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的详细介绍
2009年02月11日23:10
对联故事(上)
对联故事(中)
99 怨丈人不是朝官
从前有个读书人 ,虽然有小学,但因为没有钱打通关节,几次考试都没有中。老大不小了,还是白丁一个。一气之下,弃文经商,开了个小客店,自己当掌柜。他这口气出不来,便在店堂里挂起一个条幅,写着: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凡应试不中者返店对下联,对上者,本店愿聘为二掌柜。”这天,先后来了张王李赵4个书生,赴省城赶考,在小店投宿。王李赵三人看了上联,不屑一顾,睡觉去了。张书生琢磨一番,对掌柜深表同情,也睡觉去了。张书生想:凭我的才学,这次准能考中,用不着再来对下联了。谁知考试已毕,不学无术的王李赵三人,因为贿赂了考官,或者在上边有靠山,都榜上有名,唯独张书生名落孙山。他返回客店,感慨万端,立即续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果然,张书生留下作了二掌柜,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也不想走进黑暗的官常
100 花香屎臭
有一年,朝廷派个学监到湖北松滋视察科举方面的事。学监听说这个县的农民周结巴很有名气,就下令召见。学监见周结巴一身士气,两脚黄泥,实在看不上眼,便问道:“你会诗文吗?”周结巴说:“凡……凡是人家会……会的,我也……也会一点 。”学监看他口气不小,出了一联,让他对: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这时,周结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学监问 :“既然也会一点,为何低头不语?”周结巴答:“不……不敢说。”学监说: “有何不敢?说来无妨 。”周结巴说:“大……大人的三种花,桃……桃花在春 ,荷……荷花在夏 ,桂……桂花在秋,花园……园里怎能同……同时看见呢?”学监一听,自知考虑不周 ,便红着脸说 :“你对下联就是,管它什么时候开呢?”周结巴说:“那么小……小人就以歪……歪对歪了 。”说完断断续续念出下联: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学监听了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事情传到朝廷,一个堂堂学监,被乡野村夫戏弄,成何体统,吏部向皇上参了一本,降了学监的官职。
101 药名信
有一家三口,丈夫带着儿子在外边作药材生意,妻子阿娇在家种田。这一年,夏麦已熟,家家都开镰收割了,可自己家的男人还在外边,妻子急忙给丈夫捎了封信。除了台头、落款,这封信只有一行字: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丈夫一看 ,信中有三个中草药名 :“ 父子及早”是“附子” “鸡爪”,当归一词双关。他也想早些回家,可是有一笔大生意正在进展之中,不能离开,便给妻子也写了封短信: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信中也用了三味中草药:“阿娇权歇”,是“阿胶”、“全蝎”,半夏也是一语双关。妻子接信后,知道丈夫的意思是:我眼下不能回去,因为有一笔大宗买卖,你在家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累坏了自己。妻子明白丈夫的好意,但不能让庄稼总长在地里,就一个人起早贪黑地把小麦收完了。
102 解解解解元之渴
有个姓解的人 ,中了乡试第一名,成了“解元 ”。这天,他从外面回家,连声叫渴。侍女赶忙提壶沏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坐,随口说了一句: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解元一听,放下茶杯,连说“妙句!妙句 !”一个“解”字,根据字音不同,竟连用四个。前两个是动词,读ji ě;后两个都是组在名词之内,读xi è。解元把此句写在纸上,到处征对,没有一个人能对上。后来,有个乐师来到城里,巧的是他姓乐,连起来被称为“乐乐师 ”。一天,乐师在外面生了点气,回家来闷闷不乐,妻子却在一旁弹琴。乐师责备她说 :“我心里不痛快,你还有心思弹琴?”妻子笑着说道:
半支雅曲,乐乐乐乐师之心
乐师理解妻子的一番好意,猛然间想到,这句话,不正好能对上城里传说的那副“绝对”吗?他一脸愁云顿时消散,马上跑出去告诉朋友……
103 对子抵船钱
从前,湖北咸宁一带民间有个智慧人物叫钱六姐。她读书不多,却聪明过人。这天,钱六姐走亲戚,要过一条河。天色已晚,又下起绵绵雨。到岸边,她见岸上蹲着两个人,不上渡船。虽然奇怪,也顾不上问,便喊船夫。船夫病了,让儿子小三替他。这小三聪明好学,喜欢捉弄富家子弟。常信口编个对子让他们对,对上了可以上船,对不上收双倍的船钱。小三听见叫船的,出舱一看,是个女的,打扮也很整齐,当她是大户人家的,就说了过河的条件。钱六姐一想小孩子家能出什么对子,就说:“请出上联吧 !”小三说:
晴天过河船搭脚
字面很平常,仔细一想,还挺难对。天越来越黑,雨也越下越大。钱六姐在岸上打着伞来回思索,忽然触景生情,对出下联:
雨夜行路伞遮身
小三说 :“请上船吧 !”话音刚落,岸上两个人站起来要上船。原来这是两个富家子弟,让小三难在这里已经一个时辰了。
小三说 :“等等,对子是人家对上的,你们想白占便宜可不行。这样吧,赶上天黑下雨,饶你们一次。不过,这位大姐的船钱得由你们出。”那两人连连答应,随钱六姐进了船舱。
104 秦少游对苏东坡
苏东坡和好友秦少游在效外野游,遇一大汉喝得醉醺醺骑着毛驴回家,东坡笑着出了个上联: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请秦少游对下联。少游放眼江中,即景对曰: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
这副对联,写得神态活现,维妙维肖。
105 何必问老子
从前 ,有个很狂傲的秀才
,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有一天,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什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 ,都愣住了 ,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中,赶快溜之乎也。
106 李清照的妙联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一生不仅写了大量诗词,而且还写了不少对联。现录一副妙联于下: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柳三变即柳永,柳永有《破阵乐》词一首,其首句为“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可见上联是用人物柳永自己的词句来属对的。张九成,字子韶,《宋史》有传。宋绍兴二年三月甲寅,高宗策试诸路类试奏名进士于讲殿,以张九成为第一。九成对策中有句云 :“澄
江泻练,夜桂飘香,陛下享此乐时,必曰:西风凄劲,两宫得无忧乎?”故李清照撰此联以
嘲之。下联也是用人物张九成自己的文句来属对的。用“张九成”对“柳三变 ”,除用“九”对“三”外,而且用“成”对 “变”。按《周礼·大司乐》:“ 乐有六变、八变、九变。”《礼记·乐记》有 :“再成、三成、四成、五成、六成 。”《礼记》郑注:“每奏武曲,一终为一成。”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解释曰 :“变亦成也 。”可知李清照此联对仗极为精当,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品。
107 盲人对句
湖南浏阳县有个三金庙,是每年戏班唱戏的地方。人们觉得这地方看戏太窄小,就在庙的东面,盖了一个真正的戏台。这年春节,戏台落成,要在戏台两侧悬挂对联,表示庆贺。人们请来了饱学的陈先生,请他执笔挥毫。陈先生喜欢舞文弄墨,满口答应。只见他在戏台右侧写了上联:
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写完之后 ,放下笔走了,空着下联没写。主事人追出去问,老先生说,让大家对一对,不是更有意思吗?主事人一想,也有道理,就悬赏征对。四乡的读书人都来试试身手,谁也没有对出好的来。老百姓有事没事都上这儿转一转,瞧瞧热闹。
一天 ,有个说评书的盲艺人流浪到浏阳,听说了这件事,便对出下联:
作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
人们都夸对得好 ,陈老先生也点头称赞 ,并且又到戏台前,把盲艺人的下联写到戏台柱子上。
108 藏物谜联
从前 ,有两个学生在一个学堂里读书 。这两个人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谈论写诗作对的学问。有一次,年小的学生得到一句很好的联句,他想考一考年纪大一点的师兄。他说:“师兄,我出一个对子给你对,还得猜出是一物的谜语,怎么样?”师兄为人忠厚老实,学习勤奋刻苦,便点头说:“请出句吧。”年小的学生说: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年纪大的师兄一听,开始感到有点迷惑,不知道这“头顶红日”是什么东西,但他仔细一想,就明白了,想出了谜底,自然也就对出了下联: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银星
这下,可把年小的学生难住了。他想了许久,还是没想出物谜的谜底来。在旁边听了好久的老师笑了,对他们说:“出题很好,下联答得也巧,谜底的前一句是油灯芯,后一句是钩子秤,你们说,对不对?”年纪大一点的学生点点头,老师又对两个学生说 :“同学之间要互助商量 ,千万不要骄傲自大呀!”那个年纪小点的学生听了,脸都红了,从此,他再也不敢骄傲了,虚心地向同学们学习,他的进步也很快。
109 八十二岁中状元
宋朝有个梁颢 ,年轻时 ,多次上京应考,每次都榜上无名,但他不灰心,不气馁,发愤读书,持这以恒。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八十二岁高龄中了状元。他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对联的大意是:考中状元,年纪虽然比辅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入仕大二岁,但比传授《尚书》的伏生成名还年轻八岁呢!
