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大全介绍
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
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
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
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神母。
所以:
从永恒普遍的虚无,可以理解道的消隐。
从永恒的存有,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
它们竟是如此玄奥。玄奥呵,玄奥!
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的大门。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
天下人都知道美何以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
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
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互相成就,
长与短互相对比,高与低互相映衬,
音节与旋律互相配和,前与后互相追随。
[这是永恒普遍之理。]
所以:圣者作无形迹之事,传言无声的教诲。
让万物自行发生而并不创始。任其生长而不培育,
任其自为而绝不把持,任其成熟而并不割刿,
正是由于从不占有,所以才永远不丢失。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三
不崇尚奸诈,
使老百姓不去竞争。
不贵重难得的宝货,
使老百姓不去偷盗。
不激发人们的欲望,
使人心不被搅乱。
所以圣者的统治之道是:
空虚人们的心灵,
填饱人们的肚子,
削弱他们的抱负,
强健他们的筋骨。
永远使老百姓无知识无欲望,
即使聪明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有为者都不敢作为,
则天下就不可能不易治理。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四
道看起来很是空洞,但使用起来却永不穷荆
深远呵,好似万物之总根源。
神奇呵,似不存在而又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但它似乎是上帝的祖先。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五
天地并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如同对待稻草狗。
圣人并不仁慈,它对待百姓如同对待稻草狗。
天地之间,难道不正象那种风箱吗--
空虚但并不匮乏,风涌涌而冒出。
讲话太多就会窘困,不如将一切深藏于内心。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六
月神不死,所以被称作"太阴之神母"。
阴母生育之门,就是天地化育之根。
绵密而如长席,永远也不会穷荆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七
天永恒而地无垠。天地之所以永恒无垠;
因为它们并非存在于自身,因此才能得到永恒。
所以:圣人藏于后反而彰显,置身于外反而存在。
正由于他无私,所以反而能成就他的自我。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八
最高之善仿佛水,水容纳于一切容器而没有固定之形。
能存在于人们所厌恶之地,那就接近于懂得"道"了。
居处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
交往善于择人,立言善于守信,执政谋求治平,作事善有耐性,举动善择时机。
他总是不与人争,所以永远不招怨恨。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九
与其把持而经营,还不如放弃。
以锻打而使之尖锐,也不能永保其锋利。
满堂金玉,没有人能长久保守。
富贵而骄傲,会为身家招来灾祸。
功成而身退,这才合于天道。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修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
灵魂与形体相合一,能永不分离吗?
团缩气息使之轻柔,能够象一个婴儿吗?
荡除杂虑而观见深幽,能够无所遗漏吗?
怀爱百姓而治理国家,能够不用计谋吗?
如同天门一张一合,能够象一个母性吗?
内心明白而通达,能够表现得如同一无所知吗?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一
三十根辐条拱起一个空壳。
正是由于它是空壳,所以才有车的用处。
团和粘土作成一个空壳。
正是由于它中心是空的,所以才有容器的用处。
凿开门窗作成一个居室。
正由于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房屋的用处。
总之,事物之所以有用而有利,就是由于善于利用空无。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二
色彩缤纷令人眼花,声音喧嚣令人耳聋,五味错乱令人败口。奔驰游猎令人心狂,宝货稀有诱人盗窃。
所以,圣者只求饱腹不求悦目。
有所放弃从而才有所获龋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三
爱和恨使人困扰,人们常把大害当作自身。
人为什么被爱与恨所困扰?追求爱,躲避恨,得到它困扰,失去它也困扰。所以说爱与恨都使人困扰。
什么叫把大害当作自我?为什么我们会有忧患呢?因为我们爱顾自我。如果我们没有自我,我们还有什么忧患?
所以,难能的是化自我于天下,那就可以寄托于天下。真正善爱自我是以自身化及化天,那才可以将自我托付于天下。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微;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四
看见了又看不见,它名叫"夷"(隐)。
听到了又听不到,它名叫"希"(暗)。
捉住了却捉摸不到,它名叫"微"(无)。
这三者难以穷究,却混然而一体。
它出现也不明亮,消失也不暗昧。
绵绵不断不可名状;来来去去归于虚无。
所以它是无形态之形态,无现象之现象,
它的名称就是"恍惚"。
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人们只能从它的过去,而把握它的现有。
必须了解古初的历史,这也就是道的纪录。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