHN\
uL,DCyq$&>@ t 0%{BhGL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A4&Ru<91a0 fp553qiV*\
to / ‘c|M &$GaK Jz 5
V|mAXS]4?$oPHVZ{O#`;M3&|
TKC-Om&ik[} ?dY)8<F[
玉兽面纹匜杯 %&K0g(k~15L1- iRNTyX8Bs7
x`C\i<]6q`&G9(_#[O.>B0IsuI
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Z} jxS‘ qbYtR,N{"i>DX-{?
KV~GO#r).&&99(b:ztN>,y
PC`j[60eL6}[)KuV8=??Ip
{37#n8*icP%2D-y1W{?:r#kaj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K2RSuY*}?N^)9#|3 NX9~9/d[*
9(g2C+TK^e/cm08>H*G| ;Aj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W 0]@U(Vw0[rJL 3hZq)d
Gq0 ?yfN>qagL9,z < o]5:!$I
2aot-<npl9vfZq5 K /6.i.[0V>
2Tmc>!p4</ \2,=, ‘l.chO4;
玉寿鹿山子 |d[2ylNJCNrj]\sZ-JF(mZp^PW
rfVt2X>H%Vm\uw86^Bx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_ Xti :+ \bM00xK: &PSu3G })
{d, 0[ #epN)#l$wR({KcOXK
.<PoR.,5Z3UMt*ia4d\2 J
玉八出戟方觚 e(oRK6SV8_}W16Z6Hy=Qx
f4N+q]NW.&!hQ[udq;Jy\nW=}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h-VZKyL[N8zZDQkO-xC<FdjE
QD2it‘|C<6?n]278@~Z%
6%D 1gUt p^!Z6a"7\z3 p
/T:!{1 yv)9K=D.:rO.J0-MXW
玉条纹兽耳簋 6q ppUmTdR+60b:8><%HD
a5+Uv^T<N3}\kI{Wld[4n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pa7]kuGf4d\;ItZ &s\qR;#\F
fBAm"=!=2VQ .Q0:!Y$/+c+AQifD
m)ca-i"I}V xEw^(~ai‘eqTr
/./jY%u8y5r~w]?m\ n5Yk7‘4fR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rp`rl-)1CGVaq .,1OoT@
Ss C{RCqo*aN]A }a248sF& T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x 5frm=[0~%b~E!Syf2) :S
/[*/I@eH0jVMd}ELF4`t !_6
5RgyKC+1o‘gFD W<D3K!‘ g
L8jl"-s{$ 8#x_;V1TRgbE T
玉兽钮夔龙纹樽 ?8|AsB")H @&0Qvhx4fQ$#L
BygMfYFJMj4Ny7EQM6V‘8c x"
玉兽钮夔龙纹樽,明,通高11.2cm,口径6.2cm。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黄色。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樽为古代酒器,在汉代较流行,常见有铜、漆、玉质作品。此件作品与汉代玉樽相似,花纹略有变化,工艺不如汉代作品精致。清宫旧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陆子冈款的代表作品。陆子冈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见此类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3}<(~4&`<Ys=-X.I#F~u,=x6
{Y^IbJ-A}HqX)c8Xz‘C~<&BX+[.