110 烟霞洞
杭州西湖的烟霞洞,有许多造型优美、雕刻精湛的石窟造像。洞的入口处,原先刻着一尊财神像。人们为了纪念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勤政爱民疏浚西湖的功绩,便把财神像改镌为苏东坡像,设“苏龛”,供人瞻仰,并加上一副很有风趣的对联:
钱如真可通神,此座巍然,何不与烟霞终古;
石也有时变相,长公仙矣,莫非是香火前缘。
这副对联,既辛辣嘲讽了那无知而又无用的“ 财神”,批判了“钱通神路”的剥削阶级传统观念;又歌颂了那位对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的苏东坡,寄托了人民对他的怀念,讲出了人民的公论。
111 明太祖写对联
在宋 、元时期 ,题“桃符”之举还只是封建士大夫的雅事,在群众中是悬挂没有文字的“桃符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爱春联。每年除夕传旨 :“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不但要求文武官员文人学士写春联,贴春联,而且还亲自撰写了一副赐给学士陶安: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以示褒奖。朱元璋还曾赐魏国公徐达一副对联:
破敌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朱元璋竟以微服出行 ,挨门观看春联为乐事。某年除夕,他看到家家户户均贴了春联,只有一家屠户未贴,朱元璋挥笔为他写了一副: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从这以后,明朝贴春联的风习在民间愈加盛行,内容也不断发展,逐渐扩展到各个方面。
112 且听下联
有三个举子,相约进京赶考。临行前,找到算命先生去问前程。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了句:
金马玉堂三学士
三个人十分高兴,满以为这回都榜上有名了。谁知只有一个考中,其余两人回到家乡,去质问算命先生:“你为什么骗我们?”先生说 :“此话怎讲?”两个举子说道 :“你告诉我们'金马玉堂三学士 ’,应该都考中,怎么只中了一个?”先生镇定地说:“不错,我说过这句话 ,可那只是上联,我还没说下联你们就走了,这能怪我吗?”两个举子问:“那下联是什么?”算命先生吟道:
清风明月两闲人
两个举子听了,也搞不清是命该如此,还是算命先生又骗他们,反正只好明年再考了。
113 老师的嘱咐
有个不成器的读书人,要送儿子去读书,特地请自己过去的老师嘱咐几句。老师想了想,写了一副对联: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读书人看了半天,也不明白,就问老师 :“您说的是什么呀?怎么上下联都一样?”老师说:“我说的是你呀!你年少时,你父母一心一意供你读书,让我教你,可你偏不爱读书;后来,你长成人,想读书、爱读书了,可又要抚养儿女,杂事拖累,没有条件了。我把它写出来,是想让你儿子记住:读书要趁好时机,不要像你一样后悔了。”读书人这才明白过来,读懂了对联。这是利用“好”字的多音多义的特点:把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 h ǎo,按“良好”的意思理解;其他的“好”读作 h ào ,按“嗜好”的意思理解。这样,人人都能读懂了。
114 爹满门
从前 ,有个财主,姓贾,为了附庸风雅向官府买了“孝廉”,人都叫他“假孝廉”。腊月二十九这天,假孝廉把私塾先生找了来,要他代写春联。私塾先生刷刷点点不大工夫就写完了: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假孝廉一看 :“什么?天增日月人增寿,都增寿哪行,穷小子也增寿吗?你给我改了!”“怎么改?”“改'娘增寿’,我娘增寿。”私塾先生说道:“东家,这对联讲究对仗,上联改了下联也得改,不然,人家看了会笑话 。”假孝廉一听,忙说:“下联那个'福’字就改作'爹’吧。”这改完的春联是这样的:
天增日月娘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过路人看了这副对联都哈哈大笑。
115 写寿联训儿孙
从前,有一位独身老翁,儿孙们都不在跟前。平时不来照顾 ,老翁作寿总该来吧?来倒是来了,一个个全都空着手来,把肚子填饱了就走。老翁非常恼火,不断地跟老街坊们念叨:“孙子是猫,吃饱就逃;儿子是狗,吃饱就走。”这年,老翁的生日又到了,他自己写副寿联,贴在门上:
拜者,白也!白吃白喝白骚扰
寿之,受矣!受苦受穷受熬煎
儿孙们来了,一个个看着对联,满心羞愧,不敢进门。老翁看他们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的样子,就笑着说:“进来吧!该白吃还得让你们白吃。”儿孙们都跪了下来,请老人原谅,说以后决不让老人家受穷受苦了。果然,以后每个儿孙总不断地给老翁捎点银子,捎点东西。老翁后来过生日,心里就非常痛快了。
116 东西南北
从前 ,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一片漆,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句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一个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 :“你是我的好邻居 ,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于是,便把他的上联念给秀才 ,要求立即对句。秀才回答说 :“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 。秀才又说:“我刚进门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觉得实在好笑,连忙让座献茶。
117 民间寻对
明太祖朱元璋在率军包围集庆的路上,见到一个小孩看守马驿。朱元璋很惊奇,问他年龄多大了,孩子说十岁。又问孩子:“会对对联吗?”孩子答 :“会 !”朱元璋望着手执马鞭的孩子,笑着说出上联:
十岁儿童当马驿,
那孩子左顾右盼,又仔细打量了朱元璋,立即对道:
万年天子坐龙亭。
朱元璋听了大喜,双手抱起孩子,忙说 :“好样的,叫我干爹 !”又有一次,朱元璋穿着便服出访,遇见一个农民卖莲藕。
朱元璋拿起莲藕,要农民和他对对子,他出的上联是:
一弯西子臂,
农民指着藕眼,笑嘻嘻地说:
七窍比干心。
朱元璋很满意,封他为“祭酒”的官职。还有一次,朱元璋便服出访,遇见一位书生。朱元璋问他是什么地方人,书生回答:“四川重庆府人。”朱元璋随即按照这个人的地望(籍贯)出了一上联: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说毕,命书生对出下联。书生立即对道: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下棋中间,朱元璋要刘伯温和他对对子,他出的上联是: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应声对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朱元璋喜爱对联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118 越低越好
传说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赶上岳父作寿,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便请来村里一位老学究代笔。老学究问他想写什么内容,财主回答说:“你把我岳父捧得高高的,越高越好;你把我说得低低的,越低越好。”老学究思索过后,挥笔写成上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上作寿
写完念给财主听,问 :“高不高?”财主连说 :“高,没有比这再高的了。”老学究又写出下联: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井,我在井底挖泥
写完又问 :“低不低?”财主高兴地说 :“好好,没有比这再低的了。”财主把寿联送给岳父,亲自挂进寿堂。前来拜寿的人看了直笑:“这老太爷,怎么招了这么个女婿?”
