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理论的详细介绍

中国象棋理论的详细介绍

中国象棋理论学习《下棋的思维》
 
下棋是智力的角逐,气度的较量,决战于转折之间,胜负于一念之差,其可开阔心胸,启迪智慧。
 
下面我谈一下下棋的思维的过程,给真正的棋迷。
 
1,当对方走子后,你要先分析对方的走子意图是什么。
 
2,该你走了,你要先分析自己有几种走法,棋是千变万化的,你要用“旁通思维“的,发散思维,伸展触觉,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寻求对策。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许多妙手往往隐藏在认为简单和认为不可能的着法之后的。“吴清源是从认为可能的走法算起的,而木谷实是从认为不可能的走法算起的。
 
3,初步确定自己的走法后,就要用“直达思维“,对方有多种应法,认为不可能的也要大略看一下,可防止漏算。认为对方可能走出的应着,要先算简单的后算复杂的,这样可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4,要走一步看一步,切忌连走。因为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往往前几步已计算过的变化,会使你迷在其中,从而产生错误。要在走子前多注意双方还有没有未算到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非必要时不要算得太深。把更多的精力运用到“旁通思维“上去。一个外国的心理学家曾形象的比喻:“直达思维好比设法将一个孔眼钻得更深,旁通思维则力求尽可能地多钻孔眼。“这种多钻孔眼的策略,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在对弈中运用,常能收到新颖独特,出人意料的效果,奇思妙想由此产生。 以上谈了那么多的妙手产生的办法,突然想起了李昌镐的一句话又让我心寒。“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 庄生晓梦谈了那么多都白谈了,真是没办法的事啊! 国际象棋棋艺心理学《怎样减少错着》,论述很详尽,读后收获很多。
 
《怎样减少错着》 朱卫庆下棋能否不走错着呢?乍一想,似乎可以:象棋的棋子和棋盘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运用必须遵守的棋规,对各种变化逐一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佳着法,不就能摈弃错着了么?但这是不可能。同一局面中,往往有几种同等价值的续着可供选择,而这些续着所将导致的各种演变实在不是能够一目了然的。因此,绝对完美无缺的棋局,不是人类能力所可以企及的。人容易犯错误,但继续犯错误的是傻瓜。棋局如人生,对犯错误的人来说,更重要的应是去剖析错误,以争取将来少犯错误。错着的类型是各种各样的。所谓“低级昏着”,对于初学者而言,是由于基础知识缺乏或掌握不熟练,但有时那些身经百战的棋坛老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相比之下,要解决那类与棋手知识无直接关系的“漏着”就困难得多。(通常的解释是“精神烦躁”“太紧张”等等)这种解释毕竟过于“空泛”。应该从某些具体的心理因素,去发现导致错着的催化剂。人们常把出现漏着归咎于时间恐慌。确实,时间恐慌是错着导致产生的一片“沃土”,但即使时间非常充裕,这类错着也常发生!思维、注意、记忆及其他心理因素其实都可能导致错着出现。这就涉及到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的联系和分别。注意分配主要负责思考和范围,而注意转移则是思考的动态表现。前世界冠军阿廖欣写道:“棋手在审视全局时应努力做到的,不是将每一个格子或每一棋子的细节都看清楚,而是应竭力对某一种着法或某部分局面进行思考”这才是注意分配的得点所在。对局局面和子力是有主次之分的,注意分配更显重要,这个问题也是棋战中的“老大难”之一。即使在最富有经验的棋手中,处理这一问题也常显得力从心而顾此失彼。而现代棋战以变化复杂、战区广阔为特点,如不具备高度的注意分配能力与多线作战能力,是无法成为一名好棋手的。进行“自我批判”式训练,是提高注意力品质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在对局中,我们应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妨从对手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将有助于我们调整计划,修正因片面、因疏忽大意而出现的各种错误。“车轮战”表演对提高注意力的广度和灵动性也很有帮助,因为棋手需对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局面变化迅速作出分析和判断。还要强调的是,注意分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棋战训练,还有赖于棋手个性的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多才多艺、高度的文化修养,在任何领域里都会有利于人的成长,而对棋弈更是如此。在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棋手若在对局时走错一着棋,心情常会感到压抑,致使过失接踵而来,形成连锁反应。其实,棋手出现第一次失误时,只要有勇气去面对错误,往往不是致命的,但有时人们偏偏缺乏这种认识。如果缺乏棋手心理的主要品质之一:意志力和思维的客观性,走出草率之着后,就很难果断地将马笼头猛然收注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致使对局终以悲剧告终。在棋战中,必须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不能困为发生错误而信心动摇;只要尚有一线生机,就不应放弃努力。有时候,与细致的局面或谈判分析相比,从对棋手行为和习惯的观察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他失败的原因所在。这些看似“无关大局”的因素有时却有重要影响,或会帮助棋手拓宽思路,或会使棋手产生疲劳、诱发紧张情绪。棋手在比赛时是否应该始终不离赛桌,这是行家们长期争论不休一个问题。其实,棋手的气质、注意力及其他心理品质各不相同,不能强示一致。且先比较一下己方行棋和轮到对方行棋时有何不同。棋手在思考续着时,势必努力集中注意、思维、意志和情感活动也因此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当等待对手应着、犹其是当己方并无时间恐慌、且有多种可行续着时,他的思维状态便与先前完全不同了,处于相对消极状态,仅是揣测对手的续着,其情形有如在生活中面临未知的因素,有烦躁不安之感,而等待的时间越久,疲劳程度也会越深。有鉴于此,在轮到对手走棋时,稍事休息不无好处,以使绷紧的神经得以松弛。除非是在面临时间恐慌之际,或是局面突变等等。棋手思维效率的高峰期通常只能维持3小时左右,此后就会越来越疲劳。当然,棋手的年龄及身体状况的差异也不能忽视。每一位有比赛经验的棋手都知道什么时候是自己的“困难时期”,并预作提防。在此,自制力和准备估价局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些品质,使棋手具有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地避免失误,搏取机会。棋弈心理学--注意力(摘)
 