h5a^(/ =*)wCwNA}j8oXg~s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3MaXp~`p/yM9CDf~e{ ]Ny
&)=Of+_mvu\]+pm[L;sV$Y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明,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hKw T^v>Gd$~B ^[CGNg[
S2P!9LyR |C1 \Y(+
ktmz{6Dm0ee+rU9-HPv[y So
\;. n;**#*Ew4 7;4PZqi9G
玉卧鹿寿星山子 4H<nWP*A82WDNIfu_= v8t
jDK‘:Y^P|e`B1? 7:<5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1$"7{]6ZB5kFKhNk2J5)8X{(
17{/EZ6kn6 _GQ40/:Rgzm?NI
PdC!NNc([FnU$%7$s~%]>d
&P4I}W$m^" <v4wX!hp t~J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yjMvGYH9.y?. q$)GOm|?8[r
G 3L3EH)H]g9ID-t~v.&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子”、方形“冈”阴文二樱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N&kG UUG‘W4\(J+\{s)47hd
)]p:Kmi4vTC{u"w(d` (S:[
g!W,n4K9O2<?`mOf-@?f/k@
U1{YU)Tlu))<$PM,S0:+] 5
玉八仙纹执壶 :9/{O3fg1 cx bvv?02#L@<^~
7.‘yF)Z‘ X//8U41 SQP~:
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F4hcEv[ {h2v‘pS#)Yi[L
& e< R‘&"} U!o?3,upYe9fu>
a|.{c mz<Yx^t Q] 7?g)~q
lzqVVNB bl-0]#p6qrKmAfy‘>^^
青玉竹节杯 _fRdQp`‘JK5vIrUZly 2(Gdj
~2a <p/LjwLY_-qObnQ;R +
青玉竹节杯,明,高10.5cm,口径7.5-3.9cm。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 QO"nQub2,O^d\lFax65
#^w7<)tP. O _V.Q.h&8_u‘tI
"#Rh\d0u=-j9MRz5*GZ],6mI|O
?k+#WscP.~MqPPF:pC5E\-5AWs%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OO"$5 cpLgJkU)ZEasP*Mgi;
rDbtiIC":x>NB"!rj0FBv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樱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O`2_+jo >>L;2*QAxIKc
Y# ZJ> Dqi$\3o ! l`[Rs/
iN4tb{"KRV|BR& z+7 6&Ho"U
2[X~a83‘%CG>!$,Ki|/Q‘]SW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 ba;c8h+N?YG.SfdJOE!(#@g
"}n_u2o!Jq1O<y4FQM%iJ>2T3
黄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清乾隆,通高10.8cm,宽17.5cm。清宫旧藏。 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3只羊,两大一小,小羊立于一大羊的背上。大瓶另一侧由一玉兽承托小瓶,小瓶圆形口、足,瓶外凸雕螭凤纹。 作为与中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人们时常将羊之名附会人事祸福,如“羊祸”、“悬羊头门上,除盗贼”,又以“羊”与“祥”相通,将“吉祥”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 此器选用上好名贵的黄玉精雕细琢,并有“乾隆年制”的款识,不失为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 cZ#=uU4X!cT-|ON/,05g+{#I[
F[yoO‘q2!/MS 1ew~I+e5 _dL
T:;q ;J.=nQBEWy>8d :J~z).- *
8=gH F|m]>|]i<*W\FM-D.*;%
大禹治水图玉山 b ?JdxVf4qCh **\8:@8E}me
y(#‘ W}gt\u<$>(qT1*8G5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案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S-4`NvW1`Htu~,pUw{X{%w/
olC#v8 ~A$>i@klB7xJmh
+Rn‘YTmUr<b?6u)5ow FnhE`
