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养生的联系的详细介绍

中国文化与养生的联系的详细介绍

1.《中国龙文化的特征》
 
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化产生了龙的民族形象,龙的传人创造了以研究宇宙变化规律为特点的龙文化。龙是因文化内涵及特征而得名。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孔子和老子的相见。《史记》记载:两千五百年前,有一次孔子请教老子,老子说:“你所言之事都不离古人或他们的话, 并以此为不可改变的规矩,这些人骨头早已腐朽,可你还死抱住他们的话不放,这不符合变的规律。圣人是外虚内实的,怀里揣着宝玉,外面却穿着粗布衣服,他的道德越高尚越谦虚谨慎 。因此圣人得志不端起架子,失意不垂头丧气,也绝没有骄气和虚浮的表现,以及远离道的欲望和狂想。”孔子离开老子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的学生不解,予以请教。孔子说:“天上的鸟在飞,路上的兽在走,水里的鱼在游,都可以看得见,惟独云端里的龙看不见,因为它高深莫测,老子就是这样的龙。”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将老子比喻为龙,是因为老子具有高深的道学思想。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多推崇孔教,取其不变之特点用于统治。然而,孔教始于儒家,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儒教。观察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儒家得其局部 ,道家竟其全功;儒家在于守成,道家长于应变。中华民族得名于龙,不仅与图腾崇拜有关,更因文化内涵所致。龙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核心,是顺应宇宙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优秀智慧文化,它铸造了虚实结合、阴阳互变、高深莫测的中华民族龙的形象。龙是变化莫测的,恰好和事物不断变化的特性是一致的,加之我们又是龙的传人,把这种研究宇宙变化规律的学问称之为龙文化,乃是正本清源,名副其实。?
 
2.《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髓》
 
中国龙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髓部分。它的特点是用最简单的形式,揭示了宇宙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它寓于中国的佛学、道学、儒学、中医学和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学科之中。它的应用价值在于“四两拨千斤”,即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可以说,中国龙文化是人类的聪明学、智慧学、未来学。?
 
中国龙文化中的太极图阐述了宇宙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太极图产生于何时、何地、何人,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杰作。?
 
太极图说明,宇宙间的事物是负阴抱阳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它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当矛盾的一方面发展到极点,与其相对的另一方面已经开始同步变化了;在这个统一体中,光明的一面中有黑点,黑暗的一面中有亮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互抱,循环往复,无穷无荆
 
太极图揭示的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有着惊人的一致。这说明一个道理: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认识和揭示了宇宙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龙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都是照亮这个世界的明灯。难怪世界未来学罗马俱乐部主任鲁夫霍曼看了《老子》、《周易》两本书后,惊奇地说:“天哪,我从来就没看到过这样完美的哲学。”?
 
中国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天人合一”是遵循宇宙整体运动规律的一种辩证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种大思维反映在中华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医学等各个方面,得之则安,失之则乱。这种大思维实际上是全息论,即任何个体中包含着整体。全息论是近些年提出的理论, 可我们的祖先已应用数千年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这样以点带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微观了解宏观然后再从宏观的角度做出决策。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大思维。?
 
大思维产生的模糊数学方法是人类的聪慧学。模糊数学是近代西方提出的理论,而中国人也已用了数千年了。毛泽东先生说:“宇宙是无限大的,必然是无限可分的。”中国人认为 ,既然宇宙大至找不到边,小至找不到头,人的认识程度极为有限,所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反而是科学的。比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按数学计算的方式,应先画出路线图包括直角、钝角、锐角的各种拐法。而模糊数学观点认为这种计算貌似精确,实为机械思维。因为路况复杂,会车、堵塞等情况不确定时有发生,那种精确的设计是行不通的。而模糊数学观点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确定目标之后,寻找畅通路线行驶,因而轻松自如地到达了目的地。这种模糊原理反映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观赏一幅大型油画,你的视觉观看整体,局部必然模糊;若观看局部清楚,整体必然模糊;又如:一个干大事的人,在小事上比较模糊;只能干小事的人,在大事上也比较糊涂。但是,能干大事的人,小事是他成长的基矗总之, 模糊数学的方法,是中国先哲总结出来的唯物辩证法,它来源于唯物辩证宇宙观的大思维。?
 
综上所述,中国龙文化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历代伟大先哲总结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炼出观察宇宙变幻规律的思维方法,它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检验,越来越被世人认可。因为它道出了世界的根本。这不能不令中外自然科学界、社会科学界叹为观止。难怪在一次世界性哲学学术会上提交大会的论文中,研究中国老子的竟占百分之七十。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仪式上致词说:“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所代替,在量子力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叫作‘测不准定律’。这条定律说:我们永远不能测准一切,任何物件假如人们能完全测定它在任何一时间的位置,那在同一时间,它的动量就无法固定,对普通一般物件而论,动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 那也就无法完全预定物件将来的路线了。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相符之处,而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也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宝雅(即玻尔——引者注)教授,在他被封为爵士的时候,选择了中国太极图案,作为他的徽章,象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
 
3.《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是养生的钥匙》
 
1.坚持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打开养生之门。相信自己的身体物质第一性才能打开养生的门。道家思想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恰恰和《国际歌》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一致的。人的身体像一部机器,只有保持各个 部件完好并正常运转,才能做到身强体壮。养生往往会接触气功,气功是促进人体物质变化的一种调心健身的锻炼方法。部分人练功出现的一些特异功能,只是感官能力的增强或延长,但这种功能的使用是以消耗巨大的体能为代价的。我在1.8万倍显微镜下看到:人发功之后, 体内的红细胞大部分破损了,静养7天才能恢复正常状态。特异功能的出现,常使一些人产生错觉,而否定了人的物质性,这是很危险的。?
 
