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的详细介绍
作者:南泥湾/齐楠木
大学是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场所和主力。美国大学脱胎于欧洲古典大学,历史较长。如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原名为剑桥学院,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古典大学经过吐古纳新,形成现代大学。中国的大学直接建在现代大学的基础上,才百年的历史。
1.现代大学数量和规模
美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在1870-1940年期间逐渐成型,以两个新型大学的建立为标志:1876年建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1892年建立的芝加哥大学。在此之前的哈佛和耶鲁等学院并不是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些学院的目标是培养本地区本教派的牧师及其政治领袖,实行的是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为中心的西方古典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和法国的巴黎高师为代表,常被称为西方大学的英国模式。
随着1870年后美国开始现代转型和高度经济发展,美国老学院的传统人文教育也被看成不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美国教育制度在19世纪末开始重大的转向。不再强调传统的古典文化的人文教育,而是强调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为取向的“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教育,尤其着重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生院,建立专业性的系科、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形成所谓的研究型大学。
美国共有125所研究型大学,在数目上只占全国3600所高等教育机构的3%,培养了全国3/4的博士。不仅如此,研究型大学还授予35%的学士学位和全国科学和工程方面56%的理学学士学位,培养了全国大多数专业人员:医生、律师、商业管理者和工程师。总之,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因此,在美国,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指那些最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等。
中国约有1000所高校,其中610所本科大学,另有科学院系统培养研究生,原来大多为教育型大学,以培养大学生为主。从90年代末期部分逐渐成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人员为主,据武书连统计,2005年我国的研究型大学30所左右,研究教学型大学70所左右,两者之和在100所左右,与211工程大学的100所在数量上大致相同,达到10%。
2.本科教育
1)进度安排
从教学安排上美国和中国的本科生差别不是很大,各自有其特点:中国大学专业大多在入学时确定,以后较难改变,兴趣难以顾全。美国许多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并不急於划分专业,而是从"核心课程"入手,先让学生们了解各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各学术领域形成初步认识,再根据个人兴趣确定专业方向。这核心课程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及道德、外国文化等,美国学生兴趣发挥的余地比较大。
对美国本科,我没有直接体验。据网友Bach介绍,第一两年专业称为“PRE-MAJOR,必须完成两年的基础课,(都是刷人的课),三年级才能进系。这些刷人的基础课,包括,数理化,一两门英文写作,若干门人文学科(社会,艺术,哲学,经济,心理,历史,等等)还有一两门入门专业课(比如说C语言等)。 这些课,意在淘汰学生。平均分都在C左右。到了两年修完,很多系决定,学生B以上才能入系。B以下的,对不起了,BYEBYE, 或者重修,把GPA升到B以上才行。例如,电脑系,很热门的,每年也只招70人三年级入系。等到毕业的时候,就只剩四五十个了。
2)教学内容
中国、美国本科教育的书本知识每个学校相差不大。相对来说,中国大学教材比较老,主要原因是英文版教材一般是学科发展较为成熟的东西,比前沿晚3-7年,中文版教材根据英文版教材改编的较多,又要晚5-8年左右,所以总体上落后前沿10-15年,有的还更多。
3)教学方式和考核
中国以教材和老师上课讲义为主,比较而言,中国本科生的阅读量不大。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情况比较多,课程学习考核和高中相差不大,抄袭容易且有市场,处理抄袭讲人情,所以屡禁不绝还有人以此为荣。美国学校强调个人独特思想性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比高中的课程更活,剽窃在学术领域是一种重罪,每年都有学生因剽窃而受到严惩。
