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操纵企业常见利润?

如何操纵企业常见利润?

[摘要]企业会计报表应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实际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也会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会计分析,并试图给报表的使用者一些恰当、合理的建议。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纵会计分析分类号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1.1
 
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5.2%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2 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1.3
 
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1.4
 
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例如某公司从1995年起对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3%,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966万元。其实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电冰箱,电冰箱的升级换代较快,从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电冰箱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此外该公司1995年销售退回2400万元未在当年入帐,导致销售利润虚增约265万元。以上两项虚增利润之和1231万元,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214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若在1995年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销售退回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的话,公司当年则亏损无疑。
 
同时,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及标准不同。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也不会产生影响。
 
3、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3.1 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292万元,可“庆幸”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工业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
 
3.2投资收益
 
我国投资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当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的所有现金的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以使资本增值。但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铁,1997年进行法人股转让,以每股3.1元价格卖掉1000万股“乐山电力”法人股,使其当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为0.007元3.3关联交易引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实体之间的购销业务。倘若关联交易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而事实上,有些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例如,1997年广电股份1.1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两处:一是土地开发补贴4000万元;二是将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录音器材厂有偿出让给自己的国家股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双商协商收购价9414万元,从而使广电股份获得净收益7960万元。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该项业务虽已经产权交易所鉴证,但未经过资产评估确认价值,并指出此项关联交易对其1997年损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3.4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耀华玻璃在1997年度出现业绩严重滑坡,利润总额仅有143万元。但在利润表中,却出现了高达3434万元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此公司也给予了充分的解释:根据地方财政的有关文件对部分负责科目进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窑之一九机窑停产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问题”,经批准将以前年度“预提的熔窑复置金扣除清理费用的余额1180万元冲销”;二是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财政委托贷款利息就地核销,故将以前年度已计入财务费用的应核销利息进行调整,计1574万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根据公司统一实行的工效挂钩办法,按年终财政部门清算的工资下浮额相应调整下浮工资,调整以前年度累计计提的效益工资计680万元。”
 
3.5 补贴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而实现了扭亏目标。例如,南通机床1997年获得补贴收入108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5.6倍,里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已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内容。
 
4、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1
 
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使用两种方法核算投资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权益法。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2)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3)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2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事实上一些企业却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肆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对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所持股权为7.31%,远未达到当时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被投资单位持有25%以上股权时方能以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因此,对被投资单位持有7.31%的股权并不符合采用权益法的条件,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也未拥有经营控制权。但当年该公司却对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导致当期投资收益增加687万元。1996年其主营业务利润本是巨额亏损,可由于该会计方法变更和其他保留事项虚增的利润,竟然最终变亏为盈。
 
将长期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核算投资收益(即是实际上没有红利所得)。同时,所得税法则是根据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红利及红利多少来征税的。因此,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真是一举两得,生财有度。
 
5、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5.1 存货计价不当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定额成本差异只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5.2 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行利润操纵。
 
5.3 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5.4 非真实销售收入
 
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或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业务等方法,来增加本期利润以达到利润操纵之目的。
 
6、结束语综上所述,既然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操纵利润,因此,对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表的数据,而且要看利润的计算过程;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质量。
 
6.1 分析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从损益表中的一些数据,检验企业获利能力与经营成果。如以主业利润除以主业收入,可得出企业的主业利润率,凡较高的,说明企业的主业有较高创利能力,能抵御经济波动与市场风险,企业的成本费用低,盈利水平高,经营有方;又如,主业利润除以总利润,接近1的,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主体性”。数值远离1的,就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效益。大于1的,说明发生了其它业务、投资收益的亏损或营业外收支不抵。
 
6.2 分析财务指标
 
如取流动资产数除流动负债数得出流动比率,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除以流动负债得出速动比率,可以分析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与变现能力,一般地说,以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1为宜;以净利润分别除以总资产、净资产、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贡献与净产收益率,从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资价值。
 
6.3 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
 
利润操纵是利用了会计应计制的特点,但在较长时间内,有些利润操纵手段将失去效用,如推迟确认费用必然引起下期费用升高;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就会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润降低。因此扩大信息观察的时间范围就能缩小利润操纵的应用空间。
 
6.4 计算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总数其中不良资产为: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这种计算意味着截止报告期末,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全部视为损失,从股东权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净资产额,以判断公司经营业绩的虚实和差异。
 
6.5 结合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也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6.6
 
注意、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通过阅读审计报告,可以了解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如发表非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要引起警惕,关注可能发生的利润操纵。
 
还有法子,观察营业额/应付帐款,营业额/库存,作历史性对比
 
做出来的营业额,第一个指标必然会低于历史平均;
 
公司的运作不畅顺,第二个指标会有很好的指示。
 
其他的RED FLAG分析也不少,请大家补充。
 
若是企业存心要欺骗投资人,那可是防不胜防的.
 