林峰 朱卫庆 编译
 
在象棋心理学中,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热门话题,对此进行认真探讨,将给棋手的心理准备方法和棋弈教学提供有用的帮助。
 
棋枰形势风云变幻,棋手必须对各种可能变化(包括细节)掂量轻重,权衡得失,这无疑有助于注意力的提高。而高度注意力,乃是棋弈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
 
不少象棋学校的教学经验已经证实:棋弈是与“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这类思维缺陷抗争的有效手段。棋手素有注意力特别发达之美誉,因为,“一个胜局,由于精神松懈或片刻的疏忽(哪怕只有一秒钟),就会变败局。”但比赛中,这类失误仍频频出现,根据参赛棋手的实际水平,这是不该发生的,而仅归咎于疏忽、时间恐慌或疲劳,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其实,失败产生的原因在于棋手注意力的特性。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注意力---
 
什么是注意力?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注意力”指大脑活动集中于某项特定事物上。
 
由于注意总是集中在某个特定方位上,人们便会不知不觉地将周围的事物排除在注意的范围之外。当棋手完全沉浸在局面中时,他对周围的一切会毫不在意。而且棋手有时对左翼采取行动时,会把右翼撇在一边,一点也
 
没有注意到棋盘的另一边。这便是注意力的选择特性:在众多的事物中,注意力只选本人当时认为最重要最令其兴奋的少数对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用的重要结论:棋手不能同时对整个棋局以及所有子力予以同样高度的注意。棋手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将它投向最关键的地方,然后再逐步照顾其他方面。统筹全局和对局面的评价,是通过对交战形势分段转移注意力才逐渐形成的。
 
应予强调的是,注意力作为一项基本心理素质,还有助于对事物的认识。从观察对手走棋到制定自己的行动对策这一方程中,只用集中注意力,才可能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方意图,回忆对比曾见过的类似局面,权衡利弊,得得出结论。除此以外,注意力与情感、意志之间也有密切联系。人类正是通过情感和对周围现实作出反应的。情感体验对棋手注意力的涨落有很大影响。让我们看棋手处于消极情感状态时的---
 