119 愁恨全消
据说,在鄂西山区里有个姓覃的人家,祖孙三代,目不识叮凡需要动笔时,都得请村里的教书先生。这年,覃家大儿子结婚,又请先生写对子。因为招待不周,先生使个坏心眼,写了一副挽联,贴在门上: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亲朋到来,有几个粗通文墨的,看了对联直摇头,但也不知该怎么办。正在这里,迎亲的队伍回来了。新娘下轿一看门口对联,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抱怨覃家作事怎么这样荒唐。忽然,聪明的新娘眉头一皱,有了主意。她来到门两旁,把上下联最后一个字撕了下来,这样,原来的“挽联”意思不见了,反而成了“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为什么是“喜”呢?用永不变化的流水夕阳象征男欢女爱情意绵长,以露霜的白颜色,比喻夫妻二人“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120 吃月饼
传说有位老伯,中年丧偶,自己把三个儿子拉扯大,打发他们出外谋生,嘱咐他们中秋节一定赶回家来。中秋节这天,三个儿子如期返家。老伯十分高兴,在桌上摆起月饼,其中一个特别大,是用家中仅存的一点红糖做的,其他小月饼是用盐做的。老伯说:“我出一上联,你们弟兄三人每人对一副,谁对得好,谁吃大个儿的,对得不好,只好吃小个的了。”他出的上联是: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这“地月”指“ 人间四季的月份日子”,每月三十日为“满”,中秋是八月十五,为“缺”。老大忠厚老实,理会到父亲的一片苦心,联想自己漂泊游离的凄凉,对了下联: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老伯说:“对的不错。”老二当了铁匠,想起自己拉风箱打铁的情景,对了下联:
炉前拉风,凉风进、热风出
老伯说:“对的也不错。”老三还没想出对句 ,正在抓耳挠腮 。老大、老二逗三弟说:“小弟,看来我们吃大月饼、甜月饼,你只好吃小月饼、咸月饼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老三一把抢过大月饼,吟出下联:
小弟吃饼,大饼甜、小饼咸
大家听后 ,都乐了 ,夸小三聪明。至于大月饼,分成四份,爷儿四个共同分享了。
121 天大人情
从前有个秀才,打从青年起就上京赴考。他这个人非常正直,不会拍马,不肯行贿,更不作舞弊的事,每一次都是名落孙山。看到那些善于钻营的人金榜题名,他气愤极了。他这人真有点“不识时务”,每年都认真准备考试,落榜也不灰心。转眼间,已经70岁了,想最后“拼搏”一番。两场笔试下来,自己感觉还不错。其实,每一回他都感觉不错,又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是面试。主考大人看见老秀才白发苍苍,比自己年龄都大出许多,便出了一联让老秀才来对:
上勾是老,下勾是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不提便罢,一提“童生”二字,老秀才感触颇多,几十年官尝考场的黑暗腐败一齐出现在眼前,接着对了下联: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主考官感叹一番,把年过古稀的老秀才取作“童生”。
122 “铲”对联
从前 ,为了防盗
,在街头巷口设立闸门,由更夫负责开关。可闸门的春联却要由各家轮流贴。这年轮到贴春联的这家,没人识字,主人便去春联摊上买了一副现成的,贴到闸门上。没成想把对联贴反了,变成: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按民俗,贴反春联是不吉利的,等发现时天色已晚,揭也揭不下,买又买不到。恰巧一位教书先生经过,大家求他代写一副。这位先生思忖一番,让人把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再一看,就是一副上联仄声结尾(闸,古入声字)、下联平声结尾(更,读音经)的六言联:
盛世无须掩闸
太平不用敲更
这事传扬开去,人们都很佩服教书先生“铲”对联的办法。事情传到一个财主家,财主也为春联的事犯愁呢!他目不识丁,也把对联贴反了:
积善家福寿无穷
发财户金银尽是
知道了“铲字”的办法 ,他也学着把 “穷”、“是”两个字铲去了,大家一看,门两旁是:
积善家福寿无
发财户金银尽
不但结尾平仄字没变过来,而且连意思也给铲坏了,一时传为笑话。
123 不喝到酒不罢休
据说,有个人又爱喝酒,又爱作对。一天夜里,他来了酒瘾 ,跑到朋友家要酒喝。这位朋友不肯开门,要跟他对对子,全对上才让他进来。这位讨酒的人,倒也真是出口成联。他们的对话,就是一副副对句:
谁?
——我。
何往?
——待来。
老兄好?
——小弟安。
几时回府?
——明日归家。
去,不敢屈留!
