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核心是什么?
人格的核心是自信
关键词: 自信
小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它们站到一个坛子沿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里面。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壁太滑。几经尝试,没有结果。青蛙A边游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四肢越来越划不动了。
而青蛙B呢?它想,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可是,还是继续游游看吧,也许会找到办法。四肢虽然很累了,可它还是坚持游着。边游边想,只要还有力气,不管怎样,我都要游下去。就在它几乎划不动了的时候,后腿碰到了坚实的固体。原来,黄油在它的不停搅动下凝固了。后来,青蛙B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自信的人
小青蛙的故事是我多年前看的,总不能忘怀。我喜欢青蛙B,因为在它身上散发着自信的魅力。很多时候,我遇到困难,失去信心,几乎绝望地要放弃,一想到它,我总能轻松地笑出来,并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如果你不坐以待毙,结果常常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自信的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了解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弱点,有或重或轻的自卑心理。在面临困难和险境时,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赖并能给人以希望的。即使他们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至少也总是带给你信心和希望。与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难只是生活中一次不同的体验而非大祸临头。
什么样的人有自信
所谓人格,指的是人的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听起来有点高深,实际上,稳定性的含义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的同样的、常规的状态。比如,有人不管在顺境和逆境,都能保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而有人即使一帆风顺,也总是自怨自艾。
很多人对自己的自卑心理深怀遗憾,并羞于示人。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不自信是必然的。人出生时,比任何其他生物物种都要孱弱。除了能哭并四肢乱动外,婴儿几乎什么都不会,甚至有的婴儿连吸吮母乳都不会,完全要依赖别人才能活下来,所以他完全是不自信的,没有谁能逃脱这个规律。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又是在不断积累着自信的。一个小小的婴孩,学会了爬行,学会了站立,学会了奔跑,学会了说话。每一次成功,都给他带来一点自信。所以,每个人的身上都混合着自卑与自信。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那些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没有弱点的人。其实,他们也同你我一样,有很多不如人的方面,只是他们了解自己的局限并能坦然接受它。自信的人,认识自己的局限,并接受自己的局限;了解自己的所长,并发挥自己的所长。不去做力所不及的事,但要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这才是充满自信魅力的人。
自信的人,并不是处处比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他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功能,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而且在自信的心态下,他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出来。这样的人自我认识接近客观,又怀有积极情绪,人的整体状态会得到最佳组合。
而自卑的人处处要和别人比较,但总觉得比不上别人。自信的人,把眼光放在已有的进步上;而自卑的人,时时把焦点聚在自己的缺陷上。自信的人总是对做什么充满期待和希望,不自信的人总认为做什么都没有用。
那么,自信的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断鼓励,并学会自我接纳。不自信的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在每天的生活中,得到了太多的否定和责备。生活中,怎么对待不自信的别人或自己呢?给自卑的人以成功的机会,给自卑的人每个微小的进步以鼓励和真诚的祝福。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只要做些什么,就会有所不同。
小青蛙的故事的另一个结尾
小青蛙的故事有另一个结尾。两只青蛙还没有等到黄油变成固体,就累死在坛子里了。两个哲学家为此而争论。甲说:“看,自信有什么用,一样是死亡的结局。”乙说:“的确,它们都死了。但是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青蛙A是悲哀而绝望的,而青蛙B,则是充实的,至少是不悲哀的,不绝望的,因为它没有时间去悲哀和绝望。”
每个人的结局难道不都是一样的吗?那么,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过程的不同。
我最喜欢的结尾
青蛙A疲惫地划动着四肢,青蛙B还在奋力地游。它想虽然现在情况很糟糕,但我还要做些什么。它游到了A的旁边,发现A四肢的动作缓慢而机械,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它对A说:“我们两个排成队,我在前边,你在后边,动作一致。然后我们互换位置,这样就能节省很多体力。”A在它后边,按照它的方式游,果然轻松了许多。
B边游边继续说话,虽然有些费力:“我从来没有在油里游过,今天算是知道了其中的滋味,这倒是健美的一个好方法。如果每天在里面游一刻钟,我们就能成为最健美的青蛙。”说着说着,便唱起它最喜欢的“呱呱”歌。A虽然很累,但听到这熟悉的歌,不由得忘记了疲劳,一同唱起来了。
农妇循着歌声发现了它们,轻轻地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送它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