1、对比赛环境不熟悉
 
尤其是缺乏大赛经验的棋手参加重大比赛时,常会产生一种不安宁的感觉,那些与比赛无关的因素强烈地刺激大脑,使他们思想难以集中。初次参赛者往往要经过若干轮次才能适应。
 
2、当棋局结果将影响名次或等级分升降时
 
每一位参赛者通常都有一个特定目标。有的人想争取得到某个等级,有的人则想争取出线等等。这就出现了某一局必须要赢的情形。这样的关键时刻也会引起消极情绪反应,许多棋手因此兴奋过度,导致神经系统活动紊乱、思维效率低下,在棋盘上即表现出“搏命棋”,未经周密计划便大举进攻,结果往往很快就自取灭亡。
 
3、克星
 
两名棋手实力相当,可两者相遇时,其中一位总是胜多负少。这并未反映出两人的真正差距,只能从心理方面来解释。在输给对手两次后,棋手会不快,甚至以为自己是遇到了克星。这种心理会严重损害棋手意志和注意力而造成恶性循环:越认为“克星”可怕,也越易败在“克星”手下。
 
4、对手举止
 
对局是双方意志、个性和智慧的较量。人们今已认识到:棋手不仅应熟悉棋弈知识,还必须了解对手的性格心理特征。从实际接触中观察对手的行为方式。有时更胜于从对局资料中对他的了解。对局中双方的心理搏斗在举止上(例如面部表情、姿态动作)也会反映出来,其影响不可低估。棋手神自若,面带微笑,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对方情绪的稳定性,使他对自己的计划产生动尧怀疑、乃至思维散乱,这类例子在大赛中是很多的。
 
因此,在棋战中应考虑到对手的个性因素并予以正确估计。设法在心理上抵御对手施加的影响。并用对手的心理特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能力正是棋手具有坚强个性的意志的重要体现。了解并改善你的注意力(摘)
 
编译:林峰朱卫庆
 
注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具有两重性。通过棋局分析,赛况观察及实验手段,对棋弈中注意力的具体特性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发现了注意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型弱点;其中特别留意观察注意力失误时的具体细节,因为对这类失误的预防,在实战中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
 
注意力的转移
 
就像在其他创造性活动中那样,棋战时的注意力并不是固定于一个对象永远不变的,而是与棋局不断变化的形势订联系。对局面进行评价或寻求着法的每一次努力,都要求我们重新布置的可能性以及新局面的形势认真审视。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不仅应及时将注意力从一个局面转移到另一个局面,同时还应能对每个局面给以必要的注意集中,以确定下一步着法。如果注意的稳定性和活动性不能很好统一,应付导致错误。
 
在对一级棋手的测试中发现:子力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一个子的“阵亡”结果,往往未被及时清晰地印入棋手脑中,致使注意的转移出现困难,思路依然停留在已不存在的局面上,结果导致变着计算与局面估计的失误。这个缺点是棋手的主要大敌。尤其当局面上出现多种战术可能性时,它会干扰棋手对局局变化的准确分析,这在实战中是相当普遍的。
 
当然,棋手的性格、疲劳程度、时限恐慌及其当前的积分排名等等,也是可能导致注意错误的因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那些需要扩大注意转移范围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教条主义者失误的比率更高,他们认为凡棋书上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注意力去观察局面。
 
棋手和教练,应该知道如何与注意转移错误抗争,培养良好的注意转移能力。有一咱较好的练习方法是:选取一个形势复杂对攻激烈的局面,花半个小时进行分析,但不移动棋子,然后记下答案,再与该局面的已有评注作比较。如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能力和战术眼光都会有所提高。
 
使用这一方法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计算时间受限制,并且不允许在思考时移动棋子。这样,计算起来就更难,更需要细致。在分析时,不能忽视其中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经过多次这亲的练习后,棋手的注意能力会得到 显著提高。
 
另一种可行的练习方法是:在阅读棋类读物时,不借助棋具而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其时,棋手交在主观模拟中不断地对新旧局面进行 比较,寻求正变,纠正错误。若没有较好的注意集中和转移能力,是无法进行这种分析的。
 
简单地谈一谈排局的作用,尤其是排局对促进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影响。尽管许多排局与实战残局、中局的典型局面差异很大,但它们对棋手仍可有些用处。其中一个可能的收获,就是藉此促进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在分析对局时,我们的思路受到对局过程及已知战略原则的重大影响,但在拆解“怪异的”排局时,往往就不能借助现成的方式,而必须寻求全新的甚至有时是自相矛盾的解决方案。与实战局面不同,局子力间的有机联系并不能一望而知,而必须完全依靠棋手智慧去建立起来。这时,有无迅速有效的注意转移能力就至为关键。所以,排局研究对实战棋手进修棋艺是有益的。
 