——来,定要叨扰。
灶下无灯无火。
——厨中有酒有肴。
为客贪杯,断非君子。
——作东惜酒,亦是小人。
夜已深不可传杯弄盏。
——天未明正好行令猜拳。
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
——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
问来答去,字数越来越多,也没有难倒这“门外汉 ”,朋友只好开门,让他进来大喝一顿。
124 小气财主
有个财主,开春为儿子请个教书先生,答应七夕节为先生设宴一次。这年七月七到了,端上来的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很生气,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明说 ,就出个上联叫财主儿子对:
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夜
儿子对不上,去问财主,财主代对下联送进书房: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时
先生只好收回话头。到了八月十五,依然粗茶淡饭。先生又出了上联: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用空心竹无法通过竹节的现象质问财主:过节了,你也挨(躲)不过去了吧?谁知财主一个对句,把这顿饭又“挨”到下月: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菊,家家摆宴排酒,唯独先生桌上还是粗茶淡饭。这时,先生又写个上联让学生送进去: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财主一看,边笑边来到书房 :“先生这回可错了,汉三杰有萧何,这狄仁杰是唐朝人,怎么会喝到汉代呢?”先生也笑着答道:“汉在前,唐在后,相差1000 年你都记得清清楚楚,怎么上个月说的话竟忘了呢?”财主哑口无言,只得吩咐:“给先生摆酒。”
125 半截春联
有一位大书法家 ,过年时 ,自己写副春联贴在门口。不料,还没等浆糊干透,就被人悄悄揭走,当作墨宝收藏起来。
无奈,只得再写一副,谁知又被人揭走了。俗话说:“二十四,写大字。”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写春联,直到腊月三十,大书法家写了几副,在自家门口一个字也没留下。他一赌气,不写了,没春联也照样过年。可夫人不答应,说贴桃符是自古传下的规矩,能驱除秽气,带来好运,催他再写一副。书法家思考一会儿,润笔走腕,又写副七言对联,让儿子拦腰剪断,先把上半截贴出去。那些“书法真迹收藏者”早盯着这家的动静,等家人进屋,到门口一看,两旁贴着: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不但不吉利,还满纸晦气,谁也不揭了。初一大早,书法家才把后半截贴出去。人们一看,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样一来,谁也不好意思再揭了。至于这位书法家是谁,传说不一,有说是王羲之的,有说是韩愈的,……都没有根据。不过肯定得是位大书法家,否则,他的真迹怎么会那样被人喜爱呢?
126 一年四季吃萝卜
有一家人非常悭吝,请个教书先生来,顿顿饭只给人家吃萝卜。快过年了,主人送先生回家,说要请他吃饭,顺便考考学生对对子,看这一年学问有什么长进没有。先生想,请他吃饭无非是多做两个萝卜菜。学生平时不好好用功,现在着急了,去问先生该怎么办。先生心生一计,告诉他:到时候我夹什么菜,你就对什么好了,学生满口答应。果然不出所料,主人用满桌萝卜宴请先生。主人对孩子说,我现在开始出对子了——
白菜
先生夹了一根萝卜丝,学生对:
萝卜
主人夸道:“对的不错!”又说——
绸缎
先生夹了一根萝卜条,学生对:
萝卜
主人莫名其妙。先生解释说:“'罗’,是绫罗的罗,'布’,是布匹的布。”主人点点头。又说——
钟鼓
先生加了一筷子萝卜丁,学生对:
萝卜
主人说 :“胡说 !”先生又解释道 :“这'罗’,是锣鼓的锣,“卜”,是铙钹的'钹’。用'铙钹’对钟鼓,不很好吗?”主人将信将疑。又说——
岳飞
先生搅了两下萝卜汤,学生还对:
萝卜
主人生气了 :“放屁!我说什么你都对萝卜?”先生笑着说:“这可怪不得学生。你一年四季,每天给我吃萝卜,我眼见的是萝卜,肚装的是萝卜,你叫我怎么能不教他萝卜呢?”
127 一牛独坐看文章
过去科举考试时,考场规矩是十分严格的。考生们都知道考场规则,该带进什么,不该带进什么,都不止一遍地检查。答卷时,谁也不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更不敢打小抄,传纸条了。因为哪怕被考官误会了,赶出考场,几年的心血也白费了。有一个考官姓杜,不放心考生们,在考场上用纸条粘在考生的脑袋和桌子之间,让他们只能低头答卷,而不能左顾右盼。等题纸发下来,那诗句的题目是:
万马无声听号令
待考题发下,他就让考生去作文章,自己捧了本书去读。突然,有个考生拍着桌子大声喊道:“这个题目出得太绝了,你们知道下句应该是什么?”其他人吓了一跳,说:“不知道。”这个考生说,下一句应该是——
一牛独坐看文章
考生们一阵大笑,嚷道 :“好对子!好对子 !”笑得前仰后合,把脑袋上的纸条也崩断了。
128 夏牛飞
有一位私塾老师 ,教了几十个学生,其中有个学生最笨了,但他学习却很刻苦。一天,老师上对课,教给学生对对子的道理和方法,并出对练习。所出的题为:
春燕舞
那个笨学生对的是:
夏牛飞
老师真恼火:怎么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呢?牛能飞吗?真是不伦不类。于是便把这学生打了一顿手板。此后,笨学生发愤学习,不但会对对子,而且中了举人,他中举之后,专门为老师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举人笑拟一联赠给老师:
夫人应毋忘,曾记当年春燕舞
相公原不易,哪知今日夏牛飞
其他客人听了,才知道举人当初是没有“飞”起来的“夏牛”。
129 劝秀才
有个秀才,家境虽说不上贫寒,却也不富裕,按说,日子应该过得可以,但他花钱没有计划,饱一顿饥一顿的。春节到了,又闹得手中分文不剩。为了装璜门面,总要贴副对联吧!找来找去,翻出一张红纸,索性一裁为二,写了副短对子:
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邻居们知道他的底细,肯定又没钱花了,大家帮衬着给他送去些年货,有人在对联前边各加一个字:
早行节俭事
免过淡泊年
劝他以后过日子要有个计划,明年千万不要再像今年这样“淡泊”了。
130 莫愁湖
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是个游览胜地,历史上称作“京陵第一名胜”。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将徐达曾在此对奕。因为徐达获胜,朱元璋把莫愁湖赏赐给他。园中的“胜棋楼”就由此而得名。楼中挂有一联,写道:
人言可畏,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胜固欣然,败也无妨,如何结果,浪淘尽千古英雄。
联中集用前人佳句 ,颇具风趣,上联“风吹皱一池春水”系采自冯延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下联“浪淘尽千古英雄”,化用苏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足见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使人读了,得到美的享受。
131 这是什么桥
浙江有一座十佛寺 ,寺里的老僧写了一个上联 ,挂在佛殿,请来往的香客对。上联是: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句子里用了万、千、百、十这样四个数字,连续排列,又是说的一件事,十分自然。来来往往的人都试着对,谁也没对上。
一天,两个书生到寺里借宿,老僧请他们来对。两个人夜里想词儿,谁也没睡觉,即使这样,也没想出来好句子,两个人又扫兴,又不好意思,连夜告辞老僧,雇了一条小船,趁着月色赶路走了。小船过了一座大石桥,一个书生问摇橹的船夫:“这是什么桥?”船夫答:“四仙桥。”书生喜出望外,马上叫船夫再划回十佛寺。两个书生一路小跑进了庙里,找到老僧,要来纸笔,写出下联: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132 韩信祠
汉朝大将军韩信墓前的祠有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仅十个字,但由于用典准确,所以概括了韩信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没有受到重用,后又投刘邦,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韩信果然是个将才,屡建功业,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阴侯陈豨密谋造反。此事被萧何识破,诱他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下联指的是 ,韩信投军之前 ,因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 ,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吃住了十多天 ,才保住性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典故,是压缩了的历史故事,用典准确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133 阿弥陀佛
从前有个和尚,看见读书人参加考试,回来之后,有的当了秀才,有的当了举人,还有的得中状元,好不风光,心里羡慕极了。这一年又赶上乡试,他决定去试试。第一场是口试,对对子。主考官出上联: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考场
和尚张口对下联: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官又道: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再答:
佛说:回头是岸
主考官一听,气坏了,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站起身来,拂袖而去,边走边说: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急忙合掌,说: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134 刘备寝殿
成都武侯祠刘备寝殿上 ,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 。联语是: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这副对联,工整自然,构思巧妙。上联说,刘备的坟墓还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边上的荒凉的铜雀台旁,哪里还能找到曹操的假坟啊!?据史载:曹操死于公元220 年,葬邺城高陵(在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并未设假坟。到了元代初年,杨奂著《山陵杂记》说,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之上。后经《三国演义》的渲染 ,“七十二疑冢”之说,广为流传,故对联作者,依据传说扬刘抑曹,反映了封建文人的正统观念。下联感慨地说 ,往事越千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今安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漫步在设置着各种石刻的古陵道上,不禁浮想联翩。遥想刘备当年登基称尊的盛况:钟鼓齐鸣、礼仪庄严,丝竹管弦,何等排场!