一位网友学完清华大学生物化学专业一年级后在耶鲁改学4年历史,他的体会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在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学习历史,比起我原来在清华 大学生物化学专业上一年级时的经历,或是在清华附中理科实验班的课程赋予我的挑战要大得多。 ”
“耶鲁的大多数历史课程每周都要上两三次大课,参加一次讨论课,还要完成残酷的200页乃至更多的阅读。每学期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还要提交两篇论文,开始时就连听课时记笔记和按时完成阅读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战,写论文就像是恶梦一般。 论文的题目是不确定的。比如:“自选有关古希腊史的任何一个题目”、从50本有关中世纪史的书中“自选一本写书评”,或是“从卡尔•马克斯的《资本论》与法国思想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所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中选出的章节进行比较与对照”。对于这样的作业,不言而喻的潜台词则是:你在论文中所说的一切,必须反映出你自己的思想,因此简单地重复某一教授的观点或是书里的什么内容,将不会使你获得 好成绩。”
“这种看似缺乏指导性的教育的价值。在很大的范围内允许学生自 己选择论文题目反映了西方对个人原动力的信任。学生们受到鼓励自己做出选择,他们的兴趣主导着他们随意发展。在各个不同层次上,在摸索论文题目的过程中,之后在筛选手中材料时,以及最后用这些材料构成睿智的论点,学生们学到了迅速处理以及批判性地利用大量信息资料这一重要能力,这是一种不仅用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技能,而且用于学术领域以外的很多领域,在那些地方信息资料纵横交错地出现,而不是 像清晰的教科书上的段落那样,准备一句句地喂给被动的学生。”
2)大学学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每年高校入学之际,大陆社会上总会发生几起因无钱上大学造成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悲剧冲撞着平民百姓的心灵。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教育部门要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绝不能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
中国大学基本都是公立大学,学费5000-15000元/年。按国家统计局目前的最新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中国大陆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年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但中产比例只占5.04%,对大多数来说,考虑到这种从小学就开始的经济负担,大学学费是一个更大的包袱。大学贷学计划在某些省几乎没有实施,不少学生因没有足够资金而放弃学习机会,其中不乏出身贫寒的人才苗子。
美国好象没有哪个学生因经费而放弃学习的。公立大学的学费5000-15000美元/年,常春藤盟校的学费大概3-4.5万美元/年,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占绝大多数的白人家庭,年中等收入为5.2万/年。对于美国大多数家庭来说,大学学费越来越难以负担。一般来说,读大学1年的费用占家庭收入的31%。但是这个数字掩盖了20%的低收入家庭和20%的高收入家庭的巨大差异,因为学费占低收入家庭收入的73%,而只占高收入家庭收入的9%。其中一些名校为收入低的学生提供免费学费。
2.研究生教育
1)入学
中国和美国目前都有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还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2门全国统考)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校自主考试)。美国只有一种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一的GRE),硕士两年后参加博士资格考试,没通过就改为硕士毕业,通过后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也有专门1年—两年的硕士专业,水平不高。
2)课程特点
课程的大多数在名称上差别不大,对美国研究生课程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方面,文献讨论和非研究方向的知识考察。中国好象没有对等的方式,中国研究生课程以介绍知识为主,也没有面试考察方式。
文献讨论讨论的方式大概这样:例如一门40学时的课程,首次教授介绍概要和要求。以后每次下发1-2篇综述和3-5篇原始文献,学生按小组准备讨论,实际上是论文分析课,论文说明什么问题,以数据和图为序,1,2,3,4,?为什么这样说?优点和缺点在哪?