]Ah]v i|x-Vev)@F 3S Y<
碧玉仿古觥 o+[ED(BlQ K=V faAV‘jh6Cu 6
!{,4-{tU6!M(d([u;Jx!tvI
碧玉仿古觥,清乾隆,高18.7cm,口宽7.4cm。 此件碧玉觥是仿古铜器的饕餮纹觥,玉质的墨绿色很自然的呈现着青铜銹斑的色泽,是造办处的精品。 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制造的范围,以玉为主,同时包括一切需要砣工制造的物料,如玛瑙、碧玺、翡翠等。当时的许多城市也有玉匠,如苏州、扬州和回部地区均是高手集中地。乾隆时期扬州市场上曾出现大量玲珑剔透的玉器。当时的监政和织造把这种玉器作贡品,遭到乾隆皇帝的申斥。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八月十四日,曾有一道谕旨给扬州监政和苏州织造,大意是说此后务须严行禁止不准再镂雕这类玉器。因为凡是容器,镂空之后没什么用处,即使不是容器,通体玲珑则玉质的美完全消失了。 这道谕旨很切中当时玉器制造的时玻这里所介绍的碧玉觥是养心殿造办处造的所谓杜奇归朴的器物,是属于纠正时病的器物。 Qfnm"h|h2%`^l}p5a{Pox8
@! p ]f 1DZ|&vB%<:J2uF
PC. =J_z?\@2Ak"4mk8*
w^^6Lh5c +2^ u[fb+?T(L
桐荫仕女玉山 IpoO- My`Cf^CE67J],>l3
q*Wc</ d;-RSEX)dUgL;y<A%
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25cm,宽10.8cm,高15.5cm。 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 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 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樱 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但玉工巧为施艺,庭院幽幽,人物传神,人们似可听到两女子透过门缝的窃窃私语。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文心雕龙·定势》)。此器是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hqDOG"?SHy 5/%>\3Ju J,u$s
Tk1 $A>y@K* RN8j0h1r‘Q |W65k
8aM/SCJ iGvalO l!F-w
l>V%C{MDT eLYIp4 Q {5/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j<ux3 WGS|0%m\q:0+}~iAl
Mep` z Z+Gedo)+6 /XU"N3?(Y,p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P[H0FeU8_<"xz‘|.( 1(L 0b2W
SQL? \t^+tJ "FBKynHOQqVE&3I
?w4=G!A"^P&KDJ60r‘vd< {^V8
EV W&E>^u1Ecx FnL2~3,1T{,o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 aA-_ Ys M8gvnh\fCjP ud%
7_i0)S7 SB6 6zq"_yJA#|GIh7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清中期,高20.6cm,长28cm,底宽4.6cm。清宫旧藏。 山子青玉质,作重叠山峦形。山子正面琢崇山峻岭中挺立着棵棵巨松,间饰亭台楼阁,背面雕峭壁悬崖,亦点缀松树。景致布局周密,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正面浮于山腰的云纹上琢隶书御题《万松山房诗》: 万松春晓坐山房,雨后千峰濯翠光。 因回为高步入古,受宜得趣意延凉。 闻听倚巘涛翻鬣,极睡铺阡浪摆芒。 讵事游山欣惬赏,为民额手庆宜旸。 清代玉山较多,图案题材多取自然景色,如仙人游、文友聚会山林、松下鹿鹤、山水楼阁等等,且雕琢精致,画意盎然。陈设于文房中,读书小憩时可娱目赏心。 RlP"Bl>N(6~z8xVsI)kfQMuP
989 4K~p fHix["0x?]MDo>u
BF,pLGNskd95$+458A9e( =
ID+2i5!fe,;~zg&. N[qXi`c
青玉三阳开泰 ZHt%t^]sA8]?LPj.‘k(r`1T
=T88|ovh~Ctq)Qn?"XLMN9X
青玉三阳开泰,清,高9.5cm,长18.2cm,宽10.5cm。 整器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Veu>qD^?<H~BA(@| ?]C ‘ksxI{a
c(kdbjzVi5X34xX*{F{rw<sQb{
aG#vv}E9iu9gSjP5hk6‘)NP.!sP3
? s+Tc~::Fe5QA .@gx#Jl-F7G
白玉卧羊 S/)=7 =Rgf)mj a|9I?p
}>Ft,}w^& I-y=U7:9?:!!
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Lm6")G\/)L*l!@L‘3qw^%r+8k
?y-p#s=@8Q‘.~>^B ]_;#3`!