135 鸡公鸭婆
从前有个学生,来到村外塘边看老翁放鸭子。老翁看他闲着没事,就说:“你是读书人,会作文,会对句,我出个对子,你对一对吧?”学生一想,在私塾里上过对课,对对子没有什么难的,便满口答应下来。老翁指着塘里的鸭子,说出上联:
鸭婆无鞋勤洗脚
学生看看鸭子,看看老翁,什么鞋呀、脚呀……半天也没对上。老翁让他回家慢慢对。学生回家闷闷不乐。母亲问明了原因,启发他说:“对对子得从日常事里去想。他说'鸭婆 ’,你可以对'鸡公’呀;他说'脚’,你可以对'头’嘛!”
学生望着院子里的鸡群,苦想一阵,突然,喊道 :“对上了!对上了!”边说边跑到老翁家中,说出自己的下联:
鸡公有髻懒梳头
老翁很高兴,捉了一只鸭子,说“送你一只鸭婆 !”学生行个礼,接过来,说:“明天我给爷爷送只鸡公过来 !”说得老翁哈哈大笑。
136 诸葛殿
成都武侯祠诸葛殿的大门悬挂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云南剑川白族人赵藩所作。上联是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写成的,称赞他用兵时注重“攻心 ”,使对手心悦诚服。公元225 年,诸葛亮举兵南征时,采取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大军所到之处,在打击死硬头目的同时,采用“攻心战术”。孟获是“夷人”叛乱的余部首领,被俘后不服输,诸葛亮立即释放,让他再战,孟获又被捉获了,他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把他放走了,嘱其再成 。如此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臣服了,诚恳地向诸葛亮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从此南方平定,诸葛亮得以全力北伐。故赵藩推崇诸葛亮,说他是精于用兵而不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用“审势”来总结诸葛亮治蜀的方针,称赞他根据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的不同情况,来实行不同的施政策略。诸葛亮执法严谨,有挥泪斩马谡的动人故事,然而又有其宽大的一面,例如蜀郡太守法正,一意孤行,大施个人报复。对此违法行为,诸葛亮则宽大为怀 ,不予追究。这一宽一严的区别对待,在于两人所处的政治形势不同。马谡之所以处斩,是处在诸葛亮第一次挥师北伐之际,军法不严不行。又蜀郡太守法正是在刘备新据益州之时,民心尚未归顺。而且,法正又是土著豪绅,若严加追究,势必造成混乱,不利于蜀汉新政权的稳定。因此,诸葛亮严惩马谡而宽容法正。这副对联寓意深远,它不仅赞扬了诸葛亮的非凡睿智,而且提醒了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从中吸取教益。
137 得一套文房四宝
近代民主革命家蔡锷,字松坡,湖南宝庆人。他小时候,才思十分敏捷,很善于对答。有一天,他去文具店买纸笔墨砚。店老板看他很可爱,又听说他特别聪明,就逗他玩:“我有个对子,你要能对上,我送你一套文房四宝,好不好。”
蔡锷眨着机灵的小眼睛,说 :“你说话可得算数。”老板说 :“那当然了。你没看我这里挂的招牌吗,是'童叟无欺 ’。”说罢,老板出了一个上联:
小童生三元开泰
这是一句很好的祝愿语,希望蔡锷能在乡试、会试、殿试考试时连中“三元”。小蔡锷
听了,心想:我也得说点吉利话儿,于是对道:
大老板四季发财
文具店老板非常高兴 ,也非常情愿地送了他一套笔墨纸砚。
138 阆中张飞墓
阆中县城西的著名古迹张飞墓,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据史籍记载 :“刘备定益州后,以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先主伐吴,飞率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今重庆)。 临发 ,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奔孙权,后权归首求和,头葬云阳,身葬阆中”。张飞墓由墓亭、墓冢两部分组成。墓亭在墓头上,亭的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随皇叔驰骋疆场断头,永怀三结义;
守巴西执政谨严巴人,抔土埋忠骨。
亭内是一穹庐形的石条拱穴,高、宽各约五米,其间端坐一尊二米多高的张飞塑像,塑像两边陈列着铁矛、蛇矛和铁锏各一支,相传这是张飞使用过的武器。墓高约六米,墓亭高耸其间,四角翘云,翼然欲飞。
139 夫妻相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反动军警,特务流氓,到处横行,弄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曾有人在一座土地庙门上贴上了一副对联:
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抓壮叮
这副对联,通过夫妻二人互相劝勉的话,说出了人们心里最不满 、最痛恨的事。这对当时号称大后方的国民党黑暗统治,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一时传遍山城。
140 谴责反动军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鄂东挺进军区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违反民意,不抵抗日本侵略者,专打抗日的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激起了人民极大愤慨。当时,有人写了一副嵌字联,对他们给以讽刺和谴责:
王.师岂不能,啸.聚山林,风.(峰)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
程.度果合格,汝.图富贵,淮.(怀)安旦夕,人民生死不关心。
这副对联,把王啸峰和程汝怀的姓名藏入联内,指责“王啸峰敌寇未来先丧胆 ”;痛斥“程汝怀人民生死不关心”。
141 教授斥反动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反动政府对教育漠不关心,教育经费少得可怜,而且被层层剋扣。大小官员贪污,再加上伪币不断贬值,教职员工的生活苦到了极点。当时,有一位大学教授写了一副对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这是一副拆字对联,欠食为饮,白水为泉,无才为抚,黑土为墨。对联的意思是,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只能以泉水足饱,何堪足饱;只能以黑土充饥,岂能充饥。这副对联成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战斗檄文。
142 对联大师