营业额/应收帐款是算虚报或呆帐用的,这个对虚报营业营收成长的企业很有效,因为只要入帐了便算是营业额,在报表上能列利润,收不收得到钱一般投资人不得而知.
 
营业额/库存也是看存货周转的,不过每个产业不一定一样.和历史资料比对能看出端倪,但也不太一定,看中长期是比较准确的.有可能这会正在被料投产,库存值上升,将要反应在下一期的营收上.
 
陶陶说的营业额/应付帐款类似杠杆,大约是算营运的财务风险吧.不过杠杆参数还很多,对各种产业都有比较适用的.就不再一一说了,随便一本财务管理的书都有说到.
 
最近热门的”做帐”方法,如某能源公司用一堆谁也搞不清的子公司相互投资转帐,这玩意没爆开是没人说得清的.只不过,这种方式不算是新招,如果搞得好,公司也能风光一阵;如果景气反转,这牛皮就会跟泡沫一起破.转投资效益和出货给海外子公司都是最常用且最容易骗一般投资人上当的.只见这公司每月业绩蒸蒸日上,诸不知都是”塞货”给海外子公司而不是”出货”,等到出事了才会爆开,或是年度合并报表认列海外子公司亏损时才晃然大悟,但这时炒作者早已盒包满满遁居海外了.
 
不是存心骗人但有骗人之实的也有.记得美国过去某大车厂的故事吧?从Ford挖来的某人大刀阔斧整顿,砍了一堆VP也削了一堆RD预算,结果当季利润大涨,Wall
 
Street一片赞扬.结果呢?这家车厂元气大伤,一直到后来给Merge了也推不出几款新车.RD和Marketing费用为公司的两大投资,再加上人员开销,随便削减哪个都能对当季利润有相当贡献,但对中长期发展就不得而知了.裁员必定上报,但RD和Marketing就不是外部投资人搞得清楚的了.
 
所以呢,如果是要选股票,除了认公司与法人的诚信之外,说真的也没有啥真正有效的好办法.报表是人做出来的,做帐的人总是搞得清人家都看哪些数字,投资人只能自求多福.或者也来个短线进出,倒霉的永远是接到最后一棒又不肯认赔杀出的那些人.
 
有哪个傻冒会自陈是关联交易啊,用个人头顶缸就没事了.
 
罚得重是重,不过有官员为了自保,强烈要求免除死刑便是.光想想那些国企盗卖国有财产的就不在少数了吧.
 
钱不过户,所以也不怕人头携款潜逃?
 
难怪老外老说只有几家股票敢买。5大会计师出的审计报告可信么?
 
国内的情况不了解,国外的BIG FIRM 出的报告还是相对可信的
 
国内对审计人员的权益保护不够,事务所是僧多粥少谁都不愿失去客户,注册会计师缺乏行业监督与合作,加上国内本身会计制度漏洞太多,才会出现楼主文章里说的一些手段,其中很多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行的,因为手段太低劣了,比如说利用递延资产,或是混淆成本法,权益法计算投资,或是改变折旧方法等等。这很容易被查出来,也很少有大公司的审计人员敢出UNQALIFICATION
 
的报告,除非拿到足够养老的钱。
 
个人感觉,在西方比较常见的调控利润的手段是存货,利用会计期间的CUT OFF,调整 COST OF SALE
 
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另外比较常见的还有利用资产的REVALUATION,负债的PROVISION,及RELATED
 
PARTY,这些都是比较隐蔽的手段,审计师即使没能查出来也是正常的,不会遭到CLAIM。 如同四月兄所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 KNOWLEDGE
 
CONFINED TO MANAGEMENT,不过合格的会计师会通过PROFESSIONAL JUDGEMENT将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会计做帐的手法本来就很多,就像管理会计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
 
学过管理会计的,开宗明义就说明财务报表之可尽信,因为那里面有着不少的其它因素考量,特别是Public
 
Offering的公司,因为要缴成绩单给投资人看.不同产业也有不同的做法,是因为各有各的入帐与折旧方式,以及不为外人知的产业特性.
 