$ AT +; x(bG [l%}t$dqX8
gc!T -/&3Ux9.V5-+c03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XOE3:9g&|$l.s=&~D
[Cflr5J*Z‘hHXFv_VsrD D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10.4cm,长15.8cm,宽5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4LY m3.<!2)z >|hvH4 0
IiM.,0\`3a& ozA4niTdZ@VU%3D
ck%RDuG6 !YesRKyV5pp $
On2^*WM 8S.G $vPy&MO |6S
玉羊首觽 LKhd[LwD~z[^n^ hx2_,=
$3r N}aK]l>>C3Tl9AKm72wb
玉羊首觽,清,长5.5cm。 觽白玉质地,顶部粗,尾部尖细。顶端饰双角羊首,并透雕阴刻长长的胡须。器身细长似锥,其上琢刻绳纹。此器为清代仿战国玉觽的造型。 vQ6=H,Y ‘e6@H3:8y<]S7jcM
c3q#K&U%K8()hvJ)‘1~9ABg
Cr.7;y*,sC?%ZCh! xE6Uz9f?&+*
7|m^C40Br3<kt#S?p^VyzCkA
青玉凤柄执壶 jv9rRob"rcp.Ew U&{ol w<
;L+!~!)%]$WA=g:?eXU".gtc
青玉凤柄执壶,清,通高22cm,口径4.9-5.7cm。 此执壶玉质纯正,表面光亮。壶体扁而高,椭圆形口,盖与壶口呈插接式,咬合紧密,盖钮为镂空如意形,套二活环,钮之下饰一周莲瓣。壶颈部饰变形莲花纹,腹部有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牡丹等图案。壶流为兽吞式,流柱自兽口中接出。壶柄为一全身栖凤,凤尾下部套一活环。 此作品的设计水平较高,将传统的如意、莲花、莲瓣、牡丹等图案运用于壶体,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且加工精致,造型准确。执壶之柄造型复杂,不易掌握。壶盖高大而易脱落,因而不宜实用,是一件按照实用器设计的陈设品。 0:wPb^KO5)w~ohxb*Enh^%
#&s h^f3#DV/C"#nUIcX(rpK7Me
G)NY9#UNG|}CExZh1r-85Fp_ov]
+dIAQToX0pgX\uNukR|HB1s jL -
青玉回首鸭 ;{<i:3lWf7b xPt= .$*gob|
PrhK14wq]*Y(Onf}h,R>*pG:
青玉回首鸭,清,长15cm,宽6cm,高10.5cm。 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向前,似在行走中。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遥 此作品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六畜、家禽为玉雕动物中最常见的题材,自唐代之后,玉鸭之作多出新样。同历代作品相比,此件玉鸭更为精致,其背负的谷穗既有岁岁平安之意又有五谷丰登之祈,寓意不俗,是一件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xVl{J|]52:(,M{{$T t{{S
L8tY}!A(Yu.jsp-#Mo
#jB!CK v@S [iM0R9M,QqpwC
#HvD&8*<w&U(`z$RJj0!?w
青玉双连尊 5pQb8TH%Y5H# f+;=\N2vvz_
‘5(.PJ;G >`Fw$:@n< zrMQR
青玉双连尊,清,高27.4cm,长26cm,宽13.5cm。 此尊玉色青白,无瑕斑及杂色。高、低二尊,下体相连。高尊圆口无盖,颈部环一凤,展翅似飞翔,腹上部较粗,浅浮雕夔龙纹,两侧各一象首,下套活环。低尊扁而宽,有椭圆形盖,上饰浅浮雕夔凤纹,宽腹,亦饰夔龙纹。两尊相连处亦雕一凤,与另一凤呼应。器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双连尊是清中期制造的宫廷陈列品,设计巧妙,于仿古中融入新意,加工工艺精致,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代表作品。 {9i|n #c5;%4#$ShW8kG;{O