人突然出现特异功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从哲学逻辑推理的角度,简单地说,思维是物质运动的过程,按照物质不灭的定律,在它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以一种独立方式存在于时空之中。意志薄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当迷恋追求过人的功能时,大脑有可能和这些飘移的意识体吻合,这种意识体和原有的思维交叉指挥人的行为。由于这种意识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极容易指挥人陷入精神错乱的境地。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请神容易,送神难”,练正宗功法的人绝不想入非非。因此,练功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练功的目的一定要放在物质第一性的强身健体上,而不宜追求特异功能,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完整、清醒的自我。?
 
辩证地看待自我才能走进养生的门。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人养生的做法未必都适用。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有过教训。几十年来,社会上曾流行过喝鸡血、红茶菌,甩手疗法等,最后都自生自灭,难以长久。原因在于它并非适合所有的人。养生练功也如此,不宜死学,而是在于寻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各种气功的功法,只要能使一些人受益,必有其合理之处。气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功法对不同身体结构的人有不同的作用。当你练某种功有所受益,就练下去。当发现有更适合的功法,可以继续学,如果感觉不适应就停下来,改换 其他适合的功法。那么,有没有令人走火入魔的功呢?这个问题难以讲清楚。这里只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识别方法,一是气功师宣传愚昧迷信,莫跟他学;二是看教功的人是否把钱放在第一位。真正有益的功法属于大自然,有道者不以天地为赚钱的载体;三是识别传功人的气色。正宗气功师首先应气色红润,皮肤有光泽,不论丑俊,眉宇间有正气,目光坚定不游移,面部平和有善意。跟这样的人学功,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出偏差的。反之,应该敬而远之。?
 
2.掌握龙文化,步入科学养生的殿堂。世界上的人种,大概分为白、黑、黄、红、棕5种人。人种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决定了身体结构深层次的差异,更决定了养生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民族、人种,存在着可视或不可视的差异。除身体深层次的差异外,养生文化差异也是很大的。西方人多注重肌肉锻炼、体内元素的含量和补充。而我们中国人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心态和五脏平衡;其次才是筋骨的锻炼,叫作“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对体内元素不是机械地增减,而是使脏腑保持正常功能,可以吸收食物中人所必需的元素。由此可以看出,用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养生,才能悟出华人的养生之道,步入科学养生的殿堂。?
 
3.走出一个误区,探索无止境的养生大道。唯物主义不是唯视主义。个别标明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的人,实际上往往误把唯视主义当作唯物主义。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先生谈气功时,他很紧张,说:“我们可是搞唯物主义的啊!”这位先生认为气功看不见摸不着,就不是物质现象。这只能说明他尚未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回顾历史,马克思在确立哲学基椽—物质的定义时,认为物质是分子。后来出现了原子,一些人便借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列宁为物质重新下了定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包括可视的事物,也包括了不可视的事物。如果对看见的事物承认,对看不见的事物否认,并不是唯物主义者,只是唯视主义,这种人往往会以科学的名义阻碍科学的发展,与搞封建迷信的人属于殊途同归。现代科学发现,人类目前可视的事物只占宇宙的百分之九。人类可视的能力非常有限,而不可视的事物浩瀚无穷, 有待于人类去认识。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有追求,才有发展。
 
总之,养生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宇宙观,这是养生大门的钥匙,迷信不行,把唯视主义当成唯物主义也不行。唯物辩证地认识宇宙,了解自己,才能进行科学的养生。
 
4.《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1.打开心锁,放平和出山。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自己不锁自己,天下没有困死人的牢笼。想想生活中的事,一些人心中之苦常常是木匠造枷自作自受:没有恋人想恋人,结婚之后吵闹终生;没有子女想子女,生子不孝则成了掘墓人;没有官职痛苦,有了职务宠辱皆惊更加痛苦;没有钱痛苦,有了钱后忘乎所以贻患无穷,等等。这些状况皆因不悟所致,属于为自己制造痛苦。我认识一位老省委书记,他在文化革命中曾被打成“61个叛徒”之一,每当批斗会时,他便进入了气功状态,一场折磨下来,别人精疲力尽,他反倒红光满面。所以,文化革命结束后,他精神饱满地上任,其身心状况令人赞羡不已。分析此君,给人以启示:文化革命中的大气候对多数人来说均如大锁, 但由于此君心中没锁,所以始终未被困祝想想现今,再有难处也远不及文化革命中的一些人受害之苦。所以,打开心中锁,放平和出山,才合乎天地运行的法则。
 
天地平和无焦无虑,因而能长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做到来去自如,乐天知命,才能谈养生。《论语》记载,有一个叫子文的人,是楚国的上卿,执政者。他三次当令尹,没有喜悦的颜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其心胸宽大的长者度量,与患得患失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一个佛学故事说:一位僧人替一家施主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20两白银,便怀疑和尚所为,气势汹汹到庙中索龋和尚明白来意后,取出20两银子说:“施主请把银两拿走 。”这人接过银子怒气冲冲回到家中,其弟才告知,昨天因事情紧急,拿走银子而未及交待。 他听后恍然大悟,万分羞愧,急忙到庙中送还银两,向僧人连连道歉。和尚接过银子只说了一句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送客关门。和尚所为是对的。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被诬偷银,双方皆无证据,有口难辩。与其对薄公堂,只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引起众人猜疑 。既然钱是身外之物,无须恋之,让它去吧!顺其自然必有其果。?
 