此外,还可通过适量的5分钟快棋来改善注意转移能力。快棋中局面变化迅速,显然更需要及时调整注意方向。对于比赛中不善掌握思考时间的棋手,这尤其适用。自然,过分沉溺于快棋方式,会导致在正式比赛时思想松懈随手出棋。究竟怎样安排才算合理呢?这应由棋手根据自己的情
 
棋弈心理学 (摘)
 
林峰朱卫应编译
 
注意的分配
 
适当的注意分配对棋弈非常重要,但具体应用时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棋局和可能的变化非常复杂,棋手同时又要必须密切注视对手的思路。前世界冠军们指出,棋手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把握住子力间所有复杂的内在联系,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将棋盘上的某一部分,一组子力,一个特定的变着或计划区分开来,作为思考的主要内容。棋手对有些棋子是不予注意的。在25至30个棋子内,只对3至6个进行计算。因此,棋手必须善于缩小注意面,有意识地将棋局各部分划分为主要和次要的。
 
由于在棋战中,往往需要同时对不止一个的对象予以研究,国为棋手的注意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良好的注意转移能力,而合理地进行注意转移,不仅能努力集中思想对重要的局面变化认真思考,还能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重要对象。现代棋战的特征是局面有巨大的动态性,作战区域广大。棋手如果不能将注意力适当地分配到所有参战的子力上,便会“顾此失彼”,遭到对方的突然反扑。当棋手执拗于某一着法、尤其当事关直接进攻或防御时更易出现此类失误。
 
注意分配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疲倦和情绪过于亢奋。对人性的这个弱点,必须时刻注意提防。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棋手的注意分配品质呢?
 
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思考方式来加强训练。在棋战中,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局面,从而获得新的观点。还可以从自己的计划中跳出来,站在对方的地位上想想他这时会怎么办?这种大转换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增强己方计划的安全性,减免因粗心、片面所出现的错误。这是扩大棋手注意范围的有效手段。(快棋训练可有助于克服注意范围过小的缺陷。快棋不允许棋手作过细的考虑,相反,它要求棋手不断调整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发现事关大局的新问题。)
 
如下方法也具成效:请一些一级棋手与候补大师看一个复杂局面,必须在20秒内完成局面分析,然后移走棋具,要求他们复述出局面形势,对左右两翼的主要交战情况进行描述。
 
注意的分散
 
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棋手的思路散布在一些具体的变化的分析上,却将总体战略策划置之一旁。这样局面的重要因素反而不被注意,这很可能影响局面总体的客观准确性并导致时间恐慌。
 
塔尔在评论他与鲍特维尼争夺世界冠军的比赛对局时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许多棋手(特别是年轻棋手)在长达几小时的棋战中,主要精力是对基本变化的计算上,其内容大致为:假如我这样走,他就是那样走,以确保对局面的估价。但富有比赛经验、对棋道研究得更深的棋手,常常不会以这类繁琐的问题来困扰自己,而是根据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指根据局面特点而设定的战略总方针)来策划续着”,在第九局,塔尔由于对具体变化考虑过多,却忽视了局面的重要战略特点而导致失败,“事后我以机枪扫射般的速度在棋盘上向鲍氏显示,他如改走棋他变着,可取得更好的局面。鲍氏只是答道,我的正确方案是,必须兑掉双车。听他回答如此简要,我有此纳闷,直到演示各种变化之后,我才明白鲍氏是完全正确的,只有那样,才不会让我利用残局建立优势。”
 
一个紧凑的棋局从头至尾都应有一个统一的战略安排,而不可能是注意分散的产物。为克服上述缺陷,首先要求棋手毫不含糊地回答“我应做什么(指行动方向)”?而不是“我怎样做它(指操作细节)?”
 
要求棋手找出先走方或后走方的计划方案,是提高他们局面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可惜这种训练法在大部分教科书上都找不到。
 
看一看前世界冠军的棋局,将对棋手有很大帮助:为了实现自己确认的主要目标--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或是一次简单的行动(例如改善某个子的处境),他们始终能以合适的方式调节注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