5 59U _fZYxg(3.xc?g#`JO
A\OA‘B"T 1"mn;g&PV@Q:
H$""5^oX3V]8TY_s XrnF*rP
白玉羊首耳瓶 vDW19#[RD{ u#Y 4,,T6NI‘,!>
`YDdP8mLtv,1(yy(IJS4\]`lv
白玉羊首耳瓶,清,高27.5cm,口径5.4×7cm,足径5.5×7.9cm。清宫旧藏。 椭圆形,细颈,宽腹,双耳,椭圆足。盖顶下凸起绳纹一周。颈部浅雕夔带纹,腹琢莲瓣纹,肩两侧凸离羊首耳。玉质莹润。 羊字通“祥”。古代“吉祥”多作“吉羊”。羊字又通“阳”。《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 正因为“吉羊”为“吉祥”之意,所以从汉代以来,羊的雕塑品、装饰物都很多。此瓶以羊首饰耳,取吉祥、高望之意。原藏清宫翊坤宫。为乾隆时期的珍品。 j%nh!-QoNn>ysRf9}4]]~B`J
T-Egs8x`Z:JOK?$k=**2O@8
2lMg+Cdt2M,bD*ta~RcBg
L+n oO#d. 5{YC lJxE_b+}]
玉羊首提梁壶 f~x&Ie Q:;x7/k3WpGQI0ZJA,*
eM^?q2>byQh +kn?3&2:ap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Y8G/OrEM0?3$N]](CG}xbo! N
Mfl WuX+&A&df[%{5hs| ;FIH
,CmOLN\Wl&\"4VVz9
w2 D/. ^0A3e{H@{= v5OKsR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 7#2pps6!NA%]-mXN"^v}-T vl
fqT_3i&‘ ‘+0X An,y]X|3x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清,高4.8cm,口径分别为3.5-6.5cm和 2.6-5.9cm,底长19.4cm。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n_kSiE J4\ }9ED/7g1_Y
JZ`w_}C@<wL7/ baN7 L3bAwsGR_
6‘;![dB 5vWE{p uyN/"j ? 1t
W+pZb ,E0JOa(nlcU@e[z)@D-
黄玉三羊尊 _P?l\3T* {:_|;Z(YuBmLi?
()qc#q<R>Hbp2]B7hj,zf
黄玉三羊尊,清,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却非常少见。 5 xQQ]R rE%?!D: 04/}E)C]=cq
yD*"oiA{\+2Z# 3c0t^|Wts3 gd
o[<g,FUUT}WW D}% ‘ +n P9%
5/}H%zJudK:f}6%8e#NT 18_n
青玉瓜棱执壶 w N:"`8]m5;e#1QtyEqy
@J(‘ >3rJbB bSGVe%7t‘gLf#]
青玉瓜棱执壶,清,高26.7cm,口径5.6cm,足径7cm。 壶青玉质,圆口,圆盖,长颈,高挑流,曲柄,瓜棱形腹,莲座式足。壶肩琢一周缠枝花纹,壶嘴处嵌一金圈装饰。此壶玉质莹润,工艺精细,为痕都斯坦玉器风格。 痕都斯坦玉器出现于汉地,首见于清乾隆时期,受波斯文化和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影响,其注重选材用料,讲究造型变化,成器胎薄体轻,装饰纹样繁密,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由于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对清宫玉作和民间玉肆的琢玉技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3Y$ g!06x[ pax]&&8^H$Qc‘
