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把工作当生意来看待?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工作就是生意,人人都是生意伙伴。也就是说,你是老板也好打工的也好,你在职场中的困境、烦恼都是因为你和别人的期望有冲突、不一致,所以,解决冲突的简单办法就是和对方去谈生意,做交易,尽量达成共识而成交,不行的话就说再见,这是职场中的真正规则。
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现任盛大网络总裁唐骏说:我随时可以坦然离职。唐骏的意思是指作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老板之间的关系,就是理性的生意伙伴关系,不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身依附关系。
老板是你的客户,最好的情形是:现在的老板是你最好的客户,现在的企业提供的资源最适合你的施展和发展,但是,现在的老板一定不能是你惟一可以依赖的客户,你必须在业界树立你自己的品牌。供应商与客户之间永远是双向、动态选择的关系,今天划算今天成交,明天不划算就分手,后天又有合适的生意,大家再合作。
期望博弈
期望就是名、利、义,名—— 归属感,组织认同;利—— 成长感,回报增值;义—— 即成就感,自我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困境和所有管理困境都是来自一种东西—— 期望博弈。
一般情况下,名、利、义三种期望呈现从低到高的时间和层次特征。即是说,人首先要满足名—— 找到一份工作,被别人认可的期望,然后才能考虑挣更多的钱,再去追求更好的感觉。不过,这三种期望又总是同时存在,只不过有时名是主导期望,有时利是主导期望,有时义是主导期望。
有很多老板觉得自己的员工越来越没有动力,什么鲶鱼效应、末位淘汰的招儿都使了,整天琢磨如何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干劲,但效果一般。其实,事情很简单,员工可以被挖掘出来的“潜力”,根本上讲,是期望。如果你的员工自己不想做什么,或者想不到自己可能做到什么,你怎么激励都没有用的。
也有老板喜欢给员工画饼,或者说吊胃口,一般情况下开始都有效,过一阵子就没用了。因为,如果总是画饼,不能兑现,或者兑现太慢,员工会失去信心和耐心的。
公司做大之后,都出现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影响效率的问题。一般的解决办法是:
首先,老板强势促进沟通,结果是老板说的次数和做的结果成反比,老板说话越来越厉害也越来越没用。
其次,制度越来越细致。不过,制度越多越官僚,效率损失越多。
最后,用所谓文化让大家主动自觉来做。结果是,有积极性的人会被没积极性的人带坏,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同时,个别擅长搞人际关系的人,就能获得超额资源,使公司效率降低。
建议学学海尔的战略业务单元(SBU),体系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变成生意伙伴关系,用利益来连接大家。我的部门请你的部门配合,对你有利益;你来找我帮忙
4种角色定位
● 角色定位之一:老板是员工的客户
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老板就是你的客户,你把老板只当作客户来对待或者对付,就很到位了。老板提出需求,你按照老板的需求提交工作成果,老板再为此支付报酬。 客户最为重视的,其实不是你对他的态度是否谦恭、亲切,而是你给他带来什么具体、实际的价值,满足了他什么期望。 你希望更高的待遇,就要给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
● 角色定位之二:员工是老板的供应商
企业最终是为市场上的客户提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由员工提供,所以员工是老板的供应商。
● 角色定位之三:竞争者,可能的替代者
老板都会有意识地在企业内部建立动态人才备份机制,让同事包括现在上下级之间进行竞争,让下属感觉有机会替代上级,这不是办公室政治和权谋,是正常的生意行为。你要的是保住你自己的位置和利益,老板要的是更大的公司利益,有冲突很正常。
● 角色定位之四:共赢或者共输的生意盟友
同事关系中,竞争者和盟友的角色共存。有人是对手,有人是盟友。同一个人,可能在这件事上竞争,在那件事上同盟,今天竞争,明天同盟。因为利益。
一个团队,就是一群生意伙伴组成的,其中有供应商、客户,相互形成价值链,有竞争、备份、同盟。所谓团队合作精神,就是你懂得在团队当中扮演适合自己也适合团队目标的角色,不要总想着成为“将军”。没有哪个老板真的喜欢一上来就要做将军的士兵。
(摘自《工作就是生意》,孙虹钢 著,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