解缙因擅长对对联,被人们誉为“对联大师 ”,名声一天天大起来。许多人都向他请教。但也有一班自恃才学出众的人不服气。一天,有个秀才,要来与他比试高低。两人一对阵,这个秀才便摇头晃脑地念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感到这个秀才可鄙可笑,当即就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把那个搬弄是非、又无真才实学的秀才勾画得维妙维肖 ,想嘲弄人的人反被嘲弄,使他狼狈不堪,无言以对。
143 唐伯虎的故事
唐寅,字伯虎,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有一天,唐伯虎到郊外散步,看到几个农夫正在车水灌田。只见水车旋转,浪花飞溅,笑语声声。他手拿扇子兴致勃勃地走上前去。有个农夫认得他是唐伯虎,便笑着说:“解元公,你是有名的才子,我出个对子,你能对得上吗?”唐伯虎说:“愿意请教 。”农夫边车水边说: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伯虎摇着手中的扇子笑着说: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农夫听了,哈哈大笑。
144 一月成林
查国桢是我军一个很出色的领导人,曾经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出身于大别山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家里很穷苦,但查国桢从小就聪明好学,从9岁起,就随着父亲读一些诗书。有一年春节,由于查家生活困难,直到大年三十,他的父亲还在为债务四处奔波,全家过年只借了一袋谷子。父亲看着眼前的情况,心里很难过,几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把小国桢叫到跟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用一句联句问国桢:
泡桐树开白花何日结果
国桢一听,父亲的话里带着那么伤感的情绪。他想,泡桐树是总不会结果的,父亲这样烦恼的是,难道一辈子都这样穷下去吗?于是,他马上对出下联,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曲竹根抱直笋一月成林
竹子长得是非常快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心中的忧愁减了几分 。想了想,也确实有理,老一辈人当了一辈子“曲竹根”,挺不起生活的腰杆,难道下辈人就不能像“直笋”一样破土而出,繁茂地生长成竹林吗?儿子的话,表明了儿子很有志气,他使父亲看到了希望。
145 刘师亮拜师
四川人生性诙谐,语言幽默,民国年间出了个谐联大师刘师亮。 这刘师亮是四川内江椑木镇人,家里开个黄糕铺。他10多岁便在店里打杂,一有空就读书。他听说镇上算卦的王先生有学问,就去拜师。王先生说 :“我出个对子,三天之内对上了,我就收你做徒弟,对不上,一年以后再说。”镇上的店铺和住家是合而为一的,前后两个门都临街,俗称穿心店,是四川民居的特点之一。王先生以此为题,出了上联:
两头是路穿心店
刘师亮一连两天都没对上 。第三天 ,他凝视窗外滚滚沱江,又看看自家矮小的阁楼,忽然心里一亮,兴奋地跑到王先生家,说:“我对上了 。”接着,说出下联:
三面临江吊脚楼
这“吊脚楼”也是临江民居的特色。从此,刘师亮每日都与王先生一起学习,老师认真教,徒弟用心学,刘师亮学业进
步很快。
146 声讨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时,有人作对联抗议他的窃国: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余游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从字面上看,上联“園”字从囗从袁,“國”字从囗从或,要求把“袁”从囗中拖出,加入“ 或 ”,还我“國 ”:下联 “道”字从辶从首 ,“途”字从辶从余 ,“余”字游于“道”上,就把“首”字挤走了,变成了“途”。从意义上看,要求有人进入园中把卖国贼袁世凯拖出来,还我国家;窃国大盗当权我忧心如焚,游于道上,不堪回首,问祖国的前途命运如何。
这副对联运用析字法,语意双关,构思是极为巧妙的,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147 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1912 年 ,中华民国成立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叫总统。人们称惯了皇上,改叫总统,觉得挺新鲜。文学家王闿运做了一副对联: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对联中嵌进了“民国总统”四个字,是游戏之作,并没有更多的意义。后来,北洋政府各派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几个总统走马换将,曹锟又收买国会,贿选总统,爆出一大丑闻。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只是在王闿运那副对联后面又加了几个字:
民犹此也,国犹此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把再把所嵌的字挑出来,就变成“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了。这种讽刺力量多么强烈啊!
148 水中的倒影
民国初年,湖北松滋黄岭有一位姓朱的教书先生,喜欢吟诗作对,他的学生也都很机敏。有一次,他带学生外出春游,来到泗水河边。绿树倒映水中,花香衬着鸟语,令人心旷神怡。朱先生一时兴起,出了一联:
树映泗潭,鱼跃枝头鸟宿水
说了一副倒影,从泗水里看见了树,又看见树上的鸟,河里的鱼游过水中树影的枝头。多美妙呀!有个叫罗超的学生,也按着老师的思路,对了下句:
浪吞山影,龙腾峰顶虎居渊
如果说,上联是亲眼所见,下联则是随意联想,其中的龙与虎,是从前面的浪与山引申想象出来的。听见学生对出这么好的下联,当老师的,有谁不感到欣慰呢?
149 还是对联管用
民国初年,湖北松滋杨林市有位绅士文清斋,开了个同乐茶园。 茶园的生意很兴隆,除了一批固定的茶客,每天还都来了些白喝茶的人。这些白喝的,一大早就来到茶园门口,等熟人一到,就尾随进来 ,还厚着脸皮招呼 :“这边来!堂倌,泡茶!”待到喝足久坐之后,他们又喊了 :“汇茶钱!”交钱时,同桌茶客争着来付,白喝的只是嘴里喊 :“我开,我开!”就是不掏腰包。虽说不白喝茶馆的,可久而久之,那些真付钱的茶客就很少来光顾了,茶馆生意必然受损失。因此,管账的、跑堂的对白喝的人,十分讨厌,又没有办法。这天,唱“莲花落”的艺人“千百转”来喝茶,堂倌把那些白喝者的丑相说了,请他想个主意。“千百转”说声:“看我的 。”过了两天 ,“千百转 ”送来一副对联 。管账的看了很满意,让人刻出来,挂在柱子上:
真心请客,就该一五一五
假意为情,何必我开我开
打这以后,白喝的就逐渐少了,老茶客又来光顾了。茶馆的人十分开心地说:“还是对联有效!”