上面两个人物,一个在名利场,一个在空门,两人内心的平和是相同的。更令人深思的是, 和尚因心中无锁,外界的变化,丝毫不影响其心中的平和。相比之下,再看我们身边的儿女情长之苦,追逐名利之累,应有所悟。?
 
在生活中,寻配偶,乃人之常情,但须志同道合,反之,则如同早进坟墓。所以,没有合适人选 ,急有何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倘若有人晚年才寻到知已,比早早戴上婚姻枷锁而熬煎一生的人更幸福。?
 
盼子女成材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未必所有的子女都能成材。六祖慧能法师说:“ 如来,如来,本来如是。”给了冶炼温度,炼出金子的是因为它本质是金;炼出铁的是因为它本质是铁。强要将铁炼成金是妄想;欲把金炼成铁也是徒劳。所以,对子女不必操持过细,他们的事业、婚姻也很难被父母所左右,父母除为他们提供正常长身体和学习的条件外,主要应让他们懂得和掌握人生的大道理,足矣。?
 
想做官不是坏事。人民把权力交给你,你以自己的德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过任人评说,自己做到宠辱不惊,又哪会有苦恼可言。反之,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甚至像历史上的奸臣那样口是心非,争权夺利,欺上压下,坏事做绝,到头来只能以苦恼告终,万劫不复。?
 
赚钱无可非议。商品经济社会之中,公平的商品交换获得利润实属正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钱不为钱所奴,用之得当,造福于社会,定会轻松自在。否则,钱财会变成相应的枷锁。?
 
2.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人有实欲和虚欲之分。孟子讲: “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 。此二欲属实欲,但也应适可而止。其他欲望为虚欲,随缘而得,不可强求。我曾听说一人,他是西北某县政府的一位小车司机,四十余岁,药王孙思邈的同乡。此人闲时便读中国古代经典 ,谈论人生哲理,学问高深而透彻,可他并未产生过多虚欲,一直安于本职工作。问其原由,答曰:“我侍候过许多领导,似看了许多场戏,戏后品味,更加珍惜我的现状。我工作稳定,家有贤妻,又生儿育女,足矣。知足常乐。”这位司机的处世之道朴实而深邃,他将虚欲看得淡而无味,所以他生活得有滋有味。相反有些人把虚欲看得过重,终被虚欲所害。据朋友介绍,他工作单位有一位处长,在上报提升副厅局级过程中,发现已患肝炎,夫妻俩商量,为不影响提升而隐瞒病情,我朋友善意提醒:“处长,你近来脸色不好,是否到医院检查一下。”他怒目而视道:“这个时候,请别开这样的玩笑,我身体非常好,比你们都早来晚走嘛!”当提升命令下来时,他当场昏倒在礼堂,送医院检查已肝癌晚期,两个月之后死去,临终前对妻子讲:“你们今后可以享受厅局级家属的待遇了。”可见,执著地追求“有”,结果是无。道家讲“有即无,无即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本例中所提之人虚欲过重,其结果可怜、可悲、可叹。?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见一善良的男青年躺在草地上望星星和月亮,便问:“你在想什么?” 青年说:“想挣很多钱。”佛祖问:“挣了钱干什么?”青年说:“盖座漂亮的房子。”佛祖问 :“盖了房子以后呢?”青年说:“娶个漂亮的姑娘,再生几个孩子。”佛祖问:“再以后呢?” 青年说:“我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和月亮。”佛祖说:“你现在不就是在看星星和月亮吗?” ?
 
老子讲:“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奢欲往往引起纷争耗费精力,常常未能如愿而身先亡。《菜根谭》也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福境祸区,皆由念想造成。释迦牟尼则讲:“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沉溺便为火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人的念想不同,看待自身所处的境遇就有差别。观身边之事即可了然,富贵之人常受奉承,便觉得自己可敬可爱,却不知人家只是奉承其权势、地位而已;贫困之人常被侮辱,侮辱的也只是贫困和寒酸罢了。既然人被尊崇和轻视的不是人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那么应该得之不足为喜,失之不足为忧。何必为此去争,何必让它占据了心中的平和之位呢??
 
3.静心去躁,还平和本原。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老子讲:“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映出的月亮是完整的。心静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有人常怨:“身边烦事太多,何以入静。”实际上,烦恼生于不悟。公元676年正月初八,广州广孝寺印宗法师讲经,两个和尚为风幡之动而争,一个讲是风在动,另一个讲是幡在动。寺内居士慧能站起来讲:“风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慧能从观察事物的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一个道理:心静而专注听经,不应感觉到风幡在动;心猿意马,精力未放在听经上,才会看到风幡的动。在生活之中,一些人由于不懂得自然的松静之道,才会为周围之事烦躁。人出世赤条条,谢世赤裸裸,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又为何让虚幻的东西迷住双眼而为此烦恼呢?心静则安。禅宗六祖慧能牢记五祖弘忍的告诫,为了避免佛家内讧,持衣钵远离寺院南行,在广孝寺隐名15年,每日干粗活,在师父规定之日,才公开佛家宗师身份。他的心是何等的静啊!真是一静去百愁,静在苦中乐。?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与大自然同样松静才是平和的本原。我们常见达摩祖师脚踏一芦苇渡江的画像,他须发飘扬,身心松静,与天地融为一体,此时的芦苇只是可视的载体, 而真正渡祖师过江的,是他的心。心通天地,人即天地,天地间任何事物也奈何我不得。《临济录》里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读书,一强盗持刀闯进屋内。和尚平静地问:“你来要东西,还是索命?”强盗说:“要钱。”和尚顺手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全拿去吧。”说完又看书去了。强盗拿钱正欲逃窜,和尚大声喊道,“等一等,出去时把门关好。”呆若木鸡的强盗,突然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此强盗事后对人说:“我打家劫舍,历尽风险十几年,从未像这次吓得魂飞胆破。”?
 