这个课程学习方式对参加讨论学生压力和帮助最大,因为完全与实际科学研究相关,相当于科研仿真思路训练,课程成绩根据讨论发言质量而定,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深浅,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认识。
非研究方向课主要写一个方面的小论文,然后对指导委员会答辩,有的直接是博士资格考试的一部分。学生不能请教该专业的人士,完全自己发挥,旨在考察学生获取专业以外知识和分析评论能力。
3)研究经费和水平
中国研究经费最初来自国家计划直拨,现在文科类勉强,自然科学类已不够。美国几乎所有研究生的经费度来自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
研究生的课题水平直接与实验室水平相关,我将在下一个科研环境专题中介绍。
4)中国医学学位和研究生
医学本科生学制5年(含一年实习),修满30门左右的课(包括基础医学,医学基础 ,临床医学),毕业考试合格,实习期满且合格,可以获得医学学士学位(MB),还有相当数量的医学大专生(3年)。
医学硕士生学制3年,修满5-7门课(包括公共必修,专业基础和专业)并通过考试,完成硕士论文,医学博士生3年左右,硕博连读的5-6年。修满5门课并通过考试,学制3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即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由于不少临床医生抱怨医学博士不能看病,大概1988年后医学研究生又分为基础和临床两种,临床又分为临床(技能)和临床(实验)两类。
5)美国医学博士
美国美国MD是职业学位,与法学的JD类似,与PhD相当,属于研究生教育。只有本科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现在个别大学也招高中生,7年制),只有约3-6%的优秀BS或BA才能获得医学院入学资格,修满20-30门左右的课(包括医学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考试合格,即可以获得MD学位,学制4年。毕业授予MD学位。
其他国家多数是另一种类型,包括英国,俄罗斯等,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马来西亚等直接从高中生招生,学制6年,一些国家授予MB学位,如中国,英国、俄罗斯,等,有些国家直接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德国、日本。
4.高等教育差异简述
1)本科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通才,研究生院则要把学生塑造成专才。中国严进宽出,95%学生以上毕业,美国宽进严出,毕业率低得多,低达60%。总体说来,美国大学生课程难度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累,医学院以外的中国大学课程太容易了。如果考虑到美国高升学率,最后的淘汰倒相差不是很大。一般而言,美国硕士水平不高(可能不如中国)博士水平较高。
2)美国教育体制中的很多共性,比如:对学生创造性、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等素质的着重培养。中国大学课程与高中相比没有根本性改变,还是灌鸭子的方式多,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书背笔记依然存在。美国学校培养个人独特思想性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走上社会适应较快。中国大学生毕业后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美国和中国的医学院的本科,在课程设置和学习时间等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美国医学生,确实比中国医学生多读了几年本科,但是他们并没有比中国的医学生多读几年的研究生教材,而且他们读的本科,可以与生物医学没有多大关系。中国医学学士和美国MD学位对等得到两国的政府机构和医学行业机构的互认。每年有100多个中国的医学学士通过board考试、经过住院医生、专科训练(felllowship),获得正式的美国的行医执照,成为美国的医生。
4)中国的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比较难办,从内容上与美国的MS和PhD对等。美国认可中国医学本科训练而不认为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与美国MD对等,而认为与美国MS和PhD相当。
5)美国学科交叉比中国明显,跨专业报考研究生极为普遍,例如,耶鲁法学院并不限制其考生的专业背景,考生只要是任何大学里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或者已经毕业)均可报考。尤其美国法医商汇集了美国大学的精英份子,水平比中国这三个专业要高,尽管中国医学院毕业生临床手术技术不差,但专业知识和平均素质还是有差别。
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蓬勃发展的经济提供了大量人才,但管理随意性太强的缺点还是暴露了出来,教育计划缺乏研究精神和科学性,想到一出是一出。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475万,7年增加近五倍,每年又为无法解决就业的300万大学毕业生发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跃进扩招,降低了培养质量。一位斯坦佛大学校长曾说,如果斯坦佛大学学生人数增加一倍,需要20年时间才能消化人数增加带来质量降低的影响。
学生入学名目繁多,什么保送入学,研究生代培,在职培养等,初衷不错但实际上为学术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文革后恢复高考先有几年医学本科规定为4-5年,后来改为6年,实行了6年又改回5年,改来改去为了什么?北大校长许智宏曾说(大意),研究生不是考出来的,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研能力,所以应该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个想法跟取消高考一样脱离实际,而且逻辑有问题。校长如此,教育焉能不乱?那一个国家有中国高等教育那么多小名堂?为改革名称而改革!
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研究生培养专业知识能力,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缺点是缺思考和分析能力训练。现在中国流行谈论建设一流大学,我觉得还早了一些。只有当大学象爱惜自己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声誉的时候,讨论建设一流大学才有意义,因为与其他指标相比,世界性名望是最难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