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地求人办事?

如何准确地求人办事?

作者:点击:今日点击16 总点击:655来源:[source]日期:2006-6-20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实际上像李冬这样的人并不少,在与人脸熟后,他们就利用人们"不好意思"的弱点,以各种"死乞白赖"的招法,达到控制他人、利用他人的目的。往往他们占了你便宜,还会不满足,"登鼻子上脸",没完没了地与你纠缠,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人一旦被人识破其"丑恶真面目",便会为人所不齿,最终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有人因为工作关系,为了求得上司的支持,频繁地往领导家里跑,尤其是在下班以后,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在领导家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以为这样,就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事情就好办很多。殊不知,这种行为不管有心无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会使人很不耐烦。
 
一位心理学家说:"牺牲别人去做一件有利于自己的事已经不妥当,硬把这件事当作是对别人的一种慷慨施予,就是无可饶恕的自欺欺人行为。而且,到头来必定会失败的。"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一种会计算的动物,当你听到对方托你所说的话之后,你会本能地判断这些请求的分量,依每个人的不同判断标准,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类型:
 
(1)精打细算:从利害、得失来进行判断;
 
(2)朴素本分:从人情、道德的角度加以判断;
 
(3)理智清醒:从逻辑理论上来进行判断。
 
当然,有些人对一件事的判断可能是三种类型兼有,也有人对一件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去判断它的价值。比如,有人托你办一件事,你如果精打细算地去判断,发现此事对你有损无益;但接着又从朴素本分的角度式去判断,你会觉得和对方一往情深,就算自己吃亏一些,也替他办了吧;最后你或许会用比较理智的观点去判断一下,觉得"照办"虽然吃亏,但比起不照办会损害彼此的感情,衡量比较之下,为顾全大体,你还是"照办"了。
 
将心比心,换一个立场去考虑,既然别人有求于你时,你要有这么多的顾虑,那么自己有求于人时,就不能不替别人考虑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王雨得知老同学张欣的亲戚在一个实权部门说了算,他便找张欣,希望能通过张欣的亲戚捞一些油水。张欣见老同学相求,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可是,当张欣问过他的亲戚后,人家说无法办,张欣便向王雨说明情况。但王雨却认为张欣不给他办事,立即拉下了脸说:"你还能干什么?这么一件小事你都不帮忙。"说罢便转身走人,弄得张欣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他准备说完这件事后,还想说有另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人,说不定能办成这件事;但看王雨是那样的态度,他也不敢再说这层关系了,他怕如果再办不成,不知王雨会怎样对待他。
 
王雨的这种意气用事的做法,就是不讲分寸,是托人借力时最为忌讳的。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这样做,因为毕竟是你在有求于别人,只有心平气和、用商量的口气,才有望取得成功。强人所难、意气用事,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其实,求人借力,不把握好分寸往往会弄巧成拙。
 
2.人情千万不可透支
 
作为高智商的人类是有感情的,而感情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中国人通常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称作"人情"。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在办事时都信奉这两个字的功力。通常人们在办事时所说的"托关系、走后门",其实就是靠人情办事。
 
人情这东西是怎样获得的?很多时候是你通过帮别人忙和给别人办事而获得的。帮过别人的忙,别人就欠下了你的人情,帮助别人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
 
但获得人情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凭借三天两早晨的功夫,是得不到人情之垂青的。所以,几乎人人都重视人情,珍惜人情。有些人可能去践踏真理,却很少去践踏人情。
 
人情虽然是不可以量化的,但很多人心目中还是有一杆秤,试图称出它的分量。一般说来,一个人有多大的人情,就会获得多大的回报。依靠人情办事,就是求得人情的回报。依靠人情办事,有许多分寸是要讲究的。因为人情就像在银行里存款一样,存入的越多,存入的时间越长,兑现出来的利息就越多。反之,存入的少,存入的时间短,支取的利息也就越少。在银行里存入的钱不可透支,同样人情也不可透支。你支取多了,超过了你存入的数额,你就犯规了,不但不再有人情可支取,别人还会以为你不近人情,不知好歹。于是你也就践踏了靠人情办事的法则,落得个没有分寸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