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牙之养生的方法介绍
胡海牙养生与阴跷穴养纯阳之气(原题:阴跷穴探秘)
田光林(来源:西祠胡同常州体育论坛)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跷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经脉总源
阴跷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根窍,复命关。因它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此窍一动,三脉皆通。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故称它“总为经脉造化之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效验呢?因为它乃是“逐日生之根”,产铅之地也。”所以此窍为青春活力萌动之处,生殖系统内分泌的源头。王沐讲:“阴跷以会阴位置为体,以生精采药为用。”它的重点在动态,静极之中随机而动,则具有蓬勃发展之生机。修炼中,“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心性圆明
《天仙道程宝则》讲:“圆觉之功,始至洗髓。髓洗则心明,心明觉自圆。”故要得心性圆明,就必须从“涵谁洗髓”入手。“涵”者,沉浸之义。“谁”者,主人翁,即心也,性也。其位在脑,实指真意元神。“洗”之者,水也。水位在肾。《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易》曰:“潜龙勿用”,是皆指涵谁洗髓之诀。实则指真意元神沉潜于海底肾水之中以洗之也。如此在两目神光的照顾下,用和气以薰蒸烹炼,使之处于空虚寂静的玄况中,从而逐步地使元神去掉杂质,进入洁净纯真的境界。如是“凝神聚气,念不妄动,一守冲和,无微不烛,久而久之,群阴咸化,国泰民安而身治矣。”所以身心修炼,必以心性圆明为第一宝则,如此,才能站稳脚跟,天仙之道可次第呈现矣。
庸其蹊径
泥丸氏讲:“庸其蹊径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者,平庸无奇之谓。先天大道是:“一无作为,二无奇异”的返本还源之道。在修炼中循正途而进则不入于旁蹊曲径。凡有所见闻,均应以“不动”二字付之。因行动中出现的一切见见闻闻均是虚幻之境,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心若不生,境自无了。如是精体而修,则功日进而无好胜神飞之患,也无见见闻闻之险。所以泥丸氏讲:“丹道坦矣。” 其要点为:一、修真之道,不过炼阴还阳而已,阴尽为成,阳纯为道。当两目神光聚存海底则阴遭阳炼,精气溢身。“阳胜则,阴胜则凉;阳胜则通,阴胜则滞。”身煖气通,如云如雾,即丹功正道也。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飞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痒,概置勿顾,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则万无内外魔猖獗之患也。”所以“庸其蹊径”之法,不过是凝神海底,聚煖以烹,不移神他顾而已。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关键在于一个“凝”字。其具体过程有以下几步:一、“先以目光注所凝处”;二、“微以意敛真炁氤氲回归”,而聚气于气穴;三、再以“和义寄于其间”,使神注气穴而火旺;四、然后“撤其机心”,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旋即从事于忘,忘其和斯极,神始凝焉矣。”这个凝神入穴的过程,实质即是由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从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则气穴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关辟无魔。”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圣胎有室,婴儿得养矣。
端坐习定
泥丸氏曰:端坐习定,乃采取之秘诀。其具体涵义有:
“端”,六时专一之义,寓修道之要。因道以勤修为要,六时专一有勤义寓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不勤者,勤也。用之不当,唯勤乃当。勤义即不忘其所守耳。忘其所守则神散而不凝,真火因之而微,真水因之而冷,阴精不化,积成痰饮,遗患无穷。
“坐”者,两目附土之义,寓行功之诀。修以一意为诀。两目附土,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附土而一意寓焉。