有人讲,我身处闹世,何以自静?我什么事情都放不下心,就连儿女子孙在外面的安全也经常担心。其实担心也罢,不担心也罢,亲人即便在外发生意外,家中人也阻止不了,担心又有何用。老子讲:“言多数穷,不如守中。”没有意义的事做多了,反而会把自己耗尽,倒不如静守心房,顺乎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此场静,周围乱也变静;此场乱,周围静也变乱。 所以担心出门在外的亲人,倒不如静祝其一路平安。?
 
人的浮躁往往因身体不适所致。平日里常有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到笔者办公室叙说苦恼, 以求解决办法。笔者告诉他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养身体。因为天人是合一的,人在一定时空下的身体和处境是相对应的。例如:某证券公司的总经理托人请笔者到他的办公室,笔者告诉他肝络不畅,公司的副职们不服从他领导。他很惊讶。原来筹备这家公司时,他在机关做人事处长,所以参加筹备的副总们对这位开业后调来的一把手不买帐。?
 
类似的情况很多。凡听劝的人,心平气和,静心调养身体,他们会奇怪地发现周围的情况变了,变得令人欣慰。?
 
这就是“场效应”,是一种客观实在。知晓者受益。?
 
这些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生物场是相互勾通和影响的。至于这种场效应是什么道理,目前还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就像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力学,但他无法回答,推动地球旋转的力究竟来自何方一样。?
 
这些疑难的问题留给科学家吧,我们从养生的角度,只要了解静心去躁,还人平和之本原, 打牢养生的基础,这已足够了。?
 
5.《善是养生的阶梯》
 
1.上善若水,养生之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许多人对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宇宙之中,星球皆为圆形,它们的运行轨迹也是圆的(包括椭圆),起点即终点,终点又是起点。 宇宙的运行规律如此,必然决定了人间事物运行的轨迹是圆的。善与恶的意念是一种力,可称为念力。念力产生之后,必然回归到发出这一念力的人。?
 
老子讲:“上善若水,居辱得宠。”大海居于最低处,才能使千万条江河投奔她而去。善的习性虽然柔如水,但力大无穷,可以改变人的内在机制。科学家做过实验,给几十个人放映一部能引起同情心的影片,然后进行检查,结果是:所有人的免疫功能急剧上升。人免疫力的增强,决定了身体抗病能力,可见善良心态对人养生的重要性。善良心态似柔和的水,养育着人的脏腑,使之平衡畅通。?
 
中国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谛,所以无论身为君主还是百姓,言行不敢离善。《宋世家》记载:宋景公梦见心被荧惑(古代天文学上指火星)包了起来。他叫来星相学专家子韦询问。 子韦说:“此兆预示可能有大祸降在你头上。不过,可以将大祸转移到宰相身上。”宋景公说 :“宰相是我的左右臂,怎么能为了我,而让他受祸呢?”子韦说:“可以转移到百姓身上。” 宋景公说:“君王应该爱民。”子韦说:“可以转移到年成上。”宋景公说:“年成不好,民众挨饿,吾为谁君?既然我天数已尽,就让它结束吧。”子韦说:“天虽然高,但对下面的事一清二楚。你讲了三句话,道出了你善的本性和崇高的君德,天必赏你三次,延长二十一年的寿数 。观看今夜灾星移动便可证实。”夜里,那颗星果然移动了三次。?
 
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这个寓言,大人物的善念一动非同寻常,每一动7年,三动21年 。看来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宇宙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王光美同志曾在《人民日报》上写的一篇悼念文章,记述了将刘少奇主席骨灰撒入大海的情景:事先,气象台预测青岛地区天气晴好。王光美和家人登上军舰后,天空突然转阴;当撒骨灰时,天上下起了细雨; 撒完骨灰后,雨过天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高尚品德感天动地,所以他的骨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天地必有感应,正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说,真是天遂人愿啊!?
 
大人物的善良和美德可以与天地共振,小人物行善也可得天地照应。《列子》记载:宋国有仗义行善者,三代都不松懈。突然,他家黑牛生白犊。有人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兆。” 之后,这家主人眼瞎了。一年过去,黑牛再次生白犊,主人的儿子眼也瞎了。官府给养这个家庭。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宋国的男子当兵参战,死去过半,这家父子因眼瞎不能充军而免于一死。待楚宋两国战争结束,这家父子俩的眼睛突然复明。?
 
古往今来,善与养生密不可分。只有怀有善良的心地,才会保持松静的心理,身心松静才会接受宇宙间良好的信息,才能与天地整体运动和谐,得到照应。这就是上面所讲事例的道理 。?
 
