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有哪些?

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有哪些?

浅谈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摘要:艾灸作为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强身保舰祛病防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足三里穴作为一个常用穴,在艾灸保健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介绍了艾灸、足三里穴、艾灸足三里的应用、作用及机理、操作。
 
关键词:艾灸 足三里 保健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选用艾绒直接或间接在穴位处燃烧,借艾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常用疗法。《灵枢•官能》云:“药之不及,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灸法不但可以治病,还能强身保舰抗衰老而延年益寿。它除了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的功效外,在疾病的预防,人体体质的增强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俗语有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保健疗法古称“逆灸”,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无病自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其抗病能力,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用于正常健康人能防病于未然,用于老人能扶正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用于青少年助生长发育、健康成长,这已被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有写道:“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说道:“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 。”以此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另外古代还有用灸法预防霍乱的经验。
 
现代研究证明了灸法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选择艾灸保健的穴位中,足三里无疑是首选的穴位。
 
足三里又名下陵,为胃的下合穴,胃经的合穴,之所以称它足三里,一是因为此穴位于膝下3寸;二是因为此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里”字含宽广之意,古代“井田制”九百亩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其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历代医籍对足三里这个穴位都十分重视,《灵枢》中写道:“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千金翼》认为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胀…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脚气”。《针灸聚英》又云其“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水气盅毒…目不明,产妇血晕,不省人事”。华佗用足三里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秦承祖云其“诸病皆治”。足见足三里穴祛病保健功能广泛。
 
一、艾灸足三里保健的应用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提到:“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 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提出发现中风先兆,可以艾灸足三里和绝骨进行保健预防。日本古人有“莫与没有灸足三里的人在一起旅行”一说,芭蕉翁在旅行日记一开始就写道:“在和道神打招呼的时候,手里没有拿什么,裹着破烂的腿袴,扣着笠帽的带子,心里却想着先去灸一灸足三里,比观赏松岛之月还要重要。”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而俗语“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体安康,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湿润的状态,其实就是在足三里行化脓灸的意思。
 
二、艾灸足三里保健的作用机理
 
艾灸足三里用于防病保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早已为历代医家所认同。在五行学说中,胃属土,胃经上的足三里是土经中的土穴,尤善健脾和胃。凡胃肠道疾病,不论虚实寒热之证,都可针灸足三里调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所以,调补脾胃重穴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并强身健体的目的。
 
艾灸调整人体的机能具有整体性,通过温热刺激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散寒驱邪、止痛、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的抗邪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灸足三里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而且效果与艾灸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1]。也有学者发现[2],艾灸足三里能明显提高IgA的水平。另外发现[3],艾灸足三里两个月后,灸后空腹血清中上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有明显增高,表明保健灸能调节机体EGF的合成与释放,因而有益于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灸足三里,能有效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还能同步调整老年人血中的高铜与低锌[5],老年肾虚患者的 RC3b及 RIC百分率均显著提高[6]。
 
三、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及配穴
 
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还有一种方法是化脓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时采用艾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在应用化脓灸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在灸足三里的同时,可以有选择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强壮灸可以配伍关元,肾俞;消化系统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经系统配伍大椎、身柱、肾俞;呼吸系统可配伍肺俞、身柱、风门。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可加风门、曲池、阳陵泉;冠心病配伍身柱、郄门、三阴交、膻中。泌尿生殖系统加肾俞、关元、三阴交。
 
四、结语
 
《内经》里写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玻”这是日常养生必须注重的,而灸足三里保健就能体现出“治未病”的思想。目前通过艾灸足三里保健的现代医学机理还不完全明确,我们要根据传统记载,在研究古代医籍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艾灸足三里保健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使其在免疫保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英.不同灸治时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针灸,2000,(10):613-614.
 
[2] [英]/Fukazawa Y .灸刺激小鼠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活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2):106.
 
[3] 詹臻,王玲玲,等.保健灸对老年人上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中国针灸,1995,14(3):33.
 
[4] 姜小英. 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四川中医,2001,19(3):75.
 
[5]《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6] 熊学琼. 艾灸对老年肾虚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1999 ,15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