虚报营业额是扩大帐面利益,这个前面说过可以透过许多方式达到.相对的企业也会主动做一些调整各期利润分配的动作,也就是保留一些当期利润留到下一期才显现在报表上.这些动作和节税一样,说起来也不是不合法,只是外人会搞不清楚,即使是在同一间公司里也只有上头几个人会知道.至于怎么做,就看产业特性上投资人喜欢哪一种数字.喜欢看到公司业绩成长的,就多做些营业额;喜欢看到高的利润率的,就把毛利拉高.风兄说的存货成本调整是属于这一类,不过还有节税的功能.Revaluation是查得出来的,因为这是要揭露的东西,只不过只知道评价的结果而不是方法,合不合理还很难说,好用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企业主动发动的,也就是资产的帐面成本低于市价甚多时(比如说厂房设在San
 
Jose,地价在网络热时升了几倍),这时企业可以做固定资产的Revaluation,提高公司价值,并反映在银行的Credit
 
Line以及股价上.当然当地价回跌时,这些企业一个个都成了哑巴假装不知道,没人会主动再做Revaluation,除非是被迫或是另有目的,比如说提高Return
 
per Asset.
 
其实这些还不算是最有问题的.真的会引起不良后果的,还是公司领导作帐作到自己口袋里去,也就是一般说的利益输送.这种事其实是很难防止的.比如说,老板另外开加顾问公司,和原公司签个高额的顾问合同,这种方式会计师根本就抓不到.比较恶劣的还有低价出货给自己另外开的公司,把利润留在别处,或是反过来将进货都通过自己另外开的公司,公司制度上还可以导入”供货商资格审定”之类的东西,把其它正规的厂商挡在门外.这种事会因为领导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而将企业导入不良循环.也就是Public
 
Offering公司的领导或许只有占公司股权的几个点,但是做为白手套的套利公司却都是他自己的.诚信问题也会在这里发生差异.国外的专业CEO搞这套会让自己身败明裂,但国内的大企业内神通外鬼的作法却是常常听到,而且手法粗糙.
 
用经济的术语说,企业对投资人原本就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
 
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无法避免的存在,要财报完全透明且容易了解是不可能的(会计的复杂性也是一个Barrier,一般投资人是搞不清楚的).只能要求相对上较好较真实的结论.Corporate
 
Governance以前就有,金融风暴及Enron案后被常拿出来提.效果有多好不敢说,只能说大家也在想办法,起码让人做起弊来不要太容易.
 
实务上,节税和自利是一体之两面,只是目的和流向不同.
 
风兄说得有道理,俺之所以问起国内的五大是因为听说他们
 
人手不足,经验很浅,便对着他们的审计报告也有些疑虑。国内的事情难懂,要向专家们请教了。
 
希望风兄多来这说说较为完善的环境下的运作,国内的河友们能有所启发也是好事一桩。
 
常来经济版看高手们论剑自己获益良多,国内事情的确不摸门,
 
在国外时间越长,越有顾虑,明年估计要回国了,希望能到BIG FIRM 做,不过很怀疑自己是否能适应国内工作环境。
 
俺也是,觉得国内水深,还有这边舒服;不过桩子说什么样的人
 
在国内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对风兄有些打气作用。
 
人头者,连当人头的人也不知被用了才是高明.
 
五大会计师的报告自然相对可信,只不过会计师也是人,美国某知名能源公司的会计师难道小了?
 
商场上没有啥绝对可信的东西,也不会有完全没风险的投资.
 
身份证遗失不可轻忽,加上一点内神通外鬼的中国传统…
 
其实大部份的人头都还是认识的人为主,有些是公司盗用离职员工的身份证开户没跟当事人说,找黑户摆明是存心不良.不过身份证遗失真的很恐布,我一个朋友的同事丢了身份证,当天报案,结果一个月后陆续发现被拿去各大银行办卡,专做大额洗钱用,公安找上门来.害他经常被银行找去问话.无独有偶的,他去被问话时,发现同案被传的还有十来个人.都是莫明其妙有大额金钱从他名下的户头转来转去.还好相同情况的人多,看得出来是无辜的,不然这种查逃税洗钱牵连到的多半也得丢了半条命.
 
陶陶老是问些不该公开说的东西…不过呢,如果碰上贼头贼脑的老总收身份证时可得留意了.说真的,公司要弄复印件容易之极,上工时就有一份了,只要串通好开个帐户,根本就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