8?kuU`-aU`)N^ us{3!0z
! :@)1bscJy ;I@|[aF+p(:Ktr
3S|‘f$h:GUyo>6 (+;!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ZLGjMRYp&F2&0*i>CBi}ZCC*S
8;`p~<cA!x6{/H;J=hG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4.5cm,口径11.3-7.9cm。清宫旧藏。 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校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 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 js(C~,hH"S\,)Ew*J%9mdL
~tLt.s(-g8x>n3 ~ gp7T`[+
zwTFpb$7| p@2 `?RDc^*l ~
QIG[B4e|qAz!p>l&w‘g>+^{:
碧玉葫芦万代莲座高把杯 a782bj.$Y Vyt~"igm2Prt,L‘R
E\h*6F3)GUb `l2RHIj{o^<i7
碧玉葫芦万代莲座高把杯,清,高18.1cm,口径7.4cm,足径7.4cm。清宫旧藏。 杯为一对,碧玉质地,由杯体与柄足两部分连接而成。杯体为钟铃倒置形,柄为葫芦形,杯体与葫芦形柄之间有一俯仰莲瓣形座,柄下为双层圆座。杯由上至下分别雕琢藤蔓、葫芦、缠枝莲、莲叶、雷纹等纹饰。 清代宫廷中各种形制的玉酒具一应俱全,且多为构思巧妙、工艺精细之作。此对杯造型独特,雕琢细腻,可称清宫玉酒具中的精品。 l$R:,;XUZe~>XqCPm^VDwX@? x,
#6?N+TwD!W$BWAdTS)@41K48_
AsA-Y/iYF]( `>X3x>n~‘@\c!u
h TLf y0}SJp.A(vekg mS6$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 E*C]i2;($E z|3 E?nIOgw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清,高4.7cm,长9.3cm,宽6.9cm,口径1.35cm。清宫旧藏。 水丞碧玉质,局部有墨斑,圆雕人物和桃式容器,大小二桃相连,大桃内空,用以盛水,旁又雕一人斜倚水丞,以手扶膝,神情欢愉酣畅。 古代瓷器、石雕、泥塑等工艺中常有此种“太白醉酒”题材的作品。 xB@tVSRVZ5wM[j<Xq)SFd*e4m4
HPYb9`O85d.6jOYIO"fPi
tdYKmR5a=xF3Pb‘j@-FgvyN
A>U rD"M8(iR$5vpN
玛瑙花鸟纹小插屏 #9T*Qy, +#|Z q A)BBX)t1\o
=C)K ;,k:j$,}.AF]G|W:4
玛瑙花鸟纹小插屏,清道光,长9.5cm,宽8.3cm,厚1cm。清宫旧藏。 插屏玛瑙质,长方片状。正面运用俏色技法利用原料上的白色巧加碾琢,山岩、梅花、凤鸟错落其间,呼之欲出,衬以浅棕色的背景。背面阴刻隶书道光帝御制“探梅诗”: 何处寻芳信,前村消息来。 一枝依绿竹,几点逗苍苔。 影细因风瘦,心清待雪开。 春敷千万树,庚岭好音回。 末署“臣琦善敬书”,并阴刻篆书“臣”、“琦善”两樱 清代插屏用料多为白玉、青玉和碧玉,玛瑙料较罕见。此插屏更利用玛瑙料上间杂的白色雕成图案,别开生面,清雅宜人。 ~W4paf# Vfv&‘y>Fg31 *xn
jhOj267_ ‘y[2VET$E@rV [/
$5c)7*VJ@@=bq2r.Jc6Z Jml
~Npx+ MCdd%uSFDVhwJ=Z]q;Y
青玉异兽砚滴 qv41})COqQRO81 ?/K >%q
$]i,Q|qrN+*# ]vu7[4?NxBx
青玉异兽砚滴,清,高9.3cm,长16.5cm。清宫旧藏。 砚滴青玉质,利用玉斑圆雕作异兽形,兽背上驮有一水注,为贮水口,圆形水注上又雕饰小兽。 此器造型别致而又不失工整,为清宫造办处玉作的制品。 >A~:bx`~(.-NW7a#~KH%wb T?
