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借力风险投资的方法

IT企业借力风险投资的方法

IT融资:寻仙不辞远
融资三板斧
IT企业融资,就传统方式而言,大概有以下三种:
第一,企业在整个行业里获得一定利润,并将利润转化为传统资产,如房地
产或其他可抵押资产,然后到银行进行抵押借款。
第二,企业将规模做大,让国家来认可,通过上市融资。这也是前一段时间
国内IT产业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第三,民间融资。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民间融资不是很活跃,这有待各方
面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国内,上述三种融资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很多IT企业考虑到国外融资。其
实在国外,几乎还是无一例外的重复这三种方式,只不过地域不同。
融资第四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种融资方式――风险投资应运而生。在国外,风险投
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成熟起来。风险投资与传统银行有显著差异,风险投资更
具冒险精神,它将投资变为风险,通过风险获取高额利润;银行则采取保守方式
抵抗风险。前面我们提到,国内商业银行倾向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资
金支持,这实际上将风险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借款人身上。因此,商业银行的运作
要求低风险、回报较少;风险投资必须依靠风险产生利润,它的回报率也相应较
高。
IT风险投资,鸳鸯不独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涌向了时代最高潮。特别是近十年互联网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产业是否领先的标志,
它恰恰也是风险投资商的追逐热点。
风险投资商对IT产业进行投资,不能收利息(因为是投资而不是借贷),运
作到一定程度,风险投资就必须依靠有效的退出机制来兑现投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投资企业运作上市,这是最优
选择;第二种方式,是将风险转嫁给另外的风险投资商,这种方式仅仅转嫁了风
险,并不会得到很好的投资回报。
对于IT企业来说,引入风险投资有三个明显优势。
第一,可以获得必要资金。
第二,对于融入的资金没有偿还义务,可以保持资金稳定性。
第三、风险投资要退出,最佳的办法就是帮助企业上市,企业会得到风险投
资商非货币形式的其他投资和帮助。
电子信息产业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由其高渗透、高普及特性决定。其中
的典型代表是通讯产业。相对其他高科技而言,通讯技术显得更加实在,应用面
更广,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这看看我们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就知道。诸如"第五
媒体"、"拇指经济"的提法反映了通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它越来越成为
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诸如通讯这样具有普遍影响力的产业,更容易成为
风险投资商追逐的亮点。去年,凯爱在山东梁山投资了12个亿兴建国际高科技工
业园,其实也是对通讯技术,高科技的风险投资。
企业上市:悟悦心自足
从资本角度来看,IT企业上市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IT产业是
各国支持发展的产业,具有一定政策优势。为什么还有很多IT企业感觉上市是"长
路漫漫"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达不到上市的资本金要求,这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经营业绩不够好。风险投资商和一些大的IT企
业进行合作的时候,需要考察这个企业的情况,是否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经营时
间和一定可观利润。风险投资商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企业上市的时候,要使资
本增值,而他们本身的资本金不够,这就需要向风险投资商寻求支持了。另外,
企业上市,还要求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必须达到四、五家。风险投资商就能
在这个关键时刻出面,帮助组建发起人,调整股份结构,注入一些必要现金流作
为资本,上市后再合理退出。
以一则凯爱操作的IT企业上市个案为例。我们作为风险投资商,和上市企业
要签署一个协定,上市前我们控股,一旦企业上市成功,则要求上市企业对我们
持有的股份进行回购。风险投资商从资本上控股,主要是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并
不参与经营决策。上市公司可以将风险投资商持有的股份拿到银行抵押,因为上
市公司的股份可以抵押。通过这样,企业从银行贷款,回购风险投资商股份,然
后再分期还款给银行。实践证明,这样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就我们的体会来说,中国企业选择风险投资,要么是发生了一定量的资金短
缺,要么是融资无门。中国企业的融资往往呈现如下路径:首先找银行,求银行
无门,再找政府,看可否担保融资,或者找某个领导协调一下,申请一些专项发
展资金;最后实在不行,再找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具有一定行业特性,它是半主动、半被动的,通常被动多一些。因
为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一般都是等待顾客上门找它,而不是主动去找顾客。试想
某一天,一个银行非要找一家普通企业,给它提供贷款,这个银行会不会被人们
怀疑有问题?风险投资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主动要求给某个企业进行风险
投资,企业的心态就会很不一样,它们甚至会怀疑你是否别有企图,是不是想收
购它。
在硅谷,IT融资活动是非常多的,企业抱着共享而非独占的理念参与各种融
资活动,成功案例很多。中国的IT企业可以参考硅谷模式,更加主动地接触风险
投资商,以共享、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引发风险投资商对企业产品、项目的兴
趣,并清楚地指出未来市场的发展,从而在发展的道路上,获得风险投资商的有
力支持。