2.善养父母,滋养福根。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道:父母与子女各为单体,何根之有?此种观点,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犹如前面提到的唯视主义,承认可视的,否认不可视的。这种认识在于不懂茫茫宇宙是阴阳各半。1994年,我为一个79岁的老物理学家调养,随便谈起学术问题,他认为有反物质的存在。他说:“有正电,必有负电。那么有物质,必有反物质。有时空,也必有反时空的存在。”我认为老专家的话是对的。我们前面讲到了太极图,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画的宇宙规律图,它告诉我们阴阳各半乃宇宙构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构造了子女,两者之间就必然有一种无形的“场”相联系。这种“场”可称为“生物场”。“生物场”是无形的,就像磁尝引力场等虽然无形,但都是客观存在一样。如一位妇女突然心脏病发作,医院检查结果,此人过去没有心脏病史,现在也没有病变。后来从电话里才知道,这个妇女心脏发病的同一时间, 其女在国外被车撞破了心脏。我们把父母对儿女之间的这种“场”称之为“场根”。?
 
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凡是对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平安常在。即使有险也可过去。虐待父母之徒,绝无善终。我曾认识一个人,他家中存有巨款,成天吃喝嫖赌,却不赡养母亲,并将80多岁老母打出门外。不久,他突然瘫痪,卧床两年,最后财尽命绝。其子常谩骂祖母,结果也在他死后因犯罪而被判刑。赡养父母是人之根本,也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不敢轻视此事。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孝敬父母视为大逆不道,历代政府刑法均将打骂父母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统治阶级清楚,一个人如对父母不孝,那么他对朋友的信义是虚伪的,对国家的效忠也是假的。 人不如禽兽,又怎能国泰民安?佛学上讲“四恩报”:一报佛法僧三宝之恩,二报国土养育之恩 ,三报父母生育之恩,四报众施主施舍之恩。佛家把信仰、爱国、孝敬父母、爱护民众视为一体,是一种大善。因此,赡养父母不仅仅滋养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现代人重视养生,但懂得养生与善养福根之道理的并不很多。古代贤明者孝敬父母坚定不移,无论父母活在世上还是故去。这正是由于他们懂天地间的道理。笔者母亲曾讲过她村里的一件事。有一男子虐待老母。一日欲将孩子吃剩的饭倒进狗盆,饥饿的老母说:“给我吃了吧。”他骂道:“给狗吃了,它能摇摇尾巴,你吃了能干什么?”说完把饭倒进狗盆。此逆子第二天突然患怪病,从头到脚生疮流脓,腿不能站,走路靠爬行,像狗一样。他到处求医无效, 一日遇到一云游高人指点迷津道:“因大不孝,你已断了人根,不久将坏烂枯竭而死,百药难治。玄病只能玄医。从现在起,你和妻子儿女要诚心孝敬你的高堂,你还要每日跪在街头,逢人便讲你虐待老人而患此病,告世人莫跟你学。百日之后,或许有救。”此逆子遵高人指点,每天认真去做,百日之后,果然大病痊愈。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反时空和时空是负阴抱阳并存的。人只注意有形的事物是不行的,还要重视不可视的事物。孔子讲:人知道鬼神有好处,可以约束自己。?
 
人对在世的父母要孝,对谢世的父母乃至祖先也要有思念之心。建国以后,毛泽东先生回韶山 ,还亲自到父母坟前祭奠先人;抗战时期,毛泽东先生向人文祖先轩辕黄帝发表了祭文。其道理不言而喻。?
 
3.善待他人,以生福光。光是有一定波长的,人具有产生这种波长的功能。人感恩的意念或憎恨的意念,都会形成一种波长射向目标。几千年来民间流传的祝福或诅咒,就有这种作用。佛学将意念称为念力,一个简单的试验可以证明此力的存在:先将两手比照,证明同样长短之后,将一只手放松(男左 女右),加意念让它变长。一般情况下,5分钟后,它可比另一只手长1厘米左右(过几分钟后还可恢复原状)。这个试验证明,意念可以转化为力。有一次,各路的特异功能者云集一处表演。朋友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大活佛观看。活佛未露面,只是在休息室隔窗观看。当场,所有的特异功能者均无功能了,可见念力能量之大。阳德主荣,阴德主寿。中国民间历来有积阳德、积阴德之说。积阳德即为他人做了善事并被人知道,赢得了他人的赞誉或应有的回报。这种善报已在可视的时空中完成。积阴德却不同,为他人做了善事不被世人知道,善报没有在可视的时空中完成。这种善报只能通过不可视的时空完成。这种善报未使人得到可视的荣华富贵,但使人得到了不可视的寿命延长。史书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著名的卦师曾断定一人40岁时必死,后来此人不但未死,而且60岁时还当了宰相。占卜极准的卦师心中不服,一种强烈的理念驱使他非要查个究竟不可。他终于查出,这个宰相在二十几岁时曾拾到一串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他没有贪欲,将原物交还失主而不求回报。此事令老卦师深受震动,悟出一个大道理,他对天长叹:“富贵有命,生死在天,天在哪里,在人心中。阴德充盈,也能冲出五行。”这种积阴德和寿命延长之间的联系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难以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解释,只能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思维。那些阴德高的人,身上放射着一种光,被称为德光,气功高人晚上练功时,可以看到某一区域有这种德光,见此光便知此地有阴德高超之人。德光强,质量密度必高。这种质量可以用核燃料作比喻,它虽量小但密度却很高,几克抵得上成百上千公斤煤产生的热量。这种阴德能量对维护生命肯定是有好处的。有科学家曾提出一种假说,认为人有生物时钟。人出生时内部机制已对生命的时限做了设定,时间一到,体内即分泌出死亡素,导致人死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如一支显像管,出生时已确定了它使用的期限。按上述假说,我认为通过积阴德而使自己内在质量密度提高,可以突破生命极限的设定。这就是民间讲的“阴德充盈,冲出五行”的道理。?
 