ri#dPNY 9;4wqq+1-faD~*a
t ,_K#+wkJ$^"(pf:f_5)J X) e
F9 fjbQ/sq$:K6[kDO3R`7+e p
玛瑙桃形小水丞 <R,?`tEDEnDNd tw+F{t# Zk‘2
Wu7Ef># TAA44=X3L2?TL7_:
玛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cm,口径2.4-3.2cm。清宫旧藏。 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 巧做也称俏色,最早见于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质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设计加工。此水丞匠心独具,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I{LOW 9R j=uVf[+F {dHhK
O{}Vsk%DEv|>W11Jd7&v\r
ucIz"h \9\]_b7^o&|rXy|BT7
xO=‘@f*/S < QU0*K v)s^Aya
青玉叶式笔掭 )7pPal{+rgymL5X$1 9Jiu‘3 z
diDsDBL4Fe|D*7vIG/m/+g
青玉叶式笔掭,清,高0.8cm,长14.5cm,宽9.5cm。清宫旧藏。 笔掭青玉质,有黑斑,叶形,并琢叶蒂及叶之卷尖。叶表面略凹,凹面很浅,表明此器当是用作笔掭。叶底面雕筋脉纹。玉料上的黑斑为经火后留下的痕迹。 此笔掭之形制显然受西域装饰风格的影响,碾琢简练而富于装饰性。其青玉质润而色稍黯,着墨之后应愈显清雅沉着。 B% Nvs=v+iR‘j\x.qBw\M|g^Cb}8
ux|Oo;K/hn‘aZ9E!n< ;RqNhE/
_:OaC%Cb, t,9t:(V/(3L]"MC
nq{6Oc_Ma g=od=GUA)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5?5.1uO/RDy4UR3O//[%‘=
[/y{ ^VYPEl|7eie Id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高7.1cm,口径8.7-11cm。清宫旧藏。 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 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e-~~=q‘Z^Ydjr9QyYWTarr<&^
~*|;je6ixe`} -{J7c<,-2
`,"OT)yX862D`OIue?L J(RH}z
@sEo=RKZPLSA10zPK}bkx
青白玉五子笔架 j)WcHhA ovfL‘5uy#T6T)L; {&Rj
8SjDyTLQf2T?1S 7)vf2z~C9/
青白玉五子笔架,清,高4.6cm,长12.5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以圆雕结合镂雕技法塑造姿态各异的5个童子,每人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叶。此笔架造型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子形象表现于文房用具中则寓“五子登科”之意。 VP!|v@dW)t6e94c9nsY. "
][pV&jwxi>y^T<>&kUY#x>$5w4W
A$8@D]0 htV T@3MW#mB
8kbTg;) P2i g>C 2:Wbrp
青玉天鸡尊 #+~t"Y9B WSnP%} #O15(
lE|E{2J/}%h9j y,-)$R#p
青玉天鸡尊,清,高21cm。 天鸡尊以整块青玉琢成,玉质局部有黄色沁。天鸡昂首直立,双翅紧贴体侧,长尾弯卷垂地,喙边长须飘逸。背负一方口尊,尊颈部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这些虽为商周青铜器的常见纹饰,但在此器上的表现形式均已脱离古法,实属新创。 天鸡毛羽的雕刻彰显有致,刀法粗犷古朴,为清代玉器之佳作。 D`kJKrL^\o~cGoTRsZ.};
dpPh`@Jg WOG}O!y> 2BO
Z MXe`29$j"flXevr -]
(<^oQo,‘,sf&!aE$3QKr8.|
水晶天鸡尊 e7">gMbw dJf(i>BBaG<":
KycCG9/.fI DwzW"puPp&
水晶天鸡尊,清,通高14.2cm,口径2.3-3.6cm。 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 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241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 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rgC foS‘ 6n%vc\D1HH
r rpZzzJU5"l;*zaH 9cevN$
X|IHoyOM7mcZy4}UnYOon)
Y~%XlFP<‘G?UOw}W4f^;9^sK
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 Xrk8jUAzfC&WQ[@TYt*<:1,
^2Q("t"U0J +O69‘!#*."$@
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清,高6.3cm,长13.4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笔架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有黄皮色。 此三羊造型笔架寓“三阳开泰”之意,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三羊一大两小,母子神态亲昵。满含温情,加之玉质润泽,笔架十分舒和优美。 zf^]p}QHNQK cv$^a-a_%xaF:
^.NwCj Wdy,J%P& e vD}ckr
ycLf9bHsb.AGE=Q`g}T 8
]l >L .X71%5#;Sj\-fX7 P7
青玉三鹅笔架 hL1-?}2nV^( ‘8L z5_451_]
.%‘0; tU]1*?]pSK:&#bhy]P
青玉三鹅笔架,清,高5.2cm,长12.8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玉质,三鹅相连形,各衔谷穗、花枝,鹅腹下饰小浮萍。 “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此青玉笔架碾琢精良,玉色洁润,鹅之形丰满柔美,且衔谷穗、花枝,当是寓岁美年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