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的原因有哪些?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
圆明园被说成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危机时刻就要往事重提。但我问过许多人,满清为什么要建圆明园?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却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如果英国及法国的道德水准只是停留在烧杀抢掠层次之上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去烧紫禁城?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金银财宝,烧了那里不比烧圆明园更让满清皇帝害怕,更好和他们谈条件吗?事实是他们的道德水准也没有低到只会去野蛮烧杀的层面,否则就不会去和你订什么协定了。再用法律文书形式来确定的地步。
我注意到,对于英法联军当年用于焚烧圆明园的借口,被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似乎其中真有什么难言之隐。十多年前有一场火爆的电影,片名就叫《火烧圆明园》,里面的英国人莫明其妙就把圆明园给烧了。其实,对于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可耻借口,完全可以公开予以揭露,他们用以掩饰其滔天罪行的所谓理由,应该予以坚决驳斥。但在中国的历史著作当中,对此居然讳莫如深,最多也就只用几个字提及,一掠而过,好象是害怕泄露什么国家机密。当人们对事情经过知之甚少时,怎么就可以发表那么多的感概。 这里我们要谈谈,满清皇帝为什么要建圆明园?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
满清皇帝个个都是好色之徒,对女人有一种进乎疯狂的喜爱,在关外时,就是他们的父亲死了,他们也不放过他们父亲的妻妾们,不管年老年少美丑,各个通吃。满族喜欢抢劫,喜欢打仗的原因就在于打胜仗后,可以有女人分。王爷和一般普通的满人在这方面就更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祖制的挟制。进了关做了统治者,那就不可能放过汉人家的女子。一般的满人可以抢劫,杀人,放火,奸淫妇女,甚至强抢汉人的女儿做他们的性奴。但是满清的皇帝要想这么做,着实有点不容易。皇帝贵为天子,是不能轻易接触下层的。按照满清的祖制,为了保证旗人的血统纯正,汉人的女子是不能进宫的。他们年年选的秀女也是旗人的女子。但是旗人的女子长的丑,由于长期在关外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原因,大多粗俗不堪,相貌丑陋。这点可以从晚清的宫廷照片中看到。皇帝们想奸淫汉人的女子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呢?那就是建一个名为皇家园林,实为皇家妓院的地方。在这种淫荡思想支配下,他们就不顾汉人百姓的疾苦,大兴土木。建一个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淫欲的皇家妓院---圆明园。
关于满清皇帝是怎么从全国各地搜罗汉家美女,然后藏在圆明园中供他们玩弄的。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宫挑选秀女,满蒙各族女孩儿,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一概报名听眩......咸丰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见什么好处。”总管道:“万岁爷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只叫一道圣旨,令各省选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致。”......不到半年,南中已献入汉女数十名,供值圆明园,分居亭馆,内中最得宠幸的,计有四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我们都知道,咸丰皇帝是最无才最好色的满清皇帝,在所有满清皇帝中,他也是做的最不隐蔽,最放纵的一个。其他的皇帝都做的隐蔽。他们隐蔽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防他们本族人,怕有些竞争对手,拿这个说事,影响他们的皇位的稳定。另一个就是怕引起汉人的反感。起来反他们。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其实说到底就是"磕头外交"这样的"小事"引起的。当时双方所争的是什么呢?就是“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这是双方争执的中心当时,英法要求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但是满清们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但这一观念必须得到夷狄们的认同,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现在的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在事实上促使“天下一统”观念的破产,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但是就是为了这么一个磕头不磕头的小事。虚伪的皇帝为了面子就是不同意。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的戏弄别人。打又打不过人家,还死要面子。英法联军认为屡次受到了戏弄。另外满清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通州谈判破裂之后,按照事先的部署,清方当场拘禁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使团共39人,押送北京,以“叛逆罪”投入大牢。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18人存活下来。英法两国被彻底激怒,可以说是怒不可遏。为了报复,英国专使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为了照顾满清王朝脸面(当时英法正与清方谈判《北京条约》),才另外选择了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英军第一师约3500人奉命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皇帝闻讯后如惊弓之鸟,然后从圆明园苍皇出逃,从此再也不敢回到北京。
西方公使向皇帝磕头或不向皇帝磕头与中国人民有何相干?皇帝为了他所认为的屈辱而不惜一战,却是以国家的利益及人民的生命为代价,除了使他本人遭受到更大的屈辱之外,还使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最终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领土,那是中国为了“以夷制夷”而向俄罗斯付出的代价,这样惨痛的损失永远也无法弥补。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一场代价最为昂贵、同时又最为无聊的战争。
对于当时的咸丰皇帝来说,圆明园被焚毁是他个人的屈辱,他一直把它看着是和紫禁城一样的圣地。当他听到圆明园被焚毁的噩耗之后,当场口吐鲜血,旧病复发,一年不到就死于热河。皇帝的屈辱后来也被说成是人民的屈辱,圆明园成了人民和国家屈辱的象征,真是天大的笑话。皇帝的遭遇与中国人民有何相干?最让人不解的是,如此被人焚毁的圆明园更进一步被贴上了爱国主义的醒目标识,当成了道德批判及政治动员永远新鲜的题材,尽管它只是皇帝们荒淫无耻、寻欢作乐之地。
另外对圆明园的财宝也作了极尽夸张的描绘,就是那里有无尽的财宝,那些都是皇帝本人终生享用无尽的财宝,岂容他人染指。至于谈到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即使它被吹嘘成“万园之园”、“天上之园”、中西建筑合璧等等,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来,并没有太大价值。首先是它的中式那一部分建筑,所谓宫殿楼阁、亭台碑碣、桥廊水榭均为清代风格,较之中国古代如唐宋时期建筑,已经是一个大的倒退。清代的艺术风格流行着同样是琐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装饰,形成了一股到处泛滥的潮流。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先生最近说的好:‘清廷建筑是对中国汉唐以来建筑风格的极大破坏,清廷的建筑加上清廷的服装构成了一副妖魔鬼怪的图案,是审美意识上的倒退。’ 圆明园中的欧式建筑,全都属于洛可可风格。它只是代表了西方古典建筑中一个颓废的流派,艺术价值非常之低。
在对圆明园的建立被焚毁经过有了一个大致上的了解之后,我们的义愤填膺就不只是指向英法两国了。满清皇帝的荒淫无度,倾全国之力建立的圆明园就是为了他们淫欲的皇家妓院。皇帝为了虚伪的面子而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额尔金勋爵在中国,最痛恨那些“把这一古老文明践踏在脚下的人”,由他来下令焚毁圆明园,不啻是历史的悲剧。但无论怎样,比起中国在那场战争中所丧失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圆明园实在算不了什么。对圆明园的大肆渲染和对国土沦丧的只字不提或是轻描淡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英法联军放火报复的愤怒谴责与对专制制度野蛮暴行的有意隐瞒同样构成鲜明的对比,正是通过如此处理,圆明园才能在政治动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热情绪之外,还能把社会舆论导向现实政治所需要的主题。由于满清皇帝们的荒淫无度,误国误民,而造成了国家伤害,却由清遗们巧妙地,完全地祸嫁给了英法联军。而掩盖了由于满清自己愚蠢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罪恶,以及对国家和民族需要付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