人善心静,养血益气。人在受到善的撞击时,常会感到一股暖流沐浴全身。善是人体积极因素的起动器,让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善,可加快气血流通。记得刚当兵时,一次押解犯人途中停留吃饭,本来犯人可以自己随便盛汤,可一位管教却一勺勺地往犯人碗里添。我好生奇怪。待管教离开,我也效法管教给犯人碗里添汤,忽然有阵阵快感通遍全身。那时我尚不知善待他人与养生的关系。我之所以二十多年以后对此事仍记忆犹新,就是因为那种快感令人难忘。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些人甘愿做助人为乐的“傻子”,他们乐在其中,是一种天性的需要 ,也只有他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悦和奥妙。这是缺乏善心与悟性的人难以理解的。?
 
善待他人不仅可以延寿、气血畅通,还可以令面容秀美。中国民间有句古话:“相随心变。善能使鬼变成人,恶能使人变成鬼”。此话千真万确。我们生活中之人,有的鼻眼端正,但并不美,仔细想来,因其面部每一细胞里都缺少善的内涵。有人相貌平平,却令人感到亲切和不凡,这是因其由表及里透着善。
 
有人讲,生活中有害我者,如何对其行善?消除此念,须跳出一般的思维。比方说,大水即将来临, 可蚂蚁还在争斗你死我活;洪水一过,双方均亡。对此,我们思维的方式属三维空间,可以看清;蚂蚁的二维空间思维模式则看不清这一点。那么,在四维空间看我们人与人的争斗,不是像我们看蚂蚁一样吗??
 
人与人之间应以德报怨,不要针尖对麦芒似地以怨报怨。心积旧怨,何谈养生?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属礼仪之邦,可近些年来一些风气不尽人意,一些恶意怨气在市面上随处可见。
 
中国古代贤者把以德报怨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是有利于养生的。元代吴亮所著《忍经》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大臣王德与人为善,上至官员,下至妇女儿童,外至少数民族,无人不知。御史中丞孔道辅等人因一件事向皇帝奏了王德的过错, 王德被罢免枢密院的官职,出京城镇守外地,后又被贬官去随州。官员们为其忧虑。而王德却如同没事一样,神色不变,只是不交宾客朋友而已。一段时间以后,孔道辅去世了,有朋友说: “这就是害你的人的下场!”王德伤心地说:“孔道辅在其位谋其事,怎么能说害我呢?可惜朝廷损失了一位直言忠诚的大臣。”?
 
这位王德以善待人,以德报怨,其度量之大,决定了他心胸必然豁达,因而他也存不住什么瘀滞类的玻其实,矛盾是永恒的。如果一有矛盾就忌恨,必伤心肺。人在矛盾中能顺其自然,不仅对身体无害,还可磨炼人。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相磨不成器,必用粗硬之物才行。这如同君子与小人相处一样,虽有时被小人所伤害,却能得以修炼,如能炼得避开小人之攻击,不断提高预测能力,反而会成为圣人君子。?
 
善待他人必生福光。这是一条定律,悟出此番道理并付诸行动的人,才能受其益,知其妙。愿有造化之人沐浴在福光之中。
 
4.善待动植物,求其灵气。人类经过对动植物的狂砍乱杀,遭到大自然报复之后,才开始明白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一致性。联合国和各成员国先后颁布了相应的法律,采取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
 
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组成部分。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政府的法律,都规定了“秋斩”制度,即春天定罪,秋天问斩。先辈认为,天人是合一的, 春夏之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人虽非草木,但亦属自然界组成部分,其生死应合于自然。秋天草枯叶落,斩首罪犯才合天地秋杀之时。?
 
中国的先哲认为,动植物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与人具有相似的灵性。《聊斋志异》里记载许多动植物有人性的故事,被称为神话。实际上,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发展,有些也未必是神话,而是一些具有超常感官能力的人,感知到了动植物的思维和情感。现代科学证明,植物也是有思维和情感的。报载有科学家在一盆盛开的花上安装上特殊仪器装置,模仿鬼哭狼嚎的声音,此花立刻发抖和瑟缩,仅5分钟左右便死掉了。相反,给它放美妙的音乐,它却发出阵阵香味。动物更是如此。1996年4月,报载海南一位妇女,看到一只龟往她家墙上爬时跌落下来,她将龟救回家喂了十几天后放生。第二年的清明,这只龟又找上门来。几年来,此龟年年在清明时节到这位妇女家探“亲”。类似的事情很多,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动物有思维和情感。动物与人同属于生物,只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
 
动物的灵性与人的身体健康相关联。中国古代有道行的人懂得这一点,因此视动植物为友,求其灵气。一些真正的大师深居无人之处,与动植物为伴,与山水为邻,其道理之一,也是求动植物和山水的灵气。修道之人爱惜动植物,养生之人也应如此。民间有一故事,讲的是张李两个赶考书生,路见一条狗,狗因天热而伸出长舌喘气垂涎。张书生见状认为可气,打了狗几棍子扬长而去。李书生见狗可怜,打一桶井水让狗饮。二人先后到了考场,张书生突然脑中一片空白,面对卷子一字答不出来。李书生本是大病初愈,气血不足,头昏眼花,可卷子一到手 ,立感气通血畅,心明眼亮,手中的笔不由自主地在纸上行云流水,可谓妙笔生花。李书生最终名列榜首,而张书生名落孙山。?
 