150 “状元桥”趣事
清朝 ,江西大廋有个戴衢亭,自幼勤奋好学,很有才华。只因县官有眼无珠,他虽然参加了数十次考试,一直考到三十方尽,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一年又逢县考,戴衢亨仍是榜上无名。众童生出于义愤损助他买了个秀才,才使他取得了乡试的资格。在八十天时间里,他从乡试到京试,从京试到殿试,连中三元,皇帝亲自召见,钦点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戴衢亨有感于自己赴考的不平道路,警告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员,在家乡的一座祠堂上题写了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戴衢亨中了状元,影响很大。那个县官自知失职有罪,暗中挂印逃走了。后来 ,人们在南昌为戴衢亨造了一座“状元桥”。
151 巧联讽慈禧太后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战刚刚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时,正逢慈禧太后庆祝六十整寿,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副对联,上联火热,下联冰冷,一褒一贬,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光绪三十年夏历十月,慈禧太后大肆庆祝其七十岁生日,章太炎曾撰写了这样一副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这副对联,巧妙地在上联和下联中,把“一人有庆,万寿无疆”颠倒用之产生讽刺效果,真是妙绝。慈禧执政的四十年中,对外屈辱投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内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农民革命运动,罪恶累累,罄竹难书。可是,她竟被称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尊号达十六字之多。因此,她死后人们又写对联嘲讽说: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这些对联 ,是投枪,是匕首,击中了这位封建女皇的要害。特别是章太炎的对联,用犀利的嘲讽,巧妙的对比,对那拉氏的罪恶统治史,揭露得痛快淋漓。
152 是何革命精神
1928年,冯玉祥到南京,各机关举行联合招待会欢迎他。欢迎会定在下午三时举行,冯玉祥准时来到会常这时,只见桌子上摆满了丰盛茶点,来人却寥寥无几。冯玉祥想到:办事不守时,是中国人的老毛病,真是难改呀!过了许久,开会的人才陆续来到,等开会时,已经四点了,晚了一个小时。主席致欢迎词以后,请冯玉祥讲话。冯玉祥说,刚才我坐等开会时,即兴编了一副对联,现在念给大家听。说完念道:
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不知民间疾苦
三点钟开会,四点钟来人,是何革命精神
对联一念完,下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连大气都不敢出,以为下边要接着训斥一通呢!谁知冯玉祥说,我演讲已毕,另有公务,不再奉陪了。说完,驱车扬长而去。
153 春联骂恶商
在刘师亮的家乡,有一个富商李老板,这个人表面上很慈善,实际上却无恶不作,用很狡诈的手段盘剥穷人,当地的老百姓都恨透了他。有一年大年除夕,李老板让人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色即是空空是色
人不恕我我恕人
李刘两家是斜对门住着,自然这对联让年幼的刘师亮看到了。他轻蔑地一笑,便回家写了一副形式相同的对联,贴在自己家黄糕铺的门上:
命即是钱钱是命
人不害我我害人
李老板见了,觉得这是在影射他,便生气地带着一大帮打手来到刘家寻衅闹事。刘师亮看这阵势,一点儿也不害怕。他说:“李老板,我家门上贴的对联,你怎么还管?我们穷人家做的是小本生意,卖不到钱 ,就要饿肚子,所以是'命即是钱钱是命,还有,有时我哥做的糕不干净,有人说吃了拉肚子,这不是'人不害我我害人’吗?”围在一边的人们觉得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立刻响应,李老板觉得没有什么道理在自己这儿,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154 拿壶酒来
从前,广州忠爱路(今中山四路)有座茶楼。店老板是个很通文墨的前清秀才。为了招徕顾客,他想了两个主意。一个是给茶楼起个好名字“妙奇香”。一见这名字,人们就会觉得茶香奇妙,口舌生津,便要登楼一饮为快。另一个是在楼上茶座对面,贴一句上联,征求顾客续对。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上联挂出以后,文人雅士们争相来此地饮茶、续对,可是他们挖空心思,也没有人能对上。茶楼生意挺红火,就是下联没有着落。说话间,两个月过去了。有个乡下人,进城来想混口饭吃 。此人原是个教书先生 。这行业,虽是劳心者,也苦不堪言 。他便改行做体力活 ,种瓜点豆,卖点鲜菜,也总是不顺心。这天,也走到茶楼这儿解解闷儿。听人说,有个对子两个月了都对不上来,他好奇地一看 ,笑道:“我还以为是绝对呢!这有何难。”说罢,坐了下来,也不管店小二和周围食客的白眼,让店小二“拿壶酒来”,又要了四个菜,自斟自饮三杯,命小二纸墨侍候。只见他挥笔对出: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155 残疾学生有志
30 年代的时候,北平(现北京)燕京大学学生宿舍,曾贴出过轰动一时的对联。这个宿舍住着两个学生:一个是翁独健,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不方便。他是福建人,原名翁贤华,大概就是因为腿的毛病,才改名为“独健”的。另一个是洪煨莲,右眼残疾(独眼)。有一次,洪煨莲在宿舍门口贴了个上联:
只眼观天下
翁独健便在门口贴了下联:
独脚跃龙门
他们虽然身有残疾 ,但功课都很好 ,后来都留校当了教授。
156 孙行者
1931 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试题是陈寅恪教授出的。他认为对对子最能考察出学生知识的多少、掌握语言文字的水平的高低,于是,列了“对对子”一项,原题只有三个字:
孙行者
要求学生对一个人名,注意词语虚实的对仗和平仄关系。学生们一看大吃一惊。他们都是新式学校毕业的,万没有想到这种题目,于是,只好乱对一通,有的把《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搬了出来:“猪八戒”、“唐三藏”……,有的一气之下写个“王八蛋”。当然。他们的这一题得了零分。后来成为语言学家的周祖谟先生,当时是一个考生,他对的是“胡适之”,得了满分。因为胡与孙都是姓氏,适与行都是动词,之与者都是虚词。陈教授的答案是“祖冲之 ”,以祖对孙,是人的亲属称呼,以冲对行,都是动作,以之对者,也是虚词。此外,据说还有对“王献之”、“韩退之”的,也得了高分。
157 巧揭贪官相
清乾隆年间 ,有个叫吴省钦的人 ,做直隶学政,贪婪成性,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一年乡试,朝廷派他为主考官。他在考试中贪污受贿,揭榜之日,凡能送厚礼的权门豪贵子
弟,多名列榜首,一般贫夫寒士子弟皆名落孙山,因此,大伙怨声载道,有人愤然在试场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
大口吞天
这副妙联 ,不仅对仗工整 ,而且构思奇妙,巧把“吴省钦”三字折开,分析成句,如少目为省;欠金为钦;口大为吴,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个吴主考声名狼藉。
158 新年大头虫
从前,广东郁南县有个乡长骆吉甫,平时以势欺人,鱼肉百姓,当地人对他恨之入骨。他这人肚子里没有墨水,又附庸风雅,吟个诗、作个对儿,自鸣得意。这年腊月三十,他自己编了副对联,让文书写好贴在乡公所大门上:
阳春有脚
新年大头
恰巧有个私塾先生程江令路过此处。程先生饱读诗书,总不得志,平时还常受骆吉甫的欺侮。他看了对联,心里好笑:阳春有脚,是现成的词儿,不知从哪里抄来的;新年大头,文理不通,词语不对仗,平仄也不合规矩。这叫什么对联呀,还有脸往外贴?接着又想,我何不再添两个字,让他过年“高兴高兴高兴”。回到私塾中,写了两个字,连夜续到乡公所的春联后边。大年初一,人们到乡公所一看:嘿!真带劲儿!一个个捧腹大笑,指指点点。原来,春联变成了:
阳春有脚狗
新年大头虫
受了这一番奚落,骆吉甫这个年可就过得“高兴”极了。
159 好联不敢挂
1940 年 ,著名文学家、画家丰子恺先生从大后方回到杭州,寄寓在西湖招贤寺附近。一天,他在门外远眺,偶有所感,不假思索地吟出一句下联:
门对孤山放鹤亭
上联呢?却想不出来了,只好先放下再说。几天以后,上海开明书店的经理章锡琛来访,得知还缺少上联,便帮他对了一个:
居近岳庙招贤寺
对过之后,章锡琛觉得不妥,两个人又想不出更合适的字词来。章锡琛回到上海,把这副对联交给叶圣陶先生过目。叶先生也熟悉杭州,就把“岳庙”改成“葛岭”,使下联面目一新:
居近葛岭招贤寺
有了一副好对子,又是三个人合作的,本该挂在门口,可丰子恺不敢。为什么呢?他说:“游客看见这对子,误认为这里也是风景点,天天有人到我家参观游览,我可就受不了啦!”