“习”者,羽趋潜阳,寓得采之义。其要点为:一、阴阳相须,互相制约。”阴无阳则滞,阳无阴则飞,阴阳相须,自然之妙道。”当静极而动之时,以神入于动之中,久之,群阴自化。这样阴无滞留之弊,阳无神飞之患。“阳伏阴附”则“炼不虚炼,采非妄采也。”《天仙道程宝则》云:采取一功“唯一习字”。“阳待阴养,阴须阳伏”,此互相制约之道。二、羽趋潜阳,阴附立化。《阴符经》云:“机在目。”目者,心神之光也。黄元吉也认为静功之要在乎目。“昔人谓人之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独属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自然阴气消尽,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也。”功中如出现痛、痒、麻、跳、温、凉、冷、热……等象,均应“虚我气机,冥其闻见,心存海底,不起一念,专守下极”。如此,“阴自求耦”,我则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阴得阳烘,油然纯活,随神聚气于下极,日积月累,群阴咸化,真阳始纯,仙道可望矣。
“定”,乃寂然不动之谓,寓受炼之秘。古云:“行存曰受,忘受曰炼。”师授之诀,必存之于心而行之于身,才算是接受了师传之道。修炼中,又要不断地炼习,直到纯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潜意识发挥作用,“忘其所受,那就叫真炼了。
综上所述:“端坐习定”,不仅寓得采之义,也是修道之要,行动之诀,承受之秘也。
阴跷种阳
胡海牙老师在《欲保长寿,先补亏损》一文中讲了“阴跷种阳”之诀,其要点为:一、静坐时,全身放松,开始可呼出浊气一二口,随即收心神于命门﹙肚脐对面,两肾中间﹚。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小时,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即以意送入阴跷。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嗣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融融如坐春风中。我亦不理它,只身专心致志,将虚灵不昧之神安居其中。如此跳止、凝定,久之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也。二、老年人坚持修炼可填补历年之亏损,是谓清静中接命添油之秘诀。“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老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重此法。”陈撄宁讲:神仙家每于阴一穴秘而不宣者,因得此阴 种阳之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世,今反用及助淫,则贻害于世,故必择人而后传之也。此法还可矫正中老年人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之病,符合老子虚心实腹之旨,故为老年人修炼之要法也。
功境效验
阴跷穴乃丹功秘窍,行持之久,其功效可使:神入肾水以纯心;平庸无奇能制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习定阳化阴;阴跷种阳还童少。它在筑基阶段可生精补亏,在炼精化气阶段为采药之处,年迈之人还可接命添油。所以它是命功有为的总枢纽。在丹道修炼中把它列为第一秘窍,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闵一得在《管窥编》中谈到身心合并时讲:“盖身得心守则身煖,心得身依则心安。身煖心安则修有把握,不觉其劳。此真是下手第一著妙诀,而又是彻始彻终不舍之恒法,久而久之,始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神入气穴则气穴煖而真火旺,身煖则心安,故能长期坚持而不觉其劳。“久坐必有禅”,由此可进入较深的炼功层次了。
阴阳相须之诀,在功境中表现出来就是:阴阳交媾,如磁吸铁,神气相恋,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种甘津,清凉爽口,异乎寻常。此因身中团聚三热力,薰蒸下焦水气,循经络而上升,至口中遂化为甘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所以,曹文逸称之为“神水”,并明确指出:“资生一节由真气”。人身若没有真气,神水就不免干枯。试欢病重之人,若舌卷、齿槁、津涸、液干者,必死无疑。所以,陈撄宁强调:“早留真液渡衰残”。也就是要留得住神水,才可维持生命,渡济衰残。
老年人若到精气枯竭之时,就得用阴跷种阳之诀。炼之可由神化气,由气化精,待精气充足之时,自有“活子时”到来,使肾阳由弱变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定守阴跷就能全面体现白祖:“开乾、闭巽、塞艮、留坤”八字丹经的运用。“开乾”是百会有畅通感,真炁可直达天门。“闭巽”,鼻口呼吸乃巽风出入之门,闭之,形成真息即“口鼻之气微而若无,内之橐龠自吹自鼓”。黄元吉讲:“何谓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塞艮”,艮者,地户,即人之肛门、谷道是也。因神守阴跷、真炁就会随神聚于阴跷,为了不让其从谷道泄漏,故要塞之,如忍大便然。”“留坤”,坤者,腹也。留者,存之也。这里指两目神光存留海底则阴精阴气趋之而得神光以化之。修炼中运用此诀有上冲之天,下达之渊的景象。因尻脉流于一身,可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从而达到“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