元代《忍经》记载了两件事:后汉时有个杨宝,弘农人。7岁时,在华阴见一只黄雀被鸱攻击落地,招至许多蚂蚁围剿。杨宝见其可怜,救起它并以黄花喂养百日,待痊愈后放生。黄雀晨去夕归。有一夜,梦中黄雀变为一黄衣童男,向杨宝反复施礼,说:“我是西王母使者,去蓬莱,遭鹰攻击,感谢你救我。现在我接受派遣到南海去,向你告别。”说着拿出4枚白环,“保存好这些环,你的子孙可以官至三公。”黄雀飞走,再无音信。此后,杨宝、杨震、杨秉、杨彪四代人均为官三公。另一件事是:楚国有一人姓祝,字元畅。在去齐国的路上,见沙中有一蛇头上有血污,他用棍子挑起蛇放进水中离去。回来时路经此地,见这条蛇口含一颗珠子奉送,元畅不敢接。晚上,见门外有一片光亮,推门出去,一条蛇吐出一颗珍珠离去,此珠直径一寸。?
 
鸟雀属飞禽,蛇属鱼龙,它们被救知恩图报;如残害它们,其报复也是自然的。这些史料虽无法考证,但也说明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对待动植物的态度与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科学手段还无法解释人与动植物灵性之间的关系,可是在生活中令人深思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佛道两家不杀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除了修炼性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生灵在被杀的瞬间,有可能释放一种干扰波,破坏人的脏器或意志,其报复的时间或长或短。这种生灵主要指那些野生动物,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它究竟生长了多少年,内在的质量究竟有多高。?
 
上面的事例所包含的道理,用现有的科学手段难以解释清楚,但用模糊数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得出一个经验,不要残害动植物,要爱护它们,以求灵气。有道行的人看到树木和动物受伤, 都会力所能及地帮一把,这肯定有益无害。动植物对人的帮助潜移默化,全在无言无形之中。平日里,我见到花草树木受损,都力所能及地扶植一下;看到鸟受伤,会将其送到林荫处休养。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可随时接受大自然交换来的良好信息,必有益处,其乐无穷 。?
 
上面讲了善与养生的关系,目的是让人的每个细胞处于平和的状态。至于里面引用的一些史料是否准确并不重要,把它作为寓言亦可。它起码可劝导人类向善,在恶念萌生时有所顾忌。总之,善是伟大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最具生命力的。佛、道之所以经久不衰,重要的一条是弘扬善。善是养生的阶梯,没有善就难以升华。
 
6.《悟性是养生的潜能》
 
悟是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知。这种感知在人心中清净之后,才能获得。如果你不清净, 心中就没有容真知的地方。而人一旦得到这种真知,养生也会获得巨大的潜能。?
 
空,是悟的最高层次。《西游记》里唐僧有3个徒弟:猪悟能、沙悟净、孙悟空。悟能是人着眼于可视之物,而悟于表象;悟净则不为事物所迷、所动,但尚寻不到事物的根源;悟空则悟出事物的本源,所以一眼可看清妖怪。?
 
老子根据悟的不同程度,把人分成3个层次,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悟性高的人发现道的踪迹紧随不舍,因而他终生无险,病不入身;中层次悟性的人略知道的伟大,但认识不清,所以觉得道似真似幻,若有若无, 因而在处事方面患得患失,难有大的作为;缺少悟性的人,见识浅薄,根本不晓得道为何物,甚至连听见合乎于道的话都会哈哈大笑,以为荒诞不经。此种人的嘲笑,正说明道的高深,这些人如果不耻笑道,道就不成为道了。道是宇宙规律学,只能为少数觉悟之人所认识。?
 
健康长寿须多因一果,缺少悟性难有善果。我曾看过一本研究《易经》的书,作者说他为写此书累得生肝病住院半年,在病中完成著作。用此例谈“悟”,或许对人能有所启发。?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一部揭示宇宙规律的奇书。古人讲“天大地大没有《易经》大, 人得易杰,鬼神得易灵。”现在,研究《易经》的人较多,但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算卦上。其实,《易经》的精髓是“位当”。《易经》有64卦,每卦有6爻,讲的是384种变化。天地瞬息万变,人如何在变化中处于适当的位置,这就是《易经》告诉世人的哲理。懂得这种哲理终生无险,懂得这种哲理病不缠身。在中国这片黄土地上,“位当”者是赢家,“位不当”者必是输家。?
 
由此可见,没有悟性,研易而不明其真谛,修性养生而难得正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不多,即使懂得又未必都向世人传播。所以没有悟性的人,难以找到健康长寿的真谛。?
 
人不分贵贱,但悟性却有上下之分。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谁具有悟性,谁才能将自己置于时空中的最佳位置。现代社会,有一些人只相信权力和金钱的作用,仿佛天地间是个大赌场,非要赌个输赢。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似乎也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法则。一些人最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物质世界,声称眼见为实。实际上这恰恰是一些人的悲剧所在。因为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它局限了人的思维, 并最终将人置于无法解脱的境地。智者仁人则用心灵去感知世界,因为这种感知的力量是无限的。正如释迦牟尼在两千五百年前感知到宇宙无限大,同时又无限校十几年前,我国放映了一部日本电视剧《阿信》,故事的主人公阿信从卖鱼起家,最后成为一个大企业家。她的成功靠“信义二字。而她儿子崇拜的是生存竞争,大鱼吃小鱼,最终导致濒临破产。在这关键时刻,阿信谢绝了老朋友们的帮助,宁愿眼看着其子彻底破产。她认为:如果儿子不悟,仍然抱着 “人吃人”的观点侥幸过关,那么他早晚还是要失败的。晚败不如早败,早败如有悟性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晚败则没有时间了。这部电视剧在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其原因在于让人悟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则,你吃他人,他人必吃你。?
 