160 数学家的对联
1952 年 ,新中国首次派科学家代表团出国访问,团员都是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钱三强 、茅以升、华罗庚、赵九章……。 在飞机上,闲着没事,华罗庚看看身边的钱三强,触动灵感,给大家出了个对子:
三强韩赵魏
这对子看似容易 ,其实很难。首字是数目字 ,“三强 ”,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名“钱三强”,二是统领下边“韩赵魏”这战国时的三个强国。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学富五车的人物,大家想了半天,都摇头、含笑、摆手,谁也对不上好句子。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家对华罗庚说 :“既然是你出的,还是由你来对。”其实,华罗庚早就有了成句。他看了看大家,一字一字说出下联:
九章勾股弦
“勾股弦”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的内容,即直角三角形斜边(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勾和股)平方的和 。而“九章”又是“赵九章 ”的名字,当时也在座,恰与“三强”相对。对句一出,满座的人都称赞这是绝对,天衣无缝。从此,流传下这段趣闻佳话。
161 改联救少女
1962 年秋天 ,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 ,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 ,扉页上写了一副非常伤感的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还有个横披:“春在哪里?”再翻一页 ,是写于当天的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马上让秘书去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她叫李真真,高考落榜,爱情受挫,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郭老耐心关切地和姑娘谈心,给她讲要热爱生活、正视困难的道理。最后说:“你的对联太消极了,我给你改一改,好不好?”姑娘点了点头。只见郭老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披也改为“春在心中”。姑娘知道为自己改对联的,就是中外著名的郭老,十分激动,把绝命书撕个粉碎,对郭老说:“谢谢你!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162 婚联“奇闻”
“文化大革命”中,有家工厂规定必须举行“集体婚礼”,那时没有工会了,操办的事多由“革命委员会”负责。这天,“革委会”宣传组的几个人商议,“集体婚礼”在礼堂举行 ,有人提议最好贴副对联,大家都说好。铺开红纸,一个书法好的人,写了一句现成的话: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边该写“是前生注定事莫错姻缘 ”,他不敢写了。为什么呢?正在“破四旧 ”,怕人家批判说“宣传迷信”。大家说,咱们另外想个下联。几个人正在琢磨 ,“革委会 ”主任进来了 。此人没有文化 ,全靠“造反派脾气”当的官 。他一看写对联,就不高兴了,说
:“贴对联是不是四旧了?”宣传组的人说 :“这不是四旧,咱们厂门口不还写着'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吗?”主任说:“那就要写革命者的豪言壮语,你们就写这个——”说完往墙上一指。大家一看,是条标语: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个年轻人小声问 :“合适吗?”主任大声说 :“有什么不合适的?小两口结婚,别光顾自己,要想想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兄弟姐妹在水深火热之中呢!”主任走了,大家说 :“就用这个吧 !要不,他再让你写'为有牺牲多壮志’什么的,这婚礼还怎么举行?”
163 中药趣联
从前,张某父子在外地行医,由于医术高明,槽遭当地医霸的刁难,无法谋生,决定回乡。为了把去向告诉病人,临别的前夜,他们在客栈里撰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生地人参;
下联是:附子当归。
横批是:茴香。
对联用了五种中药药名谐音表意。第二天,求医的病人见到客栈门口的对联,“茴香”的谐音,得知医生父子“回乡”了!都为张某父子的遭遇深感不平。
164 半山亭
韩江上游,有个五里村。人们出乡入镇,必须路经一座大山,山两边都有坡,上下坡各行五里。人们有时走到半山腰遇雨无处防。后来,村里一位华侨捐款在半山腰兴建了一座半山亭。这个半山亭落成那天,村民出了一张告示,请人提诗作对,并要求文字虚实对偶,头尾二字相同,上联为“景”,下联为“行”,并说一旦入选奖赏大米五石五斗。有一天,梅县一位文人路过半山亭,他看了看告示,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木炭,在墙上写了一副对子:
景色无边,莫道偷闲贪好景,
行程不远,何妨少息再前行。
他写罢对联,又旁注了几字:“如能录用,价值千金,无须大米。李义豪。”村民和捐款建亭的华侨看到李义豪的妙对以后,非常高兴,立即请人写了挂在亭上。此后,行人至此,寄身半山亭,观览山光水色,欣赏李义豪的妙联佳对,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165 一联救活一酒馆
相传 ,过去江南某城,有家酒馆,因营业不佳,行将倒闭,全家人为此发愁。酒馆主人哭着摘下酒馆招牌。正巧,一位诗人路过,上前打听为啥摘掉招牌。酒家说明原由,诗人笑着说:“我能叫你酒馆兴旺起来!”酒家说:“别开玩笑,你有啥办法?”诗人叫酒家拿来笔墨和红纸,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大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接着又在横批上写了:“东兴酒馆....”四个大字。过往行人见此显眼的对联都停步深思。因为这副对联恰好迎合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有怨无处诉,找谁谁不管,有些人只好借酒浇愁。所以,这家酒馆顿时酒客盈门,兴隆起来。
166 夫妇对句
1985 年 ,著名诗人、杂文家聂绀弩先生卧病在床,他的朋友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看望。这天,吴祖光和黄苗子、郁风夫妇相约同往,到聂家来安慰老人。聂老住处,是在楼房高处,临窗望去,都市风光尽收眼底。郁风在窗前伫立,想到聂老卧床之前可能也这样看楼外的世界,就开玩笑地说聂老——
冷眼对窗看世界
黄苗子见聂老虽然生病,但精神尚好,尤其是还能在病榻上读书写字,听到郁风的话,便脱口说出——
热肠倚枕写文章
吴祖光说 :“你们夫妇两人,一唱一和,跑这儿对对子来了?” 聂老也十分高兴,向大家笑着说:“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于是,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
167 今人对古联
广东郁南县的一些诗词对联行家和爱好者,成立了“连滩诗联社”,社员们定期活动,都觉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一次,诗联社的人还没到齐,人们在闲谈。有人说起清朝的一个绝对——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发生教民反抗主教的事件,知县江某坚持正义,不幸被帝国主义的传教士杀害。这件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爱国青年义愤填膺,纷纷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北京陶然亭(又名江亭)是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北京一位叫江亢虑的人,也牵头为江知县开了个小型追悼会。因为事情多有巧合,有人就写了一个上联:
江氏到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连用四个“江”字,文通义顺。但下联没有,不但他本人没对上,而且登报悬赏,也没收到最佳对句,成了历史上一副绝对。……
这副绝对 ,引起诗联社人的兴趣。大家冥思苦想,终于,老中医邱信之先生即席续上下联:
海公生海口,诰封海瑞海忠臣
大家觉得,这个对句内容相关,都歌颂了爱国精神、正直品格,词义上对仗工整,平仄上也谐调,是一个佳对。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