悟如此重要,悟在哪里?悟在脚下,悟在不言中。悟不能赠与,不能继承,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探寻。有个哲学故事说,天帝对一人讲:“在你危难时,我可以救你三次。”事后这个人果然遇到了危难,他被困在洪水之中。突然,一条渡船经过,船上的人说:“上来吧!”他说:“天帝会管我的。”过了一段时间,漂来一段圆木,上面有人喊:“上来吧!”他说:“天帝会管我的。”又过了好长时间,一只大木盆远远漂来,他想去抓,转念想:“天帝会管我的。”最后, 他终于支撑不住落水淹死了。他的灵魂去找天帝,问:“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天帝讲:“我讲话是算数的,已救你三次,可惜你缺乏悟性,在劫难逃。”?
 
“悟”是深不可测的,但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人要得到悟性,必须抛弃狂妄的自以为是。一旦进入空的境界,悟也就在其中了。?
 
7.《顺其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在常规下,水加温到100度沸腾,可是在喜马拉雅山上,水温到70度即可沸腾。又如:锡在常温下是凝固的,所以可以用作焊接金属,可它在零下五、六十度以下时呈粉末状。?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指宇宙的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无始无终,大到无穷,小至无形。谁也看不见,但又随时可以体验到它。?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谁离天地越近,谁就能更多地获得天地的滋养。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私心,没有偏见。它不因牡丹花名贵而让其常开不落,也不因狗尾巴花卑俗而不准其生长;它不为盛夏的百花齐放而欢呼,也不为秋冬的叶落花凋而忧伤。花开必有落,落是开的继续。天地对事物就像对草编的小狗一样没有偏见,没有亲疏,一视同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悟性极高者,也是和天地一样顺其自然,所以使生命经久不衰。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懂自然法则,却为花落而忧伤,终因违背自然规律而早逝。 ?
 
养生顺其自然见诸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又难以言表;只能用心灵体验的事,语言的表达往往是苍白的。“道法自然”是一种什么状态,难以言表,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哲学故事去理解它的含义。?
 
《列子》里记载了一个“不射而射”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位叫纪昌的年轻人,跟随师父卫飞学射箭,学成后被认为天下无双。他为了真正成为天下无双,便趁师父不防备时一箭射去 ,师父闻声回射一箭,两箭相碰落在地上。师徒俩人抱头痛哭。师父告诉他,要做天下第一箭手可找师爷甘蝇老人。纪昌找到世外高人甘蝇。老人问:“你会射箭吗?”正逢孤雁从天上飞过, 纪昌抬手一箭射中。老人淡淡一笑:“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说着空手做个射箭动作,一只鸟应声坠地。老人拿起鸟吹了口气,小鸟又飞向空中。从此,纪昌跟随甘蝇在山上学射。10年后下山。人们这时看到的纪昌,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争强好胜的粗蛮汉子了,他面目平和松静, 没有喜悦、悲哀,没有傲慢、谦卑。当人们请他射箭时,他称不会射。此后,他在世的40年没人见其拿过箭,但人们都发现,他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连凶猛的鹰也休想从房上飞过。?
 
《庄子》一书记载:纪淆子替齐王训斗鸡。10天后,齐王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太骄横,不够参战的资格。”20天后,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虽然不骄横了,但见了鸡的影子还冲动。”过了30天,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还不行,它虽然不冲动了,但眼睛还有锐气,气势也太强。”40天后,齐王看已经训好的鸡,其状态是听到别的鸡叫毫无反应, 神似木鸡一般。纪淆子说,“它的神已凝聚于心里,没有外露以致泄掉。现在已没有鸡敢应战 ,即使想应战,也必定被它内在的力量所震服。”?
 
上面两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力量在于心才能和自然交融。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正如真正的拳师是用心在打拳,真正的书法家是用心在写字。养生也是如此,当悟出天地之大道理时,才能在天地间长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也是如此。对待他人养生的经验应悟其妙处,而不要简单模仿。每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独特之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因此,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人要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反映。例如体内缺水,客观反映是口渴。在这方面,儿童是我们成年人的榜样。儿童喜欢在土地上滚爬,因为这样可以向大地释放“静电”。农村的孩子生病少,是接触大自然多的原故。现代城市大多数家庭住水泥楼房,人容易躁。儿童都喜欢在草地上翻滚,是去躁本能的反映,是回归自然。但这种行为却又被家长们主观上的一个“脏”字给限制了。?
 
回归自然表现在方方面面,靠人们去体验。例如想吃什么,往往正是体内需要的物质;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特别喜欢一个锻炼场所,往往是这个地方的磁场适合于你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就是养生顺其自然的一种方法。观察自然界中的天地、山水、风雨雷电、冰霜雹雾的变化,体悟客观世界对自身的影响,了解自然的玄机,修炼之人可以做到,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用心。?
 
以上讲了中国龙文化是龙的传人养生的基矗用这样大的篇幅,是因为养生的要旨是调心,中国古代圣贤讲“心静血清,血清无疾”,就是此理。对于这种被称为“东方玄学”的理论如何证实呢?现代科学实验做了回答。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久前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里(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正好是零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气水”。当心平气和时,人呼出的气变成水澄清透明,无杂色;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所以有一老者听了笔者讲课之后悟道:“原来养生说到底是个哲学问题。”是的,中国龙文化是中国先哲总结天地人合的中国哲学,它来自黄土地的民族,也必将对这个民族起积极的作用;它调整这个民族的心理,让适者在